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热点要闻信息
2021-12-10
韩国20万只家禽因高温死亡
韩国已经连续两周发布高温预警,部分地区最高温度突破了38℃。由于用电量激增,今年仅7月就有12天的用电量超过了去年韩国单日最大用电量。受供电设备超负荷运转出现故障影响,这两天韩国各地陆续有超过两千户家庭停电。此外,高温给韩国的农业、养殖方面也带来不小损失。由于高温,卷心菜烂在地里,葡萄、苹果等也出现腐烂,截至目前,已有20万只鸡鸭等家禽和4 000头家猪因高温死亡。由于水温过高,韩国部分河川出现死亡鱼群,一些养殖场也出现鱼苗死亡的情况。
巴西将连续第15年扩大大豆种植面积
农业企业咨询公司Datagro近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受强劲需求支撑,巴西农民准备连续第15年扩大大豆种植面积。Datagro表示,在2021-2022年度,巴西这一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的大豆种植面积预计将增长4%,至4 057万hm2(1.002亿英亩)。
巴西下一季大豆产量预计将达到1.440 6亿t,农民将在9月左右开始种植。如果得到确认,明年的产量(从月底开始收割)将比2021年的预计产量1.369 6亿t高出5%。
乌克兰:猪肉消费下降,养猪业陷入困境
乌克兰畜牧业协会猪肉生产高级分析师Olga Makhno在最近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乌克兰的人均猪肉消费量在过去几年中下降了7 kg或30%。
她补充说,尽管乌克兰国内需求下降,但该国仍处于猪肉和乌克兰咸肉(又称“腌猪油”,是一种乌克兰、俄罗斯等东欧国家的传统美食)短缺的边缘。
乌克兰猪肉消费者的艰难岁月
过去几年对于普通乌克兰消费者来说是艰难的。购买力下降对猪肉消费造成沉重打击。该国肉类工业协会估计,2020年的人均摄入量为15 kg,而欧盟为45 kg,俄罗斯为30 kg。
正如该协会主任Nikolay Babenko所解释的那样,乌克兰肉类和奶制品的消费量比医生建议的最低水平低2~3倍。
低收入改变肉食传统
乌克兰历来被视为猪肉爱好者的国家,对腌猪油的需求特别高。然而,如今乌克兰人均猪肉消费量不仅低于俄罗斯,而且低于白俄罗斯、波罗的海国家,甚至高加索部分国家。主要原因是当地居民的购买力相对较低。根据Babenko的说法,一些乌克兰家庭在他们的餐桌上几个月都看不到红肉和鱼。根据德国市场研究机构GfK的最新购买力研究显示,2019年欧洲人平均每人有14 739欧元可用于消费和储蓄。乌克兰排在最后,人均购买力为1 830欧元。
猪肉生产危机仍在继续
Makhno表示,在需求下降的背景下,乌克兰国内猪肉产量也在下降。该行业的盈利能力前所未有地低。“到2020年底和2021年初,活重的售价为38~40格里夫纳/千克(1.40欧元)。2019年,它的价格约为44.5格里夫纳/千克(1.50欧元)。”Makhno补充说,尽管生产成本上涨了20%~40%,但采购价格仍在下降。
Makhno表示,大多数农场的生产成本为40格里夫纳/千克(1.40欧元),这意味着它们要么以零利润运营,要么遭受亏损。这种情况很可能导致产量进一步下降,进而预计将阻碍乌克兰国内猪肉消费。
Makhno认为,从荷兰和丹麦进口更实惠的猪肉进一步阻碍了乌克兰的养猪业。进口供应仅略微支撑国内需求。不过,未来乌克兰可能会失去大部分养猪场,成为欧洲主要的猪肉进口国。
农业农村部:全国1.5万家养殖场受灾,死亡生猪24.8万头
7月30日上午,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当前农业抗灾救灾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全国1.5万家养殖场户受灾,死亡生猪24.8万头、家禽644.6万羽
会上,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介绍了此次洪涝灾害中受灾的养殖场情况。杨振海表示,目前全国生猪生产已经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提前半年完成了三年行动方案确立的目标任务。7月最后一周最新的数字,全国集贸市场猪肉价格每千克25.9元,比今年1月份的高价位54.2元下降了一半还多。牛羊肉和家禽生产也保持了稳定增长。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畜产品的供应基础是比较好的。
近期,河南等地发生洪涝、台风等灾害,局部地区畜牧业的损失很重。据调查,截至7月29日,全国有1.5万家养殖场户受灾,倒塌损毁的圈舍427.6万m2,死亡生猪24.8万头,大牲畜和羊4.5万头(只),家禽644.6万羽,直接经济损失22.5亿元。
从全国面上看,畜牧业生产秩序总体正常,洪涝灾害对全国畜产品生产影响是有限的。比如,生猪死亡24.8万头,与全国6月末生猪存栏4.39亿头相比较,占比很小。据监测,近期全国畜禽养殖和出栏上市总体保持正常,猪肉市场价格比较平稳。与7月中旬也就是灾情发生前相比,近期,禽肉、禽蛋和牛羊肉价格略有上涨,总体平稳。
下一步,在抓好面上生产发展的同时,农业农村部继续加大对灾区的指导帮扶力度,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保障畜产品稳定供应。准备采取三项措施。
