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看人类文明史观

2021-12-10马生福

青海国土经略 2021年3期
关键词:青藏高原青海文明

◆ 马生福

(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青海西宁 810001)

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是机构改革以后国内第一座以自然资源为主题并命名的博物馆。自然资源的新命题给博物馆内容设计以及形式设计带来很大难题,为了避免与国内自然、地质等同类型博物馆同质化现象严重,经过对内容的深挖与审定,最终确定了“起源、溯源、资源、本源”的展陈理念线索。希望以更高的视野,更深的思考,通过对“源”的解读引导观众对于文明史观,尤其是以生命共同体为代表的生态文明思想的进一步思考。

围绕该理念线索,通过地球科学厅茫茫宇宙、地球家园、生命演化、青藏高原四大板块内容起到科普万物之始、探究高原奥秘的作用。资源层面主要展示青海省各类自然资源总况及特征,整体展线以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相连贯,着重展示了青海山、水、林、田、湖、草、矿、生物多样性八个方面,诉说着青海中华脊梁、三江之源、千湖之地、五大牧区之一、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等背后的故事。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同时也是我们人类发展的“本源”。通过了解青海的资源禀赋、青海的生态价值,看到我们身边的巨变,才能体会“生态文明”的朴素内涵。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同时,我们也可以认为,一部自然资源的利用史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史。换言之,一部自然资源的利用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史。所以,了解我们身边的自然资源,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从中窥测文明的演进,对于个人以及社会具有非凡的意义。

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而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尤其工业革命开始的200年来,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发展史上最为显著的进步。但随之而来的是能源耗竭、资源减少和环境恶化,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遇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无数事例证明人与自然关系决定着文明的演进,只有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走出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种种不利,步入以生态文明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中去。即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这是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

1 从源说起

人类对源的思考由来已久,而且挑战未知是人类诞生之初就具有的本能,对源的思考可能是人类与其他动物最不同之处。源起时,物质得以出现、生命得以进化、人类得以生存、文明得以发展。人类来自哪里?人类是怎么来的?人类究竟去哪儿?这三个问题是人类的终极问题,因为只有了解了人类的过去,才能看清我们的未来;只有了解人类产生经历的一切,才能明白人类之今日;只有了解人类前进的方向,才能拥有更多的创造力。

宇宙起源,物质起源,生命起源是哲学的三个命题。对其的探讨自人类有文明产生伊始从未停止,这些也是地球科学所要解决最重大的问题。而这些内容的基础,正是我们在此部分所要重点展现的。

从中国古代“盘古开天地”到“宇宙大爆炸”的宇宙演化论;从“天圆地方”到“地心说”到“日心说”,再从太阳系到河外星系;从静态的宇宙再到膨胀的宇宙;对物质的认识从分子到原子,再到质子、中子……人类对这些的认识正逐步地深化。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例如宇宙大爆炸理论远非一个随意猜测的理论,光线红移现象,哈勃在20世纪20年代发现的遥远星系加速远离我们的事实,还有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都有利支持着这个理论。宇宙大爆炸理论并不是完美的,也可能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但在新理论出现之前,宇宙大爆炸理论仍是解释宇宙起源最好的理论。当然,也包括其他重要理论,也都有这些问题。

图1 茫茫宇宙与地球家园展区

从目前得知的宇宙一百多亿年的诞生史,地球从诞生至今已有46亿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生命的出现与演化一直是这个星球上最重大的事件。在漫长的地球历史演化长河中,生命演化经历了从低等向高等、由海洋向陆地扩展的不同阶段;地球环境经历了从无氧到有氧的改变。早期地球,原始大气组分中几乎没有氧气。约24亿年前,诸如蓝绿细菌等微生物大量繁盛,并利用光合作用合成糖类并释放出氧气,形成富含氧气的大气,为早期生命演化提供了必要的氧气和有机质营养。地球上广泛分布的元古界叠层石灰岩,即是上述作用的产物。四十余亿年的厚积,生命终于迎来了薄发,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可能是生命史上最璀璨的一刻。在此后的奥陶纪早期,每一类动物都有了快速的发展。古生代之后,地球上的生物经历了几次大的繁盛期和大灭绝,不同的物种在不同地史阶段出现更替,再到近百万年人类的出现,最终造就了现在地球生物的多样性。

由于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地球资源、环境所产生的巨大改变,近年来“人类世”的概念被相关专家频频提出,我们将这项概念带入博物馆中,尽管围绕它还会有持续的学术争论,但其也代表了地球历史和人类历史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变向证明着人类文明也到了新阶段。

2 追溯高原

雄踞亚欧大陆中部的青藏高原傲视着地球上的一切,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青海正处于这片年轻高大陆的东北部。青藏高原的重要性毋庸赘言,你可能无法在地球上找到另一处不管从气候、地貌、水资源等方面,还是在局部、洲际、宏观等层面上都有此影响的地域。

青藏高原的展览引入,拓展和拔高了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展陈内容,也为后面自然资源厅的铺述奠定了基础,为人与自然厅深刻诠释青海生态立省的方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图2 认知高原展区

一直以来,关于“青藏高原为什么是地球第三极”众说纷纭,对公众普及此项内容可以说是展示青藏高原的重中之重。在深入了解展出内容的前提下,就“地球第三极”的解读,我们以“山之极、水之极、冰之极、气候之极、高寒生物之极”五个“极”来诠释。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地球第三极”的真实含义远非几个“极”所能概括。但我们希望通过“极”之概念强化其内涵、外延其精髓,赋予其朴素解读。

