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1-12-10严伟伟王紫田

智能城市 2021年21期
关键词:旧城公众智慧

严伟伟 王紫田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南京 210019)

据《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统计,到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化率达到了51.27%,预计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60%,我国进入新城市时代,现有城市体制难以适应新的要求,城市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受到经济全球化以及物联网等高技术的影响,新一代城市发展模式即“智慧城市”应运而生,使未来社会发展朝着更高品质的生活、更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更和谐的生态环境方向发展。

1 智慧城市内涵

1.1 智慧城市概念

国际金融危机后,为了应对新一代城市发展需要,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智慧城市并不是单纯的信息化应用,“智慧”一词中“智”指“智能化、信息化”,体现了城市的智商,“慧”指“灵性、人文化、创造力”[1],体现城市的情商水平,城市“智慧”的内涵应由公众自己体会,智慧城市的提出应基于公众视角,体现公众利益。

智慧城市反映的是社会对未来城市的知识化、信息化、高效益的一种愿景,着眼于城市发展的整体效果[2]。其本质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等为基础,以三网融合为依托,实现城市信息资源整合,使得各领域、各地区可以实现随时的信息交流,提高城市对未知灾害的及时预测和决策,达到城市各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使现代城市更适合人们居住。

1.2 智慧城市核心内涵

(1)城市管理上高度智能化、精细化。

通过构建城市基础信息网络平台及公共支撑平台,运用新一代通信技术,进一步提高城市智能化水平,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减少信息不对称,使城市管理部门能够更准确、方便、快捷控制管理整个城市生命系统的运行,提升政府的行政能力、提高居民生活舒适度,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2)经济与环境上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采用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智慧城市建设基于生态系统视角,通过创新生态科技,实现城市经济集约型增长,使经济结构实现和谐、可持续。针对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实现环境及资源的可持续。

(3)公众生活上舒适安全更具幸福感。

智慧城市是以人为本的城市,体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其核心是运用创新科技手段服务广大城市居民[3]。在建设中,城市各项工作均应立足满足群众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从技术上体现其“智能化、自动化”的智商,还要体现其创造力的情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以人文本的城市发展理念,提高城市居民的幸福感。

2 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的概念相继提出后,全球掀起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热潮。目前小部分已经得到实施,但从总体情况看,智慧城市仍处于试验阶段。

随着2010年宁波市政府首次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序幕由此拉开。文章从我国一、二、三线城市中选取上海、武汉、德州三个城市,分别从其典型的新城区和旧中心城区分析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1)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基本集中在一些一线城市以及二线相对较为发达城市,对一些落后地区,由于其互联网覆盖率较低、城市信息基础网络建设水平较差、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落后,还不具备较好的建设环境。

(2)从同一个城市来看,政府对新旧城区的基础建设内容存在差异,针对老城区而言,政府工作侧重改造和建设城区重大基础设施,形成交通网络系统,大力发展城区经济能力。针对新区建设而言,信息基础网络建设投入比重较大,智慧化发展较好的城区都在提高城区的网络覆盖面积,建设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形成有新区特色的产业结构。

(3)目前全国不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不论是城市的新区还是老城区,都在提出城市智慧化建设,涉及城市的各个方面。

(4)从各地智慧城市发展愿景分析,政府对城市智慧化建设多集中于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政务等方面,同时大多侧重信息化网络等技术方面的发展。

国外、国内智慧城市发展现状[4]如表1、表2所示。

表1 国外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表2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3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截至2012年2月底,我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总数达到了154个,投资规模预计超过1.1万亿元。

3.1 人文精神建设尚不满足人们生活需求

智慧城市最核心的内涵是公众生活舒适和谐,人文精神体现城市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目前我国各地借助“十二五”规划作为载体,通过研究不同领域和方向,对智慧城市内涵产生出了各种版本的解读。智慧城市在我国还没有可以参考的案例,研究不深,导致各地相关部门对其深层含义的理解会产生偏颇和不足。

各地区智慧城市发展均停留在城市硬件设施建设方面,仅注重从技术层面发展智慧城市,缺乏对城市人文个性的塑造,对智慧城市的精髓未能透彻领会。只有把握好核心内涵,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才不会陷入传统城市建设的恶性循环中,才能真正体现智慧城市的重要作用,为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创新模式。

3.2 旧城智慧化发展程度较低投入明显不足

目前我国城市发展存在“弃旧图新”的现象,形成“城外城”“城中村”等发展模式。城市旧城区历史悠久,存在的城市化问题较多,政府对其改造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将重心倾向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导致破旧的老城区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

我国面临着土地资源严重匮乏的现状,2000~2010年,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的面积扩大了83.41%,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60%。

