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传统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1-12-10李明月
李明月
(闽南理工学院,福建 泉州 362700)
1 畲族文化背景研究
“田差难种吃,田好官来争;官多难生养,思量再搬迁。”这句话是形容畲族在1949年之前不停搬迁的一个原因。畲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千百年来,随着畲族先民不断地迁徙,族民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安徽、四川和江西等地,其中90%生活在福建。大部分畲民以农耕、狩猎、种山为主,生活比较困苦。所以人们基本都居住在深山老林里,采取大分散、小聚居的生活方式。长此以往下来,也就造成了不同地区畲民之间的生活习惯、服饰文化和语言都存在差距,各具特色。
畲族人民生活环境虽然比较偏远且土地贫瘠,但生活的艺术形式却不减。畲民常说“饭以养身,歌以养神”,音乐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张口即歌。通过音乐可以将身边的人、事进行表达,歌词随心所欲,随想随唱,畲族的民歌已经成为畲族的文化符号。千百年来,无论是嫁娶、祭祀、庆祝、节日或是日常生活中情绪的表达,随时随地,想唱就唱,以歌代话,互诉衷肠。
畲族人们不止擅长唱歌,跳舞也是手到擒来,畲族舞蹈主要有祭祀舞和表达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舞蹈。每逢祭祀都要跳《日月舞》《龙头舞》等,边唱边跳,将宗教信仰通过舞蹈进行传达。生产劳动舞以《猎步舞》和《栽竹舞》为主,展示狩猎时的场景和劳作时的生活状态,以及收获时的喜悦,颇具生活情趣。
2 畲族传统元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消失在日常生活中,各个朝代、国家、民族在经历千万年的变化都形成自身的特色,对各自的文化传承成了势在必行的项目。
每个民族都有其特色,畲族文化中,图腾成为了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承载了畲族人民的精神寄托。“盘瓠”传说是一个神话故事,一直被畲族人民传颂,成为了畲族人们的信仰,因此盘瓠是畲族图腾崇拜的物件,代表着勇敢、正义和机智。人们信仰的百岁门是畲族人们的生活场所,传说曾因有仙人至此,为表纪念称为百岁门,意为生命之门,因此“百岁门”成为了畲族的图腾和符号,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畲族绣品同大多数少数民族一样,色彩比较鲜艳,大多数以红色为主色,配上黄色、白色、蓝色和绿色等辅色,一般多为男艺人做刺绣。绣品针法细密、短针齐匀,大多以神话故事和大自然的花鸟鱼虫为题材,不提前画稿,而是直接在面料上刺绣,颜色也是边绣边配,比较随心所欲,体现了畲族人民随性的生活和高超精致的刺绣技艺。
编织工艺是畲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为织彩带,彩带是畲族的传统手工艺品,代表着吉祥,彩带一般有图案带、符号带和文字带3 种。很多畲民自己设计彩带图案,然后自行编织,或写实、或会意,有时也采用几何纹样进行设计。题材来源于生活,比较宽泛,没有严苛的要求,比较随性,是畲族人们智慧的展现。彩带通常作为礼物馈赠亲戚朋友,畲族服饰上也会大量地运用彩带进行设计。这一传统手工艺虽比较精湛,但在如今这种快节奏的生活中耗时耗力,因此,将其从纯手工变成了传统织机制作,既保留了类似手工的刺绣形式又区别于电脑刺绣,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又顺应时代发展。
3 畲族服饰特点
2008年6 月7 日,畲族服饰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服饰斑斓绚丽、丰富多彩,因以凤凰形态贯穿整体,因此命名“凤凰装”。其中妇女发式称为“凤凰髻”。畲族服饰一般多采用棉、麻面料,且为畲民自己织的布。传闻畲族姑娘在晚上结婚,在当时动荡不安的年代,担心有人路途中抢走新娘,因此在夜晚举行婚礼,且新娘的衣服颜色为黑色,就是为了与夜色融为一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个习俗一直沿用至今。日常生活中的女装颜色也以黑色或藏蓝为主,局部配上红色或其他对比强烈的颜色,整体看起来比较协调,让人眼前一亮。以罗源畲族女装为例,其分为上衣、裙子、围裙、裹腿以及首饰。
作为罗源市传承人的兰银才师傅介绍:上衣为斜襟,由红、白两种颜色的棉布和彩带进行反复拼接,袖口、围巾两端、围裙也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装饰。裙子为一片式裹裙,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调节,裙子对身材没有限制。由于上衣和围裙的做工都比较繁琐,且视觉上比较饱满,因此,在裙子上的装饰相对来说比较低调,用彩线在裙摆处进行手工刺绣,鞋子也是通过刺绣完成。搭配上罗源特有的头饰——凤头式,以及纯手工打造的银饰品作为装饰。畲族姑娘结婚一定要穿上这极具畲族特色的传统服装,带上象征平安、幸福的头饰,走向她们新的人生征程。对比女装,畲族男装比较简单,没有过多的装饰,只有在袖口、领口或脚口小范围的用彩带装饰,且颜色比较淡雅。
丰富、饱满、绚丽与奢华,浓浓的民族风扑面而来,层层拼接代表着匠人的用心,精致的刺绣代表着高超的技术,一针一线无一不代表着传承的经典,每一件衣服都是单品,是制作者的心血凝成。无论什么重要的场合,畲族人们都会穿着本民族的服装隆重出席,这代表了畲服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是畲民眼中最高贵的礼服。
