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非遗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以牙舟陶发展为例

2021-12-11张禄麒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平塘县民间艺术文化遗产

张禄麒

平塘县禄麒牙舟古陶文化有限公司 贵州 黔南 558000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同区域展现出不同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它与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风土习性相关,世代相传,皆由历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传统文化的完整性存在着重要意义。民间艺术主要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的,其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历代民间艺术传承者的文化积淀,是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领域与经济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不同区域的精神文明都是以各个地区不同的社会伦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为基础形成,并通过民间艺术等形式表达出来。民间艺术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和民族风情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因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对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和多元化社会的构建等,都存在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由民间艺术者传承、发展与创新,在众多前人的基础上开拓出全新的风格与形式,更具现代化特征,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并且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陶冶人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情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方式日渐与时俱进,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多彩且具有地方特色,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值得分析与探讨。

文化遗产的效益具有鲜明的特征,一是全局效益和局部效益的统一;二是间接利益和直接利益的统一;三是长远效益和眼前效益的统一;四是潜在效益和显性效益的统一;五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事实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为社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如今,市场经济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势,经济化市场的不断发展使得社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商业化现象比较常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商业化的形成除了能够开拓经济发展的视野,打破经济发展的固有格局,增加社会经济发展的更多的可能性以外,对于市场上商品的流动性、质量、新颖程度与文化价值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侧面提出了对非遗文化的倡导与欢迎。当然,虽说商业化的现象是经济发展无法跨越的阶段,但是它的存在还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的,由此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过程中合理地使用商业化手段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开发其蕴含的潜在价值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社会发展的各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是带动区域经济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鲜活的、具有生命力的,是不朽的文化遗产,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其自身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方式吸收投资,吸引融资,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通过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加以平衡、协调地区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经济效益。

非遗文化与企业的有机结合,可以在提升产品文化内涵的同时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能够带动与之相关的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的发展。非遗文化与企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实现文化、市场经济效益的“双丰收”。通过增加非遗文化与企业合作的形式,使传统文化变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商业名片”。当然,搭建非遗文化和企业合作的网络平台也是值得探索的推动经济发展的方法。非遗文化不仅是区域的标志性名片,还能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带动行业产业链的发展,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以“牙舟陶”促进经济发展

牙舟陶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是中国十大名陶之一,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于贵州省平塘县牙舟镇。牙舟陶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其朴素、敦厚的造型外观,简单明了的线条,温和淡雅的色调,使其具有出土文物的厚重感,彰显了牙舟陶的文化韵味。在牙舟陶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不少对传统牙舟陶的制造提出创新的人,当代牙舟陶非遗传承人张禄麒是其一,他革新了牙舟陶生产技术,对陶制品的种类进行了创新发展,设计创造出三百多种产品,使牙舟陶的陶制品完成了从日常用品到工艺用品的转变。牙舟陶作为贵州陶瓷工艺的代表之一,曾多次被送选去参加北京、上海等地举办的展览展出,并在国际展会上频繁亮相,获取了众多国内外游客的青睐,吸引其到牙舟陶产业园区购买、研学、创作、游玩等,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为对牙舟陶实施切实的保护,平塘县申报了牙舟陶地理标志实名商标。2013年,牙舟陶地理标志实名商标注册成功,不但推动了平塘县牙舟陶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牙舟陶潜在的市场价值,增强了其商业化发展的可能性。如今通过当地人民与政府的大力推广,销声匿迹的牙舟陶产业重新散发出它应有的光芒,经历了市场残酷的生存规则的洗礼,激活了历史沉寂的传统文化元素,重绽古镇荣光。今年以来,平塘县文化旅游部门和牙舟镇政府一起创新旅游产业机制,在牙舟陶产业园区增加了陶瓷制作体验机制,让游客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陶瓷制作的独特魅力,增强其自身的归属感和文化的认同感。节假日期间,陶瓷制作体验现场常常座无虚席,在观看制作极具民族特色的牙舟陶的游客们脸上难掩激动,更加切实地表现了他们对于牙舟陶的喜爱之情。牙舟陶的现场制作不仅能带给游客们视觉上的美的享受,更可以加强人们对陶瓷文化的认同感,使其自豪感油然而发。在观赏和体验的过程中,游客不但拓展了视野,还加深了对陶瓷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了文化自信。

近年来,平塘县牙舟镇立足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切实加强牙舟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积极帮助民间艺术传承者弘扬非物质传统文化,同时,鼓励牙舟陶实行“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政策,创造更加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品,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经济优势。牙舟镇高度重视民间工艺的发展与创新,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牙舟陶文化产品升级创新发展,促进产品的提质增效。牙舟镇始终坚持文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实施,打造以现实为依据的人文景观,提升游区整体的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牙舟陶的宣传力度,创造人民群众能够消费得起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打造牙舟陶学习研究基地,拓展牙舟陶的社会影响力,同时,推动“古陶”的文化名声的尽快打响,促进牙舟陶文化园区的发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区域经济优势,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区域经济。牙舟镇位于平塘中部,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牙舟陶为品牌,以依靠产业为支柱,以现代农业为抓手,大力发展牙舟镇多元化经济,助力打造“一轴两区四院”的格局,形成平塘县中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在贵州展开牙舟陶的教育训练,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牙舟陶作为交流的载体,构建我国与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交流平台,助推沿线教育经济的发展。带动沿线国家人民对牙舟陶的喜爱,感受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情感,激发沿线各国人民对陶艺文化的憧憬与热爱,使牙舟陶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推动牙舟镇经济发展。使得全国人民更加重视传统工艺的发展与创新,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经过百年的蜕变,牙舟陶已经走向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从固步自封、坚守传统文化,慢慢转变为文明开放、接受新鲜事物并使之融入传统牙舟陶的制作之中,步入现代化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一步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总 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文化沉淀的一部分,具有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原创性,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可比拟的重量。如今,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不应仅停留在设想和计划阶段,应尽快地发掘出其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适当地、合理地使用,促使其推动区域文化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特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具一格的城市风格特色,要尽可能地运用其独有的艺术形式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平塘县民间艺术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平塘县老干部宣讲团到县第二中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民间艺术篇
Tough Nut to Crack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平塘县就《政府工作报告》征求老干部意见
平塘县委离退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学习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