J31块沙三段油藏地层构造研究
2021-12-11李之旭
李之旭
摘要:近年来,J31塊深层火成岩勘探取得突破,完钻的5口井均获得工业油流。该块油品性质好,产量高,但是地质分层和构造特征难以落实。本文通过开展区域地质研究和研究区内统层,分析深层沙三段各油组的岩性、电性特征,识别火山岩与碎屑岩沉积组合特征;同时对构造进一步梳理,精细描述各层的构造特征和断裂特征。研究结果对下一步油藏评价开发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J31块;沙三段;火山岩;碎屑岩
1.概况
近年来,深层火山岩成为新的增储热点,J31块J34井在沙三段火山岩、沙三段砂岩和沙一段砂岩均获得工业油流,J34-2井正在沙三段火山岩试油;新完钻的3口开发井也均钻遇油层,待试采。截至目前,该块先后投产5口井,目前开井5口,均获得工业油流,展现出该块良好的研究前景。
2.区域地质特征
本区位于黄于热二级构造带黄金带油田东部,西为驾掌寺断层,南邻驾掌寺洼陷,是依附于驾掌寺断层及其派生断层形成的一个大型单斜构造带。该构造北东高、南西低,具有继承性发育的特点。
3.地层特征
经钻井揭露,本区自下而上发育古近系沙河街组、东营组、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和第四系平原组。沙河街组发育沙河街组三段和沙河街组一段。研究区钻穿沙河街组三段的井极少。结合岩性电性和沉积旋回特征,将沙河街组沙三段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亚段,即沙三下亚段(目前该区无钻井钻遇)、沙三中亚段、沙三上亚段,其中沙三中亚段划分为3个油层组,沙三上亚段划分为2个油层组,纵向上油层均有发育;将沙河街组沙一段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亚段,即沙一下亚段、沙一中亚段、沙一上亚段,纵向上油层在沙一下亚段、沙一中亚段均有发育。
古近系沙三中亚段(E2s32):根据岩性组合及测井曲线特征,自上而下细分为沙三中I(E2s32I)、沙三中II(E3s32II)和沙三中III(E3s32III)三个油组。
沙三中I(E2s32I):为大套火山岩夹碎屑岩地层,火山岩岩性主要为玄武岩,碎屑岩岩性主要为灰色细砂岩,沉凝灰岩。
沙三中II(E2s32II):岩性主要为溢流相的粗面岩和溢流相玄武岩等。
沙三中III(E2s32III):岩性主要为爆发相粗面质角砾岩和溢流相粗面岩等。
古近系沙三上亚段(E2s31):根据岩性组合及测井曲线特征,自上而下细分为沙三上I(E2s31I)、沙三上II(E3s31II)两个亚段。
沙三上I(E2s31I):岩性主要为浅灰色细砂岩、灰色粉砂质泥岩,灰色泥、灰黑色炭质泥岩。
沙三上II(E2s31II):岩性以溢流相玄武岩为主,玄武岩中夹碎屑岩条带。
古近系沙一段(E3s1):根据岩性组合及测井曲线特征,自上而下细分为沙一上(E2s11)、沙一中(E2s12)和沙一下(E2s13)。
沙一上(E3s11):岩性以灰色、灰绿色泥岩为主。
沙一中(E3s12):岩性主要为灰色、灰绿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灰色、灰白色含砾砂岩、中砂岩、细砂岩互层。
沙一下(E3s13):岩性主要为灰色、灰绿色、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灰色、灰白色中砂岩、细砂岩互层,夹黑色、棕红色、紫红色玄武岩。
古近系东营组(E3d): 岩性为灰白色、浅灰色砾砂岩、含砾砂岩、粗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与灰色、灰绿色泥岩呈不等厚互层。沉积厚度较大。
新近系馆陶组(Ng)与明化镇组:馆陶组岩性为灰色、灰白色大套砂砾岩、含砾砂岩夹灰色、绿灰色泥岩,地层厚度由西向东逐渐减薄。明化镇组砂泥岩零星分布在构造带的中东部。
4.构造特征
4.1构造形态
本区位于黄于热二级构造带黄金带油田东部,西为驾掌寺断层,南邻驾掌寺洼陷,是依附于驾掌寺断层及其派生断层形成的一个大型单斜构造带[9-10]。该构造北东高、南西低,具有继承性发育的特点。
4.2 断裂特征
研究区经历多期构造运动,主要发育北东向和近东西向两组断裂。西部边界为驾掌寺逆断层,自沙三段到沙一段长期活动,为研究区主干断层,受该断层影响,在沙三段、沙一段形成多条派生断层,这些派生断层不控制地层沉积和构造形成,只对本区的构造形态起到复杂化的作用,对油气的再分配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研究区内主各断层活动时期有所不同,沙一段小断层较沙三段更为发育,形成多个小的断块和断鼻。
主要断层特征论述如下:
①号驾掌寺断层:驾掌寺断层是本区长期发育,规模宏大,控制凹陷形成演化的主干断裂。它位于工区西部边界,为逆断层,走向NE,倾向NW,倾角70—90°,具有发育早、延伸长、断距大、伴有多期火成岩喷发等深大断裂的特征,自沙三段到东营组长期活动,在本区延伸大于5.5km。该断裂不仅影响着区内的构造格局和构造演化,而且对本区的油气运移、聚集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②号J34北断层:该断层位于J34井北,正断层,断开层位E2s3上- E3d, 走向近EW,倾向N,倾角50-70°,区内延伸长度小于2.5km,目的层断距约0-50m。该断层对沙一段,沙三上段油层的分布起到控制作用。
③号H16-8断层:位于工区西部H16-8井南,正断层,走向NE,倾向NW,与驾掌寺断层和J34北断层相交,区内延伸长度1.5km,仅断开沙一段地层,断距20-80m,倾角40-60°,该断层规模不大,但对沙一段油层的分布起到一定控制作用。
④号J34西断层:位于J34井西,正断层,该断层自沙三中到沙一段长期活动,但未断开沙一中顶界地层,与驾掌寺断层呈锐角相交,走向NE,倾向NW,倾角60-70°,区内最大延伸长度7.7km,断距0-100m。该断层对沙三中段砂岩和粗面岩、沙三上段和沙一下段的砂岩油层的分布均起控制作用。
5.结论
(1)该块沙三段地层生储配置关系有利,沙三段早期沉积了巨厚的暗色泥岩,成为本区的烃源岩。同时发育多期次的火成岩,粗面质火山角砾岩和大套玄武岩里面夹的薄碎屑岩为本区有利的储集体。沙三晚期玄武岩中所夹的碎屑岩为有利储集体。
(2)该块构造北东高、南西低,具有继承性发育的特点。发育多条断层,本区的构造形态起到复杂化的作用,对油气的再分配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参考文献:
[1]曹雨晨.于楼油田于7-5块注水综合调整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21(03):163-164.
[2]张斌.驾31块沙一段油藏构造特征分析[J].当代化工研究,2019(07):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