一是巩固生猪生产恢复成果。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压实地方稳产保供责任,稳定并落实用地、环保、财政、金融等政策。毫不放松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建立生猪产能调控机制,强化生产跟踪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稳定养殖信心,防止生产出现大的起伏。
二是加强灾后生产技术指导。制定畜牧业恢复发展工作方案,细化种、料、病、管各环节的针对性措施。指导养殖场户选择市场行情好、生产周期短的养殖项目,及时补栏增养。加强养殖场饲养管理,做好环境控制和消杀,优化日粮配方,提高畜禽抗应激能力。
三是强化灾后生产恢复支持。主动对接畜禽养殖保险承保机构,抓紧开展定损理赔,减轻养殖场户的损失。支持养殖场户对受损的畜禽圈舍和设施进行修缮和加固,组织种畜禽场和饲料企业与受灾地区对接,保障种畜禽、仔畜雏禽和饲料等生产资料供应,帮助养殖场户尽早恢复生产。
已无害化处理因灾死亡猪牛羊禽356.2万头(只),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
这次汛情期间,有些受灾地方出现的死亡畜禽比较多,也出现了水里漂浮死猪等现象,疫情传播风险加大。对此,杨振海表示,洪涝灾害之后,容易出现因灾死亡畜禽漂浮的情况,如果处理不及时、不到位,可能会造成高致病性的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发生,传播风险加大。进入汛期后,农业农村部先后制定印发了汛期、洪涝灾害后动物防疫技术指南,指南都在农业农村部的官方网站上发布,指导各地做好灾后动物防疫工作,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
关于死亡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农业农村部指导地方强化三项措施:一是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排查力度和频次,组织力量及时打捞收集因灾死亡的畜禽尸体。二是按照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的要求,因地制宜采取无害化处理场集中处理,深埋等多种方式及时处理,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污染环境。三是对死亡畜禽发现、收集、处理等场所和运输工具,按照规范要求,开展消毒、清洗,防止病原扩散。河南省是此次洪涝灾害的重灾区,农业农村部及时指导当地进行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截至7月29日,已处理因灾死亡猪牛羊禽356.2万头(只)。目前,打捞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工作还在有序地进行。
关于疫病防控问题,杨振海表示,农业农村部在做好日常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同时,采取四项强化措施,针对性做好动物疫病防控。一是紧急向河南等地调拨动物防疫应急物资,组织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兽药协会倡议兽药企业向河南省捐赠防疫物资,特别是消杀用品,支持地方做好防疫工作。截至目前,已经有85家兽药企业捐赠了兽用疫苗监测试剂盒、消毒剂、防护服和口罩等防疫物资,共计1 625万元。二是组织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对于抗体水平比较低,低于70%的畜禽及时开展补免。三是加强动物疫病监测,早发现、早处置,坚决防止动物疫情扩散蔓延。四是指导养殖场户加强畜禽饲养管理,提高健康水平和抗病力,减少畜禽发病。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做好因灾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落实好免疫、监测、消毒等各项疫病防控措施,指导地方及时消除疫情风险隐患,努力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中南区又开会了:统一动物疫病防控、统一调运政策、统一养殖屠宰产业布局
7月30日,中南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工作座谈会在江西省井冈山市召开。会议深入交流中南六省(区)分区防控进展和经验,做好中南区2021年度牵头省份工作交接,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中南六省(区)党委、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高度重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工作要求,紧紧围绕“统一动物疫病防控、统一调运政策、统一养殖屠宰产业布局”三大任务,边探索、边推进、边完善、边总结,分区防控工作机制日趋完善,生猪产能加速恢复,养殖屠宰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运猪”向“运肉”转变效果初显。