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黎紫书:古典小说,是形成质地的沃土

2021-12-10

北京纪事 2021年12期
关键词:流俗纪事沃土

作家小贴士

黎紫书,马来西亚华人作家,新书有《流俗地》。

《北京纪事》:2020年、2021年,疫情一直在持续,在这种状况下,您有阅读和回顾哪些作品呢?您对这些作品的最新感受是什么?

黎紫书:2019年底从美国回到马来西亚之后,阅读的就多是中文书了。长篇、短篇、评论、散文、诗集,翻译作品,甚至剧本和其他拉拉杂杂的,阅读起来很随兴。眼下在读的是译林出版社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是的,这几年确实没读过让我心神为之一震或为它倒抽一口凉气的长篇小说了。事实上,我读得愈多,愈怀念以前读长篇时享受过的愉悦,现在的中文长篇显然都把这一层放弃了。似乎写得不好看,就能意味作者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东西,又或者表示作品本身比較深刻或高尚。

我是个匠人,我只觉得现在的小说家们有不少太躁进,也有不少眼高手低。长篇比中短篇更能暴露出作者的状态和心态,我常常发现作者不在状态,并为此烦恼。

《北京纪事》:像加西亚·马尔克斯、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这样的作家,给您带来了哪些具体的影响?

黎紫书:我阅读马尔克斯比较迟,是自己有意识地去寻他的作品来读的,当然这很开眼界,但因为之前读过成套成套的博尔赫斯了,多少已经见识过拉美作品的意趣和风格,后来阅读马尔克斯也就不至于十分震惊。我说不上来,他们给我带来过什么影响,就像过去许多年我也压根儿没感觉到少时阅读的古典小说对我有什么影响一样。可是在写《流俗地》的时候,我却实实在在地看见这一层积累,它们埋得很深,但总是给我的写作形成了某种质地的沃土。

《北京纪事》:读您的书籍,印象最深的是,您的语言很有质地,温润如玉。您是如何习得这样的散文?又是如何将它延续下来的?

黎紫书:文字语言之于写作者,那是水之于鱼。但作为马华人,生长在一个语言混杂、中文非主流之地,我以为自己一直没有真正的、完全地演化成鱼。如此要在水中生活,我必须比真的鱼对水质更敏感。我可能会比一般的作者对语言有更高的自觉,并且更相信要把文章写好,必须先找到最适合的语言,其中我最在意的是呼吸这回事──敘述者的呼吸,阅读者的呼吸。我没有去“习得”它,我努力把它调配出来。

猜你喜欢

流俗纪事沃土
略论汉语流俗词源
只要关注,所有的生活都是沃土
沃土
沃土
正月纪事
文学作品中英国19世纪的社会流俗
学抖空竹纪事(外四首)
流俗词源的研究范围和意义
在沃土上耕耘
二十年代初蒋介石访苏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