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以支持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

2021-12-11范秀仁

安防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信贷金融服务金融机构

范秀仁

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城市经济差距的缩小,农村的金融服务也逐渐有了生长和生存的空间。在这样的金融社会发展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农村的经济金融服务也呈现出来了日益扩大化的多元化的趋势。农村金融服务呈现出来了供不应求的趋势,但是随着农村的经济形势好转,但是农村的金融服务却仍然存在相应的缺陷。长期的发展使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呈现日益扩大,但是现阶段的金融服务却不能满足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需求,因此,应该不断健全及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帮助农村建立体制完善、稳妥全面的金融服务机制,以此来助力农业农村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这几年,农村的发展迅速,但是农村的发展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在发展的过程之中,资金短缺、技术不完善、信息资源不对称都是农村发展的桎梏。对于农村主要问题的1分析可以看出,主要还是在农村建设的过程之中资金问题,因此要解决农村发展的难题应该需要健全农村的金融体系,帮助农村提升和优化金融配置资源,让农村的金融服务功能助力农民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

1农村经济变化对金融服务的客观需求

1.1信贷资金需求量日益扩大。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冲击之下,农村的发展也随着现代化和机械化的程度不断发展。但是随着农业的发展,农村的发展需要股东的资产流动和资金供给,推动农业产业化需要大量的发炸资金。对于农产品的加工以及包装都是需要生产线进行机械化的生产,因此盘活农业资源需要接待资金开办工厂。在这个过程之中,需要信贷资金给予重要支持。

1.2金融服务需求日趋多样化。

除了农业发展之外,农村还需要在这个过程之中不断促进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在农村应该促进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需要借助金融借贷服务进行相应的服务的升级和优化。在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过程之中应该不断的提供信贷业务的支持,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金融信贷金钩应该基于现实的需要,不断的创新服务,不断的进行相应业务的开发,为农村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1.3农村经济对金融业经营管理提出新挑战。

农村经济发展使得我国目前的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同时也由于相应的农产品的竞争,带来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农产品的市场风险日渐显著。农业发展应该树立品牌,否则很难进行产品风险的规划和转移。因此对于金融信贷机构应该对于经营管理进行相应的评估,由此来断定相应的贷款风险,为我国农村金融信贷机构发展提供相应的发展的动力。

2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2.1农业经济没有形成规模化经营,加上基础设施差,难于容纳较多的金融资金。

从改革开放至今,目前我国的农业体制主要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下,农户的积极性的确相对较高,但是这种经营方式也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只能在小作坊小家庭的发展模式之中存在。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中,经营的风险相对较小,也无需进行相应的信贷,但是若要进行规模化生产就需要进行相应的融资,从而才可以进行规模化的生产,缺德规模效应。

商业银行在现阶段的工作机制之中都会继续宁信贷投资和信贷评估。在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之中,会进行企业的市场定位和经营策略的分析,将资金注入收益好、周期短的企业之中。对与农产品以及农业发展这种收益较低、发展缓慢的行业商业银行在投资时往往会战略性放弃。这也是农业机制和银行机制在运行的过程之中存在的必然矛盾。这种固有的矛盾使商业银行在部分地区商业化趋势严重,以致于导致部分支农资金非农化。

2.2分散的经营方式对金融服务的要求同农村商业金融集约化经营发展战略之间存在矛盾。

农业的发展在我国据偶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的近二十年里,凝噎发展的规模化有所改善和提升。农业的规模化发展程度还是普遍较低,过于依赖于人工的投入,这主要是基于我国农业发展之中的现状决定的。我国的农业经营主要还是农户分散经营以及分散经营。农业贷款的主体基本上都是农户,因此对于贷款的金额需求量小,对于资金的流动率也要求较高。这与农村商业金融机构的投资战略定标定位发展有所矛盾。为了提高经营集约化程度,农村的商业金融机构制定了“减人增效、撤并机构、收缩战线”的发展战略。

2.3农村金融机构功能定位存在偏差。

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相对于过于有所完善,但是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服务面以及覆盖面却相对较小。农村金融机构的职能未能完全发挥出来,农村金融机构在服务的过程之中还是存在许多盲点。没有凸显政府当前对于农村农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农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之中对于机构的功能定位存在的偏差使得农业银行在实际的运作的过程之中出现与政策背离的情况。

3深化金融改革,构筑新型農村金融服务体系

3.1加强引导,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宗旨。

商业金融机构坚持盈利为主要目的本身无可厚非,但是作为战略性支持的农村金融机构应该更多考虑具体时间情况。在金融化的改革之中应该不断树立为农业、农民和农村服务的方针,农村金融业要不断的进行农村农业的各项服务工作。转变观念是农村金融机构首先应该进行的主要工作,在观念的转变之后,利用农村的具有的优势,及时进行资金的安排和资金的扶持。与此同时,农村的金融商业机构也应该深入农村,及时掌握和解决农民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不断的拓宽自身的投资面,调整工作思路,改进自身在投资过程之中的短板,完善信贷管理机制。促进贷款的合理发放以增加对农村的主导产业发展助力和信贷扶持,推动农村持续健康的发展。