青藏高原在我国气候系统稳定、水资源供应、生物多样性保护、碳收支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作用,是亚洲冰川作用中心和“亚洲水塔”,也是亚洲乃至北半球环境变化的调控器。关于其作用,我们重点展现高原隆升后对气候的影响,即对亚洲季风的加强和西风的分支绕流。正是其对气候的影响,再造了亚洲的水循环,影响了碳循环,也造就了中国现今的地势地貌格局和自然地理区划。通俗地讲,没有青藏高原,就没有烟雨江南;没有青藏高原,就没有黄土高原;没有青藏高原,就没有大美青海。

近年来,相关研究显示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正在发生以失衡为特征的剧烈变化。冰川加速退缩、湖泊整体显著扩张、冰川径流增加等,我们可以清楚看到,青藏高原在“发烧”,青藏高原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对推动高原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国和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守护高原一山一水,爱护高原一草一木,保护高原一鸟一兽,为祖国和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是青海人民、全国人民的共同责任担当。

3 资源魅力

自然资源是生命之源、生态之本、生产之要。屹立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自然资源禀赋独特,从东部河湟沃土到西部茫茫戈壁、从北部丰茂草原到南部潺潺流水、从低处林田阡陌到高处雪岩耸立,它们共同组成了处于地球之巅的大美画卷。自然资源的展览展示摒弃将以往带有“资源”属性独立展示的思路,创造性地将“生命共同体”的内容纳入其中,层层相扣的环形展线更是将“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贯穿始末。同时将草地资源、生物多样性、矿产资源等有机融入。

高原隆升带给青海多脉并行的山脉,构成青海大地的轮廓,也孕育了广布的冰川冻土;冰川冻土则为河流发育提供了水源,是名符其实的江河之“源”;蜿蜒流淌的河流塑造了河源区典型的峡谷地貌,峡谷地貌为天然林的生长提供了绝佳场所;河流流经下游河床宽谷,发育了河湟地区的良田沃土。草地的绿色是青海的底色,湖泊的蓝色是青海的点缀色,青海大地上的动植物则为这片土地提供了勃勃生机、其下的矿产资源是青海亿万年诞生以来的自然结晶。这,就是青海自然资源。

最新考古学研究将青藏高原最早人类活动的时间分别推早至距今4万年和距今16万年,显示在现代人之前丹尼索瓦古老型智人(丹尼索瓦人)已经于中更新世开始了适应高原环境的征程。根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3800年马家窑文化有制陶、种植等人类活动起,青海就有畜牧业、农业等生产生活方式,到后来茶卡盐湖湖盐的开采等矿产资源开发活动,今天青海已是拥有全产业链的资源大省。我们可以看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史就是青海社会发展史,自然资源的利用推动了青海过去的发展,其可持续发展也影响着青海的未来。

年宝玉则微缩模型的精彩呈现、中华水塔瀑布屏的昂首英姿、林田标本的生机盎然、湖泊湿地草原的凉爽画面,自然资源厅的展项无一不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给人展现着“大”“美”“净”“好”的资源魅力。黄河上游水能资源的合理利用、高原特殊清洁能源的逐步开发、草原“三牧”制度的推行实施、实时在线的新技术应用等又给人以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希冀。通过这个展厅,我们希望带给观众青海未来发展之路大有可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蓄势待发的信心与决心。

图3 年保玉则模型

图4 中华水塔瀑布屏

图5 生态系统多样性场景模型

4 文明本源

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其最大的特征便是发展了超越其他物种的智能,这种智能伴随着高度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随之诞生的是相对短暂而又璀璨的人类文明。在文明演进过程中,人类文明对自然的态度从狩猎文明时代的敬畏到农耕文明时代的依赖,再到工业文明时代的征服,人类终于还是自食其果,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福岛核泄漏事件等重大环境事件接踵而至。这些事实证明,人类若想长久生存就不应企图征服,走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之路是趋势、也是必然。

图6 场景体验区

对于青海,雄浑奇绝的自然环境、连绵无际的神秘荒野、星罗棋布的江河湖泊、高原独有的野生动物等既是大自然的馈赠,保护他们也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使命。习近平在青海调研时曾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在地球之巅审视青海价值、定义青海地位,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做出青海贡献、奉献青海力量是青海及青海人民的责任,展示好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意义、举措、成果也是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的使命所在。

青海生态价值之重无可比拟、青海生态环境之美无以言表。人与自然展厅中央竖立的多根LED屏如梁柱般支撑是对青海生态价值之重的反映;动态漫游体验舱与静态场景模型展示动静结合,是对青海生态环境之美的再现。因为我们坚信青海之美唯有体验,才不可辜负。

每年向下游输送近600亿立方米清水是我们的能力;舍弃世代居住的牧场家园而走进保护的队伍是我们的回馈;放弃了资源开发的眼前利益是我们的抉择。青海生态保护的明天不应让任何人担心。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90%属于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区域,所以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青海生态文明建设重大举措,青海各类自然保护地,总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覆盖全省国土面积的35%。保护好自然保护地,维护好青海生态环境,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的转变,是青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也是青海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

本着对“生态兴则文明兴”的理解和感悟,我们希望以博物馆之手打造形神兼备的展览效果,成为外界了解青海、认识青海的窗口。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奋斗中去,矢志不渝,为子孙后代留下这笔无形的财富。认知身边知识、探究高原奥秘、走近大美青海、奉献青海力量,从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开始。

猜你喜欢

青藏高原青海文明
青藏高原上的“含羞花”
给青藏高原的班公湖量体温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大美青海
青海:畅享冰清世界新“年味”
对不文明说“不”
青海行七首(录二)
文明歌
青海取缔23个非法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