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土塬区地震数据静校正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

2021-12-11袁安龙

油气·石油与天然气科学 2021年12期

摘要:黄土塬地区地表变化千沟万壑,地表高程变化剧烈,地貌特征明显,近地表速度相对较低,严重制约地震数据的野外采集及室内处理。准确的初至信息是静校正准确计算的前提,应用本文提出的初至拾取方法,可有效获取黄土塬地区地震数据的初至信息,并且有效初至信息能够满足静校正计算的要求。在计算黄土塬地区静校正时,要开展多种方法的对比测试,一般来说,微测井约束下的层析反演静校正通常具体更好的静校正效果。

关键词:黄土塬;初至拾取;静校正;层析反演

1.概况

黄土塬地区广泛发育塬、川道、梁等起伏剧烈的地表地貌,因此,地震资料采集面临很大困难与挑战,从而给地震资料室内处理造成困难。静校正处理是地震资料处理的前提,如果静校正不能准确计算,那么有效信息就无法准确叠加成像,地震资料处理就没有可信度,可见能否有效解决静校正问题至关重要。

当前解决静校正问题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大类:第一类是基于模型和高程的静校正计算方法;第二类是基于生产炮初至信息的静校正计算方法;第三类是基于生产炮反射波信息的静校正计算方法(反射波剩余静校正)。

2.静校正处理技术方法研究

2.1主要研究思路

目前,实际处理过程中对于静校正的计算,通常要先进行大炮初至的自动拾取,然后对拾取结果进行交互优化修改。在准确初至信息的基础上,开展近地表速度模型的层析反演,利用微测井进行约束控制得到准确的近地表速度模型,然后基于该速度模型即可计算静校正量。

2.2 初至信息拾取

准确的初至信息是静校正能够准确计算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选择合适的拾取方法及有效的可拾取数据是获得准确初至信息的前提。日常处理过程中,通常是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混和采集的数据,因此,应对注意对炸药震源拾取第一个起跳点,对于可控震源拾取第一个波峰。在拾取过程中,主要由以下几步完成:

对原始单炮数据进行线性动校正;

将野外静校正或者高程静校正应用到数据中;

基于批量拾取技术对信噪比较高的数据进行自动拾取;

对于信噪比较低、初至质量较低的单炮数据进行优化、整形、于氏滤波等信号处理;

对信号处理后的单炮数据进行自动拾取;

检查初至拾取的质量,看是否能够满足层析反演计算的需求;

重复②-⑥的处理过程,直到自动拾取结果满足后续处理要求;

將所有批量自动拾取的初至信息进行交互优化、人工修改;

完成初至拾取,将初至信息整合进行综合的层析反演计算。

图1是在NX地区依据上述拾取方法对混合震源采集的原始地震数据进行的初至拾取过程图以及最终有效拾取参数属性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原始数据信噪比非常低,大炮初至可拾取质量非常差,但是按照①-⑨的拾取过程进行相应的数据优化及拾取,从最后的有效拾取参数可以看出,该地区的大炮初至信息最终的有效拾取率达到91%,能够满足后续层析反演计算的要求,实现该地区初至信息的有效获得。

2.3 层析反演静校正计算

在准确获取初至信息基础上,开展层析反演计算,得到准确的近地表速度模型及静校正量。首先将初至信息按照偏移距排序;其次应用近偏移距、微测井来约束层析反演模型,得到高精度的相对较浅的近地表模型;然后逐渐提高大偏移距范围内初至信息的参与度,不断开展层析反演计算,逐步提高近地表速度模型反演的深度;最后依据近地表速度模型与地表变化的吻合程度以及最大深度的可靠程度确定最后的近地表速度模型。在获得最终的高精度近地表速度模型后,即可得到应用该方法技术的静校正量。

2.4 优选最佳静校正方法

通过不同方法得到静校正量后,要根据数据整体应用效果进行对比优选。在优选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潜水面、标志层、目标层等关键层位的静校正效果进行对比选择,在典型黄土塬地貌的NX地区进行的不同静校正计算结果的对比,,层析反演静校正能够更好的解决工区静校正问题,该方法较野外静校正、折射静校正能够更好的实现有效信号同向轴拉平及同相叠加,能够明显提高数据成像信噪比。

3.结论和建议

(1)黄土塬地区地表高程变化剧烈,地貌特征明显,近地表速度相对较低,静校正问题严重,因此如何准确计算黄土塬地区的静校正量是此类地貌特征下地震资料处理的前提。

(2)准确的初至信息是静校正准确计算的前提,应用本文提出的初至拾取方法,可有效获取黄土塬地区地震数据的初至信息,并且有效初至信息能够满足静校正计算的要求。

(3)在计算黄土塬地区静校正时,要开展多种方法的对比测试,一般来说,微测井约束下的层析反演静校正通常具体更好的静校正效果。

参考文献:

[1] 冯泽元,李培民,唐海忠等.2005.利用层析反演技术解决山地复杂区静校正问题[J].石油物探,44(3): 454-457.

[2] 刘伊克,常旭,王辉等. 2001.三维复杂地形近地表速度估算及地震层析静校正[J].地球物理学报,44(2): 272-278.

[3] 尹喜玲,石战结,田钢.2009.近地表低降速带地震波传播规律初探[J].地球物理学进展, 24(2): 398-407.

作者简介:

袁安龙,男,1987年9月出生山东省诸城市,汉族,工程师,2014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现于辽河油田从事地震资料处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