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的突出亮点
2021-12-10刘汉文
刘汉文
福建省“闽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电影研究所原所长。
《规划》聚焦建成电影强国远景目标,就2021至2025年我国电影发展进行谋篇布局
近日,国家电影局发布了《“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受到社会和电影行业的广泛关注。《规划》聚焦建成电影强国远景目标,就2021至2025年我国电影发展进行谋篇布局,主要具有以下四个亮点:
第一,目标更加明确。《规划》提出,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并提出了几个数据指标:一是每年重点推出10部左右叫好又叫座的电影精品力作。二是每年票房过亿元的国产影片达到50部左右。三是国产影片年度票房占比保持在55%以上。四是到2025年银幕总数超过10万块,分布更加合理。五是乡镇影院的放映厅要达到2个以上,座位数合计不少于100个。
总体来看,这几个数据指标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近年来,每年都会有几部类似《流浪地球》《八佰》《长津湖》等口碑和票房都很好的影片。除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2020年,其余每年票房过亿元的国产影片数量均超过40部,国产影片的票房占比都保持在55%以上。业界可能会有不同看法的是银幕数达到10万块这个指标,因为我国银幕数量已有8万余块,基本达到饱和,影院的上座率持续降低。但我国地域辽阔,目前还有不少乡镇没有影院,未来几年要达到这个指标也是有可能的。
第二,重点更加突出。《规划》把电影创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提出要以创作生产优秀电影作品为中心环节,实施精品战略,创作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电影作品,彰显理想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一部《你好,李焕英》产生了超54亿元的票房,带动1.2亿人进影院。当前还在上映的《长津湖》已经产生了56亿元的票房,很有可能问鼎国产片票房冠军。这些叫好又叫座的影片上映时,影院里人气很旺,全行业都为之受益。所以,《规划》把影片创作作为全行业的龙头,力求通过支持精品影片的创作生产,带动全行业的发展,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围绕这个龙头,《规划》提出要加强统筹规划,完善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影的创作领导工作机制,围绕重要时间节点,精心组织电影生产;要大力扶持科幻电影和优秀动画电影的创作生产,坚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加快电影科技创新,推动电影摄制提质升级,加快电影特效技术发展;要加强电影人才培养,推出“电影名家大师导师制”“中国电影新力量计划”等项目。
第三,路径更加清晰。从我国电影发展现状来看,存在着城市强农村弱、国内强出口弱等不平衡的现象。为此,《规划》提出要以满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推进城乡电影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巩固和扩大电影公共服务覆盖面,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要推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共同繁荣,开发多层次多元化电影市场,支持国产电影“走出去”,切實增强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
在实际工作中,农村电影和电影“走出去”的难度是比较大的。以农村电影为例,我国目前还有5亿多人生活在农村,而且以老人、孩子为主。所以,《规划》提出要积极探索公益电影多样化供给方式,有序推进视频网站、点播影院等渠道,参与公共服务的探索与创新。
第四,措施更加有力。再美好的蓝图,也需要扎实的措施来保证。《规划》在系统谋划的基础上,聚焦重点任务设计项目抓手,共设置7个专栏、25个工程项目,措施更加扎实有力。
在深化电影院线制改革方面,要推动院线对加盟影院加强管理、提升服务,对不符合条件的电影院线制订整改计划,力争在2025年前整改完成;在国企改革方面,要制定实施促进国有电影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展国有电影企业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在规范市场方面,要加强电影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阴阳合同”“天价片酬”、偷逃税款、盗录盗播等违法违规行为。这些措施都是比较扎实的。
事业发展需要科学的、符合实际的规划,规划需要有力的落实和监督,缺一不可。同时,《规划》也需要根据时代变化而调整、充实和完善。期待《规划》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真正成为“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的施工图和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