4 畲族服饰文化发展现状
畲服在重要节日或婚礼上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率并不高,民族气息较浓厚,且制作一套畲服的成本偏高,一个老师傅大概要五天才能完成,价格贵,大众不接受,价格便宜,制作人难以养家糊口。这一现状导致很多畲民没有一直坚持做畲服,而是转行做了其他,因此畲服的传承成了问题。但近年来,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旅游业的开展,畲族文化、服饰相比之前有所回暖,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大部分畲服的主要销售渠道为畲族人或民族服饰收藏爱好者,受众群体依然受限。罗源市传承人兰银才师傅说:“未来,我会继续走好传承之路,但可能开辟一个新的路线,那就是创新的路线,也就是把传统服饰跟现在服饰结合使其大众化。”如今生活中常见的畲服已经不是最初的款式,而是经过畲服制作者根据当地文化特色以及大众的喜爱,进行了适当的改变。万物都要顺应时代发展,否则就会被社会淘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不能仅仅靠经济支持,一成不变叫保护,发扬光大才叫传承。靠为数不多的传承人去传承民族文化,很难将畲族元素发扬光大。只有被大众认识、接受,让更多的人来承习传统文化,提高市场需求,才能真正将畲族文化发扬光大。
5 畲族传统元素与现代服装的结合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元素越发显得弥足珍贵,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灵感对准中国传统元素。其中畲族图腾成为了首要研究对象,图腾饱含了畲民的精神寄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直接引用图腾的图案是比较直观的方法,也可以将图腾元素进行抽象、夸张或变形,通过再加工提取运用。将图腾图案运用在服装上的方法也有多种,根据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工艺手法。
第一种,先将图案进行机绣,局部再进行手工刺绣,增加其立体感,刺绣完成后将其剪下,采用贴布绣的方法,传统与现代工艺手法相结合,运用在服装后背,面积会略大,这种方法适用于夹克;第二种,通过印染的方法,将完整的图腾图案印在比较轻薄的纱质面料上,颜色有深有浅,呈水墨效果,适用于偏古风的长裙;第三种,将图案以涂鸦的方式体现,适用于T 恤、帽子、围巾和鞋子等服装及配饰;第四种,将图案呈现在商标上,采用商标外漏的形式进行体现;第五种,将图案呈二方连续形式排列用于裙边、袖口、领口和门襟等部位;第六种,将图腾图案以四方连续的形式用于整体服装面料上,体现神秘、古朴的效果;第七种,将彩带图案用于面料的印花,展现大自然淳朴的一面,整体服装呈森系、田园风格。图案的表现方式有多种,手法不同、适用部位不同都会产生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畲族服饰“凤凰装”在领口、袖口制作时,大量运用拼接、叠加的手法,耗时耗力,现代服装追求简单、舒适和自然。因此,在本次设计中,将彩带与红、白棉布拼接、叠加这一手法继续沿用,但却进行减量设计,减少至原来的1/3。彩带在与现代服装结合的时候,不易过多使用,在保证美观、有特点的同时,又要舒适,过多地叠加会导致面料变重、变硬。彩带与面料的重复拼接这一手法,不适用于有弹力的面料,容易导致面料变形。一片式裙子的设计包容性好,适用于任何身材的女性,不用担心腰围、臀围不合身的情况,实用性比较强,在日常生活中适用范围比较广。围裙的设计用在包袋上更能发挥其作用,有质感的拼接更能将包袋的立体效果呈现出来。
刺绣是畲服的一大特色,将畲服上的刺绣,同样采用纯手工的形式用于服装的局部,比如用于衣服的领子、袖口,较小的面积不会耗费太多时间,同时又能将其变得更加精致。畲族人们纺织的棉、麻面料在当今社会比较受欢迎,每一根纱线都是艺术的创作,但如果想要投入市场批量生产,只能顺应时代发展采用机器生产。黑色、藏蓝色的棉、麻面料可以用于夏装,更透气、吸汗,比如用来制作成较宽松的裤子或衬衫,简洁、古朴又带一丝慵懒。
近年来中西方的设计中不断出现中国传统元素,畲族传统元素作为灵魂,服装作为载体,将畲族传统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既能为设计师提供更多的灵感,又能将畲族文化进行传承。在展现美的同时,对传统元素的发扬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设计师曾凤飞以“山哈”为主题,将畲族服饰融入时尚审美,带其踏上国际舞台,向世界展示东方美。
6 结语
在传统与时尚结合中,要互相融合、互相补充,顺应当下市场发展,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才能让传统得以重现,时尚得以突破,为设计带来无限商机。一味地传承,社会无法进步,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符合当下潮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畲族传统元素才能得以发扬。畲族传统元素是笔,能不能起到点睛的作用,要看设计师如何创造。只有很好地把握元素的取舍,才能展示其特色,发挥其作用,展示其风格,弘扬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