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适宜性评价的西安郊野公园选址研究

2021-12-10赵月帅

智能城市 2021年21期
关键词:郊野缓冲区西安市

赵月帅 丁 娜 李 玲

(陕西华地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21)

郊野公园逐渐成为城市建成区与自然风景区间的生态过渡带,兼具近郊生态保护与娱乐休闲功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西安市城镇人口达到1 025.8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79.20%,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扩张城区通常优先疏通城市道路,布局居住、商业等用地,城市公园常以“见缝插绿”的形式进行补充完善,其规模受到限制,选址建设较为困难。因此,合理利用郊野地区自然资源建设郊野公园,作为城市公园的重要补充,成为缓解当前特大城市扩张带来压力的重要途径。

(1)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将郊野公园作为生态斑块、廊道或基质进行研究[1],分析其影响因素。

(2)基于空间可达性,以交通可达、距城镇建成区距离等因素作为基本规划依据,判断郊野公园服务空缺区域。

(3)根据社会学研究方法,判断郊野地区的村庄类型,分析特色农业资源与文化资源,识别郊野公园的适宜区域。

郊野公园选址涉及多类学科,影响因素复杂,从单一视角考虑的选址不合理。因此,郊野公园选址应统筹多类影响因子,科学评估各单因子的影响能力,保证选址的科学性。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获取

1.1 研究区概况

西安市南依秦岭,背靠渭河,境内河流纵横,湖库湿地兼具,历史文物保护范围达172 km2。

全市有国家公园1处、自然保护区6处、森林公园15处、湿地公园12处、地质公园1处、风景名胜4处、农业公园1处、科普公园3处、重要遗址开敞空间8处,初步形成以“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农业公园+科普公园+遗址开敞空间”为主的生态斑块格局。

1.2 数据获取

数据获取来源主要包括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数据;国家下发遥感影像;DEM高程数据;文保单位保护范围。在ARC GIS10.2中建立矢量图层,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基础数据、国家下发遥感影像为基础,形成工作基础平台。

2 郊野公园选址要素及其评价

2.1 单因子影响因素的选取及分析

秉承科学性、严谨性原则,结合西安市市情,广泛征求专家意见,选取6项影响郊野公园选址的单因子,包括水系条件、交通可达性、特色农业资源、村庄类型、特色文化条件、距城镇集中建设区距离。

单因子评价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单因子评价结果

(1)水系条件影响评价。

良好的公园亲水设施可以丰富市民休闲体验,提高游憩品质,将水系条件作为影响郊野公园选址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方便进行水系缓冲区分析,以河流等级为基础,一级河流河堤坡脚线1 500 m范围内、二级河流河堤坡脚线1 000 m范围内为高潜力;一级河流河堤坡脚线外的1 500~5 000 m范围内、二级河流河堤坡脚线1 000~3 000 m范围内为中潜力;一级河流河堤坡脚线5 000 m以外、二级河流河堤坡脚线3 000 m以外为低潜力,按此标准制作水系缓冲区图。

(2)交通可达性影响评价。

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可以影响郊野公园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增加游客的出行意愿和满意程度。西安市域交通网络较为发达,道路类型、交通站点多样,依据道路类型的等级及交通站点的特性,确定道路缓冲区评价标准。国道0~5 km,省道0~3 km,高速口、高铁站或轨道站点5 km范围内为高潜力;国道5~8 km,省道3~5 km,高速口、高铁站或轨道站点5~8 km范围内为中潜力;国道>8 km,省道>5 km,高速口、高铁站或轨道站点>8 km范围内为低潜力,按此标准制作交通缓冲区图。

(3)特色农业资源影响评价。

城郊地区建设郊野公园,有利于实现乡村地区农业生产、产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促进城郊地区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西安市所在的关中平原自古以来农业发达,猕猴桃、樱桃等特色农业资源丰富。搜集相关资料,以镇(街道)为单位,总结各镇(街、道)特色农业资源情况,具有特色农业资源的镇街为高潜力,特色农业资源一般的镇街为中潜力,不具有特色农业资源的镇街为低潜力,按此标准制作农业资源缓冲区图。

