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2021-12-11韦劲祥
韦劲祥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背景下,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逐渐加快,水利水电工程不仅在资源合理配置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对促进农业、发电、航运等行业发展也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之前,不仅要做详细的研究,还要对建设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议。水环境失衡和水污染也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主要以水为研究对象简单分析水电工程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做出优化方案,促进水利水电工程更快更好更强的发展。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 工程建设; 生态环境; 社会环境; 解决建议
前言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实现与自然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是现阶段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不懈追求。过去人类在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不科学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由于人为工程的建设,直接对自然水体、气候、地质等产生了恶劣影响,造成原有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但是随着水利水电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强调我们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前,不仅要进行科学规范的调查,而且不能只注重调查,要站立于兼顾实现人类经济效益且最大程度的降低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是现阶段不可逃避的话题。
一、 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自然界气候的影响
在自然界的调控下,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但是水利水电工程在区域建设后会人为地改变区域平衡状态。如区域降雨量、温度等将发生重大变化。例如,许多水利工程建成后,冬季气温将明显升高1.80~2.90°。同时,夏季总体气温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平均气温为温度可下降约1~40°。在一些高原地区,也会出现气温升高的现象。但总体温升值相对较小,约为0.8~1.0°。就整体气候而言,水利工程的综合建设可以逐步降低空气湿度。同时温差的变化不会太大,但对当地的气候变化仍然会造成一定影响。
2.对水质的影响
水质是任何项目施工期间都应最大程度考虑的因素。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必然会对区域内的水质带来影响,但同时它是把双刃剑,它的影响一方面是积极的一方面又是消极的。积极的是他可以让水流速度降低,帮助某些藻类和其他相关生物进行必要的活动,他们的呼吸与水产生化学反应产生碳酸钙等沉淀物有利于净化水质。但同时,水利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会破坏天然河流的水体特性,河上筑坝减缓上游的水流,直接降低水体自清洁力,这会直接影响下游河流鱼类的繁殖条件这些问题是由水体环境的变化引起的。
3.对泥沙淤积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库区及下游河流的泥沙输移和淤积具有重要意义。如三门峡项目,使下游河流不再淤塞,三门峡项目在工程中设计拦截黄河泥沙,然而,这种做法将严重污染渭河上游,并且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完善的清淤系统,后来进行了多次修改施工结束后,下游仍存在大量淤泥,造成下流居民深受其害。目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也发出了强烈的呼吁三门峡工程改造。
4.对生物物种的影响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也会对河流周围的生态产生不良影响。
i1 j对陆地生物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施工过程中需要运输砂、石、建筑土等建筑材料,这些会在项目附近积聚,一些临时设施的建设,将会进一步浪费土地资源,还会损害项目周围的农作物导致周围植被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要注重引入植被,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工程附近植被环境的丰富,但不可忽略的是新移植的植被对原区域内植被系统的影响,这一影响不得不延伸考虑到以此植被为生的花鸟虫等生物或许会因为植被系统的改变离开该区域,导致区域内物种的减少。
(2)对水生生物也会产生严重影响。这主要是指水中藻类对水体的影响,水淹没原始植被改变土壤性质,将增加水体中氮、磷的含量,加速水体的富集固化速度。
二、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1.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在人类社会中,有许多传染病,如疟疾、霍乱、日本血吸虫等,这与水环境息息相关。比如位于成都平原和长江中下游之间的三峡水库,这两个平原均在吸虫病疫区,三峡水库建成后,钉螺能够到达库区大量繁殖也是我们目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2.对文物的影響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水利工程的建设必然导致土地被淹没,造成原区域文化古物的严重破坏。这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三、 保护生态环境的解决建议
1.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随着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摆在突出和首要的位置。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和生态的潜在影响体现在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中。兼顾在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良好的环境效益,就要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宣传,提高水利水电项目建设期间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对各种不同渠道宣传河流保护知识。建立和完善处罚机制使施工人员能够进行规范化施工。尽量减少水利工程对土壤的总体影响。
2.尽快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当前,在水资源配置和管理中实施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迫在眉睫。根据“谁发展、谁补偿、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建立稳定合法的赔偿机制。通过建立过鱼设施等一系列措施,协调项目建设与水生生物保护之间的关系。同时开拓新思路,将主要江河湖泊生态保护目标要求的生态用水纳入流域水资源配置和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建设,特别是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必须充分估计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供水必须包括生态需水保障措施。
3.加强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
环境保护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首要考虑问题之一,不仅要在工程建设中保护环境,同时从大气、噪声、水体等方面进行有效监测。落实环境监理制度,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污染问题,避免留下潜在污染源。施工期间产生的废物、废水等污染物,应当在工程结束后对其进行无公害处理,同时加强区域内的植被绿化,降低由于工程建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是保障人民正常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民生项目,要充分认识水利水电建设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规避不利影响,放大有利影响,使水利水电工程更好的服务人类和自然,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玉海, 陈亚杰.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9,(08) .
[2] 张传新, 戴克义.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J].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