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及培育措施
2021-12-10裴艳艳李贺玲
裴艳艳,李贺玲,刘 娜
(漯河市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河南 漯河 462000)
1 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
1.1 生长快,物质代谢旺盛
仔猪阶段是生长强度最大的时期,据测,仔猪初生时体质量为0.8~1.5 kg,不足成年体质量的1%,三江白猪10日龄体质量为初生体质量的2.7倍,20日龄时为4.5倍,60日龄时高达15.7 倍。初生仔猪单位体质量所需养分较多,且对质量的要求也高,物质代谢旺盛。一般20日龄的仔猪,每千克体质量要沉积蛋白质9~14 g,相当于成年猪每千克体质量沉积0.3~0.4 g的30~35倍。对钙、磷代谢亦很旺盛,每千克增重中约含有钙7~9 g,磷4~5 g,仔猪对营养不全反应敏感。
1.2 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发达
仔猪的消化酶活性大多随日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强。初生仔猪的唾液淀粉酶活性很低,随年龄增长活性逐渐增加,哺乳仔猪由于胃内酸性较弱,唾液淀粉酶在胃内仍能进行作用。仔猪胃液中的消化酶主要是凝乳酶和胃蛋白酶。凝乳酶在初生时已有作用,哺乳期内随年龄增长,凝乳能力逐渐增强。初生仔猪胃液内虽有胃蛋白酶原,但由于缺乏盐酸,不能将其激活,因此,在20 日龄之内不具有消化能力,到40 日龄左右,由于盐酸浓度的增加,才具有消化能力,早期给仔猪补料,可刺激胃分泌盐酸,促进胃腺分泌。也可给哺乳仔猪喂有机酸。
仔猪胃的消化作用较弱,其消化作用主要在小肠内靠胰液和肠液消化。初生仔猪胰蛋白酶有较高的消化能力。3周龄后仔猪胰淀粉酶的活性提高,对淀粉及其他糖类的消化利用较好。初生仔猪已能旺盛地分泌肠液,肠液中乳糖活性很高,因此可充分利用乳糖。由于胆汁分泌少,不能激活,所以对脂肪消化有一定的限制。仔猪3周龄后,胆汁分泌量才能增加。但乳中脂肪是以乳化状态存在的,有利于仔猪的消化吸收。
1.3 体温调节能力差
仔猪调节体温的能力是随着日龄增大而增强的。初生仔猪的体温较正常体温低0.5~1 ℃,较怕冷。即使将初生仔猪放在20~25 ℃的环境中,也要在2~3 d内才能恢复到正常的体温。当环境温度低于临界温度下限时,物理调节已不能维持正常体温,需要化学调节如增进脂肪氧化,增加甲状腺、肾上腺的分泌量等以增加产热量。仔猪的化学调节体温机能的发育可分为三个时期,即6日龄前的贫乏调节期、7~20 日龄的渐进发育期和20 日龄后的充分发育期。
1.4 抗体少,易发病
仔猪初生时没有先天免疫力,自身也不能产生抗体,只有吃到初乳以后,靠初乳把母体的抗体传递给仔猪,以后过渡到自体产生抗体而获得免疫力。
1.5 爱睡,易压死
仔猪对周围反应的能力差,易受压受冻致死。
2 培育措施
2.1 吃足初乳
初乳黄色、浓稠、咸味,干物质含量高,蛋白质含量高,尤以白蛋白和球蛋白(易被初生仔猪吸收)含量较高,蛋白质含量比常乳高3.7 倍,而脂肪、乳糖及灰分则比常乳低。初乳中含大量的钙及镁盐,具有轻泻作用,能够促使仔猪排出胎粪和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仔猪消化。初生仔猪能量储备很低,初乳肩负着提供能量和被动免疫两项任务,是影响初生仔猪成活率的关键因素。
2.2 保温防压
加强护仔保温,冬春季分娩的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冻死或被母猪压死。仔猪生长的适宜温度是生后1~3日龄30~32 ℃,4~7 日龄28~30 ℃,15~30 日龄22~25 ℃。应设产房、产圈(床),有仔猪保温箱,利用红外线灯、电热板等设备供热。
2.3 做好寄养和并窝
母猪缺乳少乳属于养猪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还会有一些母猪因为个体的原因而无法正常哺育仔猪,此时要做好寄养合并窝。
寄强不寄弱,选出生比较强壮的仔猪更容易渡过难关。
寄早不寄晚,选出生比较早的个体,出生比较早的仔猪一般竞争力都比较强,也会比出生晚的仔猪更加强壮一些,把那些出生较早的仔猪寄养或并窝出去也更容易存活。
寄大不寄小,选择个体比较大的仔猪寄养出去,这样更有利于提升仔猪的成活率。
寄养之前应选择合适的母猪,母猪母性好,有多余的乳头,寄养应在3 d 后进行,寄养之前最好将所要寄养母猪的尿液给仔猪身上喷洒一些,这样在气味相同的情况下,寄养仔猪不容易遭到其他猪的排挤。
2.4 补充铁、铜、硒等微量元素
在哺乳仔猪的生长过程中,铁、铜、硒是最容易缺乏的三种微量元素。铁是形成血红素和肌红蛋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又是细胞色素酶类和多种氧化酶的成分,在仔猪出生3~4 d 后,仔猪体内的贮存铁就会消耗完,如不及时补充,就会出现缺铁性贫血,皮肤和黏膜苍白,食欲减退,轻度腹泻,抗病力减弱,生长缓慢,严重者死亡。补铁的方法目前较好的是肌肉注射培亚铁针剂(主要成分是葡聚糖铁)、右旋糖酐铁等。此外,还可让仔猪接触土壤,或在栏内放置红土,仔猪亦可从土壤中获得部分铁质,达到补铁的目的。
铜的缺乏会减少仔猪对铁的吸收和血红素的形成,同样会发生贫血。仔猪对铜的需要量不大,通常情况下不会缺乏。
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主要组成部分,能防止细胞线粒体的脂类过氧化,保护细胞内膜不受脂类代谢副产物的破坏。硒缺乏时,仔猪突然发病,病猪多为营养状况中上等的或生长较快的仔猪。体温正常或偏低,叫声嘶哑,行走摇摆,进而后肢瘫痪。对缺硒仔猪,可于出生后3~5 d 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生理盐水,用时应谨慎,加入饲料中饲喂,应充分搅拌,否则会引起中毒。
2.5 补水和补料
水是消化、吸收、运输养分和排出代谢物的溶剂。水在体温调节上起重要作用,还可调节体液的电解质平衡。由于仔猪代谢旺盛,母猪乳汁的含脂率高,因此,需水量大,若不及时补水会导致食欲下降,消化作用减缓,损害仔猪健康。
仔猪在哺乳后期的生长主要靠饲料。母猪产后3~4 w,泌乳量日趋下降,而此时正是仔猪生长旺期,对营养物质需求量增加,必须有优质的饲料才能满足需要。为此,应尽早调教仔猪吃料。给仔猪补料,在饲喂方法上要利用仔猪有抢食的习性和爱吃新鲜饲料的特点,做到少喂勤添,以增加仔猪的日采食量。30~50日龄,每天喂4~5次。
2.6 防止腹泻和其他疾病
影响仔猪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腹泻。腹泻由多种因素引起,饲料改变、病菌侵袭等应激也是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目前多数仔猪料中,除在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方面满足饲养标准外,添加某些特殊成分,防止仔猪腹泻和促进生长,是一项关键技术。
2.7 环境和小气候的控制
环境和小气候对哺乳仔猪生长和成活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尤其是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冬、春季节,低温、潮湿是造成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