(4)村庄类型影响评价。

村庄是构建郊野公园的重要要素,是郊野公园的灵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将我国乡村分为集聚提升类村庄、城郊融合类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和搬迁撤并类村庄。搜集、整理西安市村庄分类相关规划,以四类村庄类型为基础,确定村庄类型缓冲标准,特色保护类村庄为高潜力,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村庄为中潜力,搬迁撤并类村庄为低潜力,按此标准制作村庄类型缓冲区图。

(5)文化条件影响评价。

西安市拥有超过7 000年的文明发展史,保存了众多历史遗迹。西安市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4处,拥有汉长安城遗址、杜陵遗址等开敞大遗址。整理西安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确定文化条件缓冲标准,大遗址区为高潜力,全国文保单位0~5 km、省文保单位0~3 km、市县文保单位0~2 km范围内为中潜力,全国文保单位>5 km、省文保单位>3 km、市县文保单位>2 km范围内为低潜力,按此标准制作文化条件缓冲区图。

(6)距城镇集中建设区距离影响评价。

在距离城镇集中建设区近的区域建设郊野公园,容易形成包围式、外环式或嵌入式的空间模式,形成紧贴城区的生态屏障。以城镇集中建设区范围为基础,集中建设区外3 km范围内为高潜力,3~5 km范围内为中潜力,5 km范围外为低潜力,按此标准制作距城镇集中建设区距离缓冲区图。

2.2 郊野公园选址适宜性评价与适宜建设区域

(1)单因子影响权重划定。

通过AHP层次分析法和Delphi法相结合确定各项因子权重,邀请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方向研究学者及本地专家进行打分,建立两两比较判断矩阵,集取算术平均值。评价指标权重值为水系条件0.162、交通可达性0.183、特色农业资源0.185、村庄类型0.143、特色文化条件0.152、距城镇集中建设区距离0.175。

(2)多因子加权叠加分析。

适宜性评价分为位置选取和位置搜索两个问题[2]。叠加分析是解决位置选取类的适宜性评价的常用方法之一。依据各单项因子对系统作用的不同赋予重要性权重,将单因子评价结果用权重进行修正后再综合叠加[3]:

式中:Ipls——郊野公园选址适宜性;i——指标类型;Wi——第i个指标的权重;Ui——第i个评价指标赋值。

(3)拟建郊野公园区域划定。

根据因子加权叠加分析,制定郊野公园选址适宜性评价综合评定图,如图2所示。

图2 选址适宜性综合评定图

适宜建设郊野公园的区域主要为秦岭北麓环山路沿线、各大河流沿岸、城镇集中建设区周边等区域。在后续建设中,依据适宜性评价结果,应注重串联公园、廊道,打造郊野公园风景游憩体系,丰富公园游憩性和居民参与度,彰显具有西安特色的郊野公园之美。

3 结语

通过定量分析辅助定性分析的方法,划定西安市郊野公园适建区,西安市郊野公园的适建区基本位于城市近郊,多以带状、点状区域构成城郊游憩生态带。郊野公园的选址涉及因素较多,文章仅选取6项主要影响因子。在后续研究中,应纳入更多的影响因子,如民意调查、土地征收价格。层次分析方法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评价结果会受到一定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郊野缓冲区西安市
亲子创意美工展
郊野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策略探析——以北京市昌平区郊野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为例
西安市第四医院
郊野公园环体系布局研究——以香港郊野公园环为例
123的几种说法
基于网络聚类与自适应概率的数据库缓冲区替换*
嫩江重要省界缓冲区水质单因子评价法研究
基于CA-Markov模型的西安市热环境模拟研究
关键链技术缓冲区的确定方法研究
AVS标准中的视频码流缓冲区校验模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