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粤剧:娃娃唱大戏
2021-12-10贝贝
知识连连看: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戏棚官话”,是汉族传统戏曲之一。其源自南戏,主要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广东省等使用粤方言的地区,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之前,贝贝向同学们介绍了钦州的采茶戏,今天再带大家认识一种在钦州流传甚广的剧种——粤剧。钦州粤剧流行的地区由于在地理上和古代的下四府接近,因此又称下四府粤剧或南派粤剧。其表演风格古朴、粗犷,武打动作多出自南拳套路,“撞脚”“跳台铲椅”“甩发”等动作是钦州粤剧特有的表演技巧。钦州粤剧的唱腔具有抒情、婉转、华美的独特韵味;伴奏以高胡为主,突出唢呐,伴以大锣、大钹,声音高亢激越,方圆数里可闻。2016年,钦州粤剧入选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钦州粤剧面临观众流失、传承断档等困境。为此,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以下简称“钦州市非遗中心”)制订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及计划,有计划、系统性地到校园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
钦州市子材小学就是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学校之一,它从2015年3月起,在每周星期五下午开设粤剧兴趣课,授课教师由钦州市非遗中心的粤剧老师担任。由于学校参加粤剧学习的同学很多,因此钦州市非遗中心决定在学校成立钦州市第一个儿童粤剧团。
在粤剧老师的指导下,儿童粤剧团的同学们的粤曲唱得有模有样,所表演的粤剧节目亮相各类演出现场,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17年,学校组队参加市中小学生第六届艺术节活动,夺得小学组戏曲操比赛第一名,罗好同学获得戏曲歌曲类一等奖、黄韦一同学获得戏曲歌曲类二等奖。学校也因此被评为广西未成年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基地学校。
看到儿童粤剧团取得了这么喜人的成绩,钦州市非遗中心主任、粤剧名家陆燕非常高兴,同时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排演儿童粤剧《冯子材·南关魂》,于冯子材诞辰200周年纪念日的时候在全市公演。冯子材是钦州市家喻户晓的英雄,钦州原创粤剧《冯子材·南关魂》用艺术的手法再现了惊心动魄的镇南关大战,该剧在当地表演了多场,不少观众都可以唱出其中的经典唱段,一群不到12岁的娃娃能在半年的时间里排好这出长剧吗?“少儿版《冯子材·南关魂》在成人版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全剧长约1小时20分钟,如此时长的少儿粤剧在广西、广东地区尚属首创,难度颇大。”少儿版《冯子材·南关魂》的指导老师李雪琴这样说道。
为了排好这出长剧,指导老师采取了“一对一”的带教模式教孩子们唱、念、做、打。边教边排,边排边改,从发音、台词、身段、台步、表情入手,逐字、逐词、逐句、逐个动作来教学,力求完美。对同学们来说,最难学的是粤语发音。长剧的台词里有很多段念白,很少讲粤语的同学们念起来都感觉非常拗口,更不用说背下来了。为此,同学们付出了很多精力,他们除了每天下午上课外活动课、每周末到非遗中心排练外,还要自己在家里加练。剧中饰演冯子材一角的演员有三位,廖业晔同学便是其中的一位。廖妈妈说,自从成为主角的人选后,儿子就像“走火入魔”一样,不但做完作业唱粤剧、念台词,吃饭、睡觉前也要来那么一小段。对此,廖业晔同学说:“我们学校是以冯子材的名字命名的学校,我又是第一次演男主角,总不能演砸吧?”另一位饰演冯子材的演员颜鹏镊同学则说:“我是从二年级的暑假开始接触粤剧的,此前也出演过一些小片段,但这是第一次演长剧,虽然平时的排练很辛苦,但是我从来没想过要退出。”
2018年7月29日、30日晚,少兒版《冯子材·南关魂》公演。因为是清朝的戏,男生都要剃光头,以便戴上假发头套。假发头套戴上时会粘扯头皮,小演员们疼得差点落泪,但他们忍住了,都努力在台上展现出了自己最好的一面。
小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引起了轰动,学校剧团负责老师方明娟直到今天还记得当时的情形,她自豪地说:“台下的老票友、老戏迷们都震惊了,都没想到娃娃也能演戏曲长剧,大家的手都拍红了,连声称钦州粤剧后继有人。”据介绍,当年“黑姑”的饰演者之一的罗好同学也因此走上了专业粤剧演员的道路,小学一毕业就考取了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
如今,子材小学粤剧团已名声在外,《冯子材·南关魂》成为学校的传统剧目,“老”的演员一毕业,新的“冯子材”就接过了棒子,2016级6班的李政栩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位接棒人,由他主演的粤剧选段《镇南关大捷》获得了2020年钦州市中小学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戏剧展演活动一等奖、广西首届中小学生戏剧展演活动一等奖。
学校的戏曲氛围也越来越浓厚,不仅开设有戏曲欣赏、画戏曲脸谱等课程,在校园内设置了“粤剧角”,还开展了制作戏曲花灯、评选粤剧明星等活动。“作为非遗传承示范基地,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校长黎相艳表示,“接下来,我们要把钦州籍民族英雄刘永福抗击倭寇的故事搬上少儿粤剧的舞台,把一些课本内容改编成孩子们能唱的新编粤剧,还要组织专家编写校本课程,让钦州粤剧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