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生猪智能养殖系统的应用与探究
2021-12-10葛位西袁军虎王熠略田志龙
葛位西,袁军虎,王熠略,张 甜,田志龙,张 楠
(漯河市畜牧工作站,河南 漯河 462000)
受养殖环境、疫病及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畜牧业发展充满许多不确定因素。随着物联网技术、气体监测等技术发展,智能畜牧应运而生。智能畜牧主要指在相对可控的环境条件下,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包括智能环境监测系统、智能生产管理系统、智能遗传评估系统等实现集约高效、精准智能、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畜牧业生产管理,从而提升科学养殖水平。笔者结合调研实际,通过介绍当前几种生猪智能养殖系统的应用情况,总结分析相关技术,提出问题与建议,供参考研究。
1 智能环境监测系统
1.1 谷瑞ET4C智能温控系统
针对不同猪群,设置猪群生长所需的温度条件,保证猪群在最适宜的温度和空气质量条件下快速生长。该系统针对分娩舍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不同日龄设置温度曲线,随着猪群生长实现自动运行。该系统夏季能够自动启动水帘等降温设备,冬季能够自动启动加热设备,同时保证猪群生长所需的最小通风量,为猪群的健康提供有效保障。通过该系统的有效实施,临颍县某猪场的产房仔猪成活率在90%以上,部分批次可以达到96%以上,保育猪实现1%以内的月度死亡率。
1.2 上海樊龙EC-801智能环境监控系统
根据猪舍温湿度传感器的信号,通过通风、加热、降温等措施,保持温湿度在一个设定的范围。该系统可实现最小通风定时循环、横向和纵向风机自动切换、高低温报警等功能,实时呈现温度(8 阶段控制)等曲线,其特有的风机自动保护,可防止风机电流过大。较大规模猪场通过引入该系统,猪场实现物联网,确保了猪场的环境控制管理明显高于行业水平。
2 智能生产管理系统
2.1 PigKnows生产管理系统
实时监控母猪生产状态和繁殖性能,完整记录所有猪群从出生、留种、发情配种、妊检、繁殖异常(空怀、流产)、分娩、死亡或淘汰等全过程。通过该系统的有效使用,可有效筛选和选配高繁殖能力的母猪,减少母猪群的非生产天数,及时淘汰异常及低产仔性能母猪,有效实现母猪场的增产增效。结合调研数据,该系统的使用可使受胎率达90%以上,母猪的受胎率和分娩率明显提升。
2.2 上线生产管理系统(智慧农场3.0)
该系统通过与母猪电子耳标移动识别输入,实现每天猪群变动(产子、转舍、销售、死亡等)和各批次猪只耗用药苗等情况统一录入系统,外购物资回场后,仓管员根据种类、数量、重量等录入系统,系统自动生成汇总数据。调研发现郾城区某规模猪场引入该系统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劳动强度,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通过数据汇总和及时纠偏,生产工作实现有序推进。
2.3 海思JDE生产管理系统
该系统是基于条码和自动识别技术的现代化仓库管理系统,它能有效地对仓库流程和空间进行管理,实现批次管理、快速出入库和动态盘点,并快速帮助猪场的物流管理人员对库存物品的入库、出库、移动、盘点、配料等操作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有效利用仓库存储空间,提高仓库的仓储能力,在物料的使用上实现先进先出,提高仓库存储空间的利用率及物料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降低猪场库存成本,提升猪场市场竞争力,实现电子理货100%控制进出、数据分析查询实现无纸化办公。
2.4 阿里云AI猪脸识别系统
通过扫描猪脸部特征,精准监测猪只情绪、体温变化,该系统(ET 农业大脑)通过猪的纹身来识别猪只,并为猪只建立数据库,记录猪群的体质量、饮食行为和日常活动。同时借助人工智能产业的辅助,优质猪肉的标准将从每头猪的体重转变变为其活动记录变化。资料显示,该系统可以将猪的死亡率降低至3%,并将PSY 显著提高至28,达到行业较高标准。
2.5 母猪背膘仪
通过对母猪妊娠30 d、妊娠60 d、母猪分娩前、母猪断奶后四个阶段进行母猪背膘测定和评估,及时对个体体况偏离正常值的母猪进行饲喂量调整,确保母猪始终保持最佳体况,实现母猪繁殖性能最大化。漯河市几个规模猪场均采用了该技术,通过该项技术引入,可以实现母猪群体况评分3 分,比例达到90%以上,母猪群的健康程度明显好转。
3 智能遗传评估系统
该系统主要采用最新的遗传性能评估软件,精准计算每头母猪的繁殖指数,每月对母猪群的繁殖指数进行更新评估,及时淘汰繁殖指数过低的母猪,使用优秀公猪选配繁殖性能排名靠前的母猪,实现母猪繁殖性能的稳步提高,主要涵盖种猪数据采集、统计测定、系统管理等环节。猪场建立数据库,适时开展育种选配,优化母猪群结构,可促使繁殖指数达到110以上(母猪窝均分娩12头以上、窝均断奶10头以上),实现大幅度的增产增效。
4 疫病监测实验室
目前大多数猪场建有专业化的疫病监测实验室,能够进行常规疫病的日常检测和监控,主要监测蓝耳病、猪瘟、猪圆环病毒病等,及时发现母猪健康异常动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猪群始终保持健康稳定。同时对诱情公猪、分娩舍分娩的仔猪,进行例行性的抗体检测,结合母猪受胎和分娩情况,评估母猪群整体的健康程度,建立精细化技术方案。
5 相关建议
生物安全防护是前提,面对“非瘟”防控常态化形势,要引导做好猪场前期消毒管理,重点建设隔离、消毒设施设备。
根据智能系统运行,科学制定生产操作流程,减少物料浪费,规范养殖制度执行。
由于跨省调运被禁,大多猪场采取自留种扩群,需进一步研发提升相关软件,提升种猪生产性能,稳定猪群猪源。
可探索与高校联合机制,建立设备实施、学生实习基地,为科研转化提供平台。
结合现有政策,引导建立粪污资源化利用监管系统,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猪场生产成本,促进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