3.2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组织体系。

国家开发银行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之中不断的发挥相应的作用。国家发展银行应该也不断的进行相应的业务的拓宽和发展,国家开发银行不仅应该关注基础建设的项目同时也应该进行业务的延申和转移。在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应该进行业务的延申,对于农村的公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方面也需要国家开发银行继续宁相应的可持续建设投资。与此同时,保险公司要开展农业贷款保险,这样才可以帮助农业金融机构进行风险的转移和分散。对于农村保险信贷机制也应该形成完善的机构体制,这样才可以保证相应的农村的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3.3拓宽筹资渠道,扩大支农资金来源。

县域金融机构应该不断的进行金融机构的贷款营销,不断完善信贷的激励机制。这样可以调动信贷人员的业务拓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应该支持农村信用社的同行业拆借业务,这样可以促进农村信用金融机构不断的为农村信用发展助力,在同行拆解的基础上可以不断的加强县级联社的资金调剂力度,提高资金的筹措方式和筹措渠道。在开发的过程之中还需要在农信社的发展过程之中开发中间业务,这样才可以拓宽资金渠道和业务发展面。对于龙头企业和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应该不断的进行支持和帮助,以资本的方式进行相应的资本运作,以此调动资金的流动率。拓宽投资渠道,在农村的资金发展过程之中可以进行响应的资金来源的充实 在资金来源方面,促进农村自身自己的建设和农业银行的资金盘活,在两者的结合之中不断的进行相应的调整发展和完善。县域金融机构应该不断的进行激励机制,从而实现长远发展。

六是创新适应农村经济融资要求的金融产品体系。金融机构应充分考虑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采取差别化的信贷措施,放宽授权和授信,避免贷款标准“—刀切”。要充分认识县域经济以客户。中小个体民营企业为主的特点,根据其“急、频、小”的贷款要求,积极开发新产品,形成特色化服务、差别化服务、多样化服务。

3.4努力改善农村信贷环境,重视发挥政策性金融功能。

目前,改善农村信贷环境的重点是培育农户,并使其他承贷主体增强信用观念,营建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立有利于扩散农村信贷风险的渠道等。要进—步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货款办法和创建信用村、镇工作机制,把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向农村居民个人征信系统延伸。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改变财政支农资金的运作方式,组建农村信用担保机构,多渠道筹集担保基金,有效解决农户和其他经营实体大额贷款担保难的问题。

农村目前的情况已经同以往不同,在以往的过程之中,农村主要是进行脱贫工作,但是现阶段的农村发展是应该进行小康社会的建设。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才是目前农村工作的重要发展内容。然而实现小康社会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困扰农业发展规模化实现的资金问题。对于如何筹措资金和信货品种的研究开发是当前农业发展过程之中的重要问题。如何围绕者农业的产业化发展进行农业科技的研究也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问题。对于农业发展过程之中的问题应该不断的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由此促进农村的发展和进步。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的差距不断扩大。农村金融信贷机构应该不断的在这个过程之中拓宽业务面,为自身寻找发展的空间和生存的资本。金融信贷发展应该为农业经济五福,助力农业金融机构的发展和规模化效益的产生,由此助力农业以及农村的发展。农村的金融机构不应该仅仅只是在业务面进行盲目拓宽,还应该不断的在发展的过程之中不断的进行业务能力的考核,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不断的挖掘农村的可投资项目,在农村的发展过程之中徐进农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王伟,贺一格,陈丹蓓,梁栋.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3,31(6):103—108.

[2]周才云.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风险与经营绩效的动态关系——基于8所机构的变截距面板数据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3,35(9):76—80.

[3]曹冰玉,雷颖.风险特征与预警模型——关于我国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信贷风险控制的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3):21—26.

[4]陆智强.基于机构观与功能观融合视角下的村镇银行制度分析——以辽宁省30家村镇银行的调查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5,0(1):101—106

[5]张正平,王麦秀.小额信贷机构能兼顾服务穷人与财务可持续的双重目标吗?——来自国际小额信贷市场的统计证据及其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12(1):98—109.

[6]杜晓山.商业化、可持续小额信贷的新发展——德国、阿尔巴尼亚和乌克兰小额信贷的研讨和考察[J].中国农村经济,2003(10):77—79.

[7]何友贵.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新牧区建设情况调查——以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包商村镇银行为例[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3(2):38—40.

[8]熊德平,熊白.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经营创新——基于形象和流程再造相结合的视角[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9(3):29—31.

[9]程恩江,Abdullahi D。 Ahmed.信贷需求:小额信贷覆盖率的决定因素之一——来自中国北方四县调查的证据[J].经济学(季刊),2008(3):1391—1414.

[10]绵阳市金融学会课题组,廖凤华,姜林.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问题初探——基于绵阳富民村镇银行的案例剖析[J].西南金融,2008(3):34—36.

江西省文化藝术科学规划项目  课题名称:智慧民俗模式下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YG2017308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信贷金融服务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