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现状及预防措施

2021-12-10刘维军

青海草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河源林火火源

刘维军

(青海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青海 桥头 810100)

森林火灾是对森林破坏最严重的灾害之一,不仅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威胁,还损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甚至造成社会不稳定[1]。森林火灾发生主要受林内可燃物特征、气候和火源等因素的影响,而不同区域的可燃物类型、气候条件和火源情况都有很大差别,森林防火工作在不同区域差别也很大[2]。因此,需要针对不同林内小气候,结合当地可燃物条件和火源情况提出相应的防火措施。本文针对青海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旨在为提高该自然保护区林火管理能力,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

1 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现状

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境内,地处大通县北部的北川河源头,地理坐标为37°03′~37°28′N ,100°52′~101°47′E。保护区东西长约95 km,南北宽约 69 km,总面积约10 ×104hm2,森林生态系统在保护区约占整个保护区的71%。保护区森林资源丰富,主要以青海云杉林、青海云杉-山杨混交林、杜鹃灌丛和金露梅灌丛等植被类型为主。

由于,其处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深居内陆,气候属于典型大陆性高原气候,冬季受西伯利亚干冷空气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降雨稀少,风速较大,而春冬季这种干旱多风、少雨的气候条件,林内可燃物含水率较低,极易发生森林火灾。此外,经调查,由于气候条件及保护区对于可燃物管理较少,林下地表可燃物载量较大,甚至高达12 t/hm2,一旦发生林火,极易蔓延成灾。

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仍由大通县林业和草原局下属大通县宝库林场和东峡林场管理,2个林场均有1支半专业扑火队伍。其中:宝库林场现有护林员组成的扑火队伍23人、东峡林场30人,但部分扑火队员对于相关专业知识掌握较差,现场打火等技能欠缺,导致对于火情的判断和扑火时间延长。此外,扑火专业队伍的装备不足,例如,风力灭火机仅有24台,割灌机仅有10台等等,甚至连大型扑火机具都没有,严重阻碍了扑火效率。而且,由于保护区交通不便利,且多为山区,一旦发生森林火灾,若处理不及时,客观上也很难及时到达现场,大大增加了扑救难度。此外,由于保护区涉及5个乡镇,周边社区人口接近5万人,有包括汉族、回族、藏族、土族和蒙古族等多民族居民居住,在社区防火宣传方面较为薄弱,特别是对于火源管理,保护区社区居民意识淡薄,大大增加了可燃物被引燃的情况。

2 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防火预防措施

2.1 立法教育,加大森林防火宣传

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还要提高保护区内社区居民和所有工作人员的防火意识,只有提高意识,保护区内居民才能更加重视和参与。因此,首先需要加强保护区内社区防火宣传,特别是在防火期,通过喇叭、标语和发放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防火知识及《森林防火条例》等相关法律条文内容。此外,在保护区周边范围内,安置宣传牌,严禁野外用火等,提高社区居民意识。对于保护区工作人员,除宣传外,还应该加强防火专业知识教育和扑火技能培训,使其能够时刻将防火内容应用在日常保护区的工作上,营造一个良好的森林防火氛围,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维护保护区和社区内生态资源安全。

2.2 加强林火科学监测

保护区目前仅有瞭望塔进行火点监测,然而,在一些特殊天气条件下,却很难发现火点。因此,保护区应该增加建设林火瞭望监测塔,建立通讯、扑救指挥等一体化的森林防火数字化监控预警系统,第一时间发现火点并准确定位,实现精准防控的林火管理,形成完善的防火监测、预警和指挥体系。

2.3 提高扑火手段

扑火队员扑火手段对于森林火灾扑救具有重要意义,若未进行培训,未进行实战演练,很容易对扑火队员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也会使林火蔓延成森林大火,而目前保护区仅有2支半专业扑火队伍,扑火装备不足,扑火手段单一。因此,保护区应该进行多次扑火演练,提高扑火队员扑火能力,增加扑火装备经费,提高扑火手段,为实现“打早、大小、打了”提供坚实保障。

2.4 火源管理

火源是森林火灾的必要条件,主要包括野外生活用火、生产性用火、烟头和小孩玩火等火源[4,5]。由于,保护区内社区较多,居民目前主要收入来源是牧业,大大增加了野外用火的风险。而且,社区居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森林防火意识淡薄,因此,必须加强野外火源管理,杜绝火源,大大减少可燃物被引燃的概率。

2.5 可燃物管理

林内地表可燃物作为森林火灾的载体十分重要[6~9],其含水率值决定了可燃物被引燃的概率及发生森林火灾后可能表现出的火行为特征等,因此,应该加强对保护区内可燃物含水率的监测,特别是干旱大风天气时,可燃物含水率极易被引燃发生森林火灾,若监测得当,就能够更好的提前部署,真正将林火遏制。此外,可燃物载量表示一定面积内可燃物的绝对干物质量,该值对于火行为指标等影响显著[10~12],因此,保护区还需要加强对可燃物载量管理,降低载量,减少林火发生后蔓延成灾的概率,降低扑火人员危险性。

3 建议

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冬季气候干燥,地形复杂,易发生森林火灾且发生后较难扑灭,该地区森林火灾几乎都为人为失火。因此,保护区应该通过加强防控意识,提高预警监测能力和水平,增加社区防火宣传等方式,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对于保护本地区森林资源,降低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等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河源林火火源
地域民俗文化类展览的实践与思考——以“客风古韵——河源客家民俗展”为例
双火源隧道火灾数值模拟
不同火源位置情况下的内天井结构建筑
辽宁省森林火源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林火蔓延中林火-风双向耦合模拟研究进展
粤赣古驿道河源段考古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半边天
广东自然学院河源分院成立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