为全国开展分区防控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会议强调,中南六省(区)农业农村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压实责任,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分区防控各项关键政策措施落实,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调运监管政策、完善“点对点”调运备案制度,扎实推进非洲猪瘟环境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有效推动区域内产销对接。
中南区分区防控指导组组长、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和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先后主持会议。来自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海南等六省(区)农业农村部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中南区分区指导组40余名同志出席会议。北部区、东部区、西南区、西北区分区防控指导组和牵头省份有关同志列席会议。
河南实施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
近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公安厅、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通信管理局在全省联合实施为期3年的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行动。
实施方案聚焦河南省近年来监测监管发现问题较为突出的农产品,采取“一个问题品种、一张整治清单、一套攻坚方案、一批管控措施”的“四个一”精准治理模式,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生产方式进一步转型升级,绿色防控技术得到普遍应用,农药兽药使用更加科学合理,违法使用禁限用药物问题基本解决,常规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有效遏制,生产销售的食用农产品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属地责任、监管责任、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
实施方案明确治理的重点品种包括“三棵菜”——豇豆、韭菜、芹菜,“一枚蛋”——鸡蛋,“一只鸡”——乌鸡,“四条鱼”——大口黑鲈、乌鳢、鳊鱼、大黄鱼等。在集中整治国家确定的11个重点品种的同时,结合河南实际,种植业产品增加芫荽、上海青等品种,畜禽产品增加猪肉、禽肉等品种。行动时间为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
实施方案明确重点任务为严格农药兽药生产经营管理,精准掌握种植养殖情况,转变种植养殖方式,严查种植养殖屠宰环节使用禁限用药物行为,管控上市农产品常规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用好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严格市场准入管理,严格食品生产、餐饮服务环节管理,强化行刑衔接,完善农兽药残留全链条治理机制。
实施方案强化精准监管与服务指导。省级工作组要全链条各环节摸清重点品种问题产生的根源,开展专项会诊,实施精准的规范用药指导、技术服务。在种养环节,按种植业产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成立专项行动工作组,针对禁限用药物使用、常规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逐一制定重点品种精准治理清单,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研究制定技术性指导意见,并适时组织飞行检查。
河南卫辉:乡镇积水消退 无害化处理死亡畜禽
前期的强降水过程导致河南新乡卫辉市约有182万头(只)畜禽受淹死亡。为了防止动物疫情传播,卫辉市近日开展了大规模畜牧业消杀治理。截至目前,已经无害化处理死亡畜禽169万头(只)。
位于卫辉市东北部的上乐村镇是养殖场较为集中的养殖大镇,洪水中,该镇279家养殖场全部被大水淹没。记者在上乐村镇原板桥村看到,当地组织的畜牧消杀专业队伍正在从田间地头和河堤沟渠里打捞淹死的牛、羊、猪和鸡。在养鸡场和养猪场,已被套在麻袋里的死亡畜禽正往卡车上装载,这些动物尸体将被运往10 km外的地方进行深埋。
河南省新乡市农业农村局有关工作人员表示,铺一层病死畜禽,然后撒上一层生石灰,这样直到处理完之后,在最上层再撒5 cm以上的生石灰,然后覆盖不小于1.5 m的土壤。
中原农