在未来全国范围内基本进入旧城时代,未来城市的新领军者将来自旧城的更新、复苏,而非新城的面积扩大和硬要素投入,向旧城投入更多智慧是必须选择[5]。

目前相关部门已经致力解决旧城区问题,改造旧城的交通设施、架构互联网络、改善社区环境等,但依然更重视新区的建设,投入大量人力、资金规划建设工业园区、新兴产业园区等,优化其产业结构,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加速新区经济发展,可能会造成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瓶颈。

3.3 智慧城市个性缺失、建设趋同

据统计,截至2011年6月底,全国已有320多个城市建设智慧城市,这些城市“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高达5 000亿元。

我国主要智慧城市的投资规模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我国主要智慧城市的投资规模情况

由表3可知,全国智慧城市处于过热的建设规模中,各地政府对智慧城市的建设寄予深切希望,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人口增长、环境恶化、资源缺乏等无力现状,迅速改变城市当前的落后面貌,期望值过高,导致盲目巨额投资,产生大规模的重复建设现象。

在大规模的拆除和建设中,部分人员过度追求智慧城市经济模式和产业结构增长,忽视了城市的历史积淀、文化个性和品位特色的建设,大量建设形象工程,导致千城一面的现象出现,经济效益取代了城市个性文化的发展,忽视城市的长远发展,导致城市公共资源的浪费、环境恶化,使智慧城市的建设陷入传统误区,不能真正发挥其改变城市恶劣现状的作用。

4 对策分析

4.1 引入公众参与理论发展智慧人文建设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公众参与是指公众通过各种合法途径或手段,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全过程或不同阶段,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对智慧城市建设产生影响,改变最终政策制定和决策的过程。

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公众参与是一种观念和想法的沟通、整合的双向过程,强调对智慧城市建设过程的主动参与,而非公众对智慧城市建设结果的被动了解和接受[6]。

对于智慧城市人文精神的缺乏以及人们幸福感的缺失,需要加大力度发展其软件设施建设。在智慧人文的建设中引入公众参与理论。规划阶段,可以通过在社区设立邻里规划委员会或听证会的形式,了解公众的意图和愿望,并把公众的思想融入规划设计;建设阶段,可以通过定期与社区委员会交流,及时了解公众对智慧人文建设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在权威媒体上发布最新建设近况,让公众了解建设内容和进度等,有意见或建议可以通过媒体热线电话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通过这些方式让公众参与智慧人文建设的全过程,使智慧城市建设更符合公众的意愿,提高其归属感和幸福感。

4.2 引入民间资本助力旧城智慧化建设

旧城存在的问题较多,智慧化发展比较困难,需要构建良好的智慧化发展的环境,才能培育符合要求的智慧城市。目前旧城中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智慧化环境的构建需要大力改造旧城基础设施,建立快速的交通网络以及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

由于财政资金有限,对旧城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较小,旧城智慧化环境的构建还需要加快市场化改革,大力引入民间资本。民间投资主体包括民营企业和个人,其投资行为完全是商业化的,目的是追求较高的投资收益率,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是最有效率的投资主体之一,其优点是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建立有竞争的投资市场,提高基础领域的投资管理效率[7]。

2012年住建部颁布《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实施意见》,该文件给民间资本进入旧城的智慧化建设创造了政策条件,同时城市治理模式的变革改进了政府和民营资本之间的关系,民营资本的创业和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为旧城的智慧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3 各地编制具有地方特色的智慧城市规划

近年来,我国各地智慧城市的规划设计方案相继出台,规划设计文件可以体现各地政府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关注度。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必须有长远性、前瞻性的规划设计方案与之相配套,不能盲目将各种产业进行机械堆积,只有进行科学、详细的智慧城市规划,才能从战略层面真正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8]。

各地纷纷出台规划方案,但依然存在盲目投资、大规模重复建设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规划方案没有突出各地区的个性和特色,地方政府对各城市的文化个性等了解不透彻,导致智慧城市的建设出现千城一面的状况。各地方政府编制智慧城市规划方案时,应把握好各地区的城市特色,把各地的历史文化融入智慧城市的规划设计,体现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例如南京市作为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定位为大力发展其人文建设,形成有南京特色的智慧城市。

5 结语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病层出不穷的背景下,智慧城市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将信息、网络技术渗入了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其却面临着过热的发展趋势。本文针对智慧城市过热现象,从人文精神建设、旧城智慧化发展以及规划设计三个方面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可以对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帮助。目前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各地研讨会的展开,未来的智慧城市一定是精细化管理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更和谐安全,适合人们居住,能够让民众在城市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猜你喜欢

旧城公众智慧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浅谈旧城更新中建筑立面整治的策略与意义
中国城市新旧城空间规划的历史经验
基于CiteSpace的旧城改造研究热点分析
有智慧的羊
对当前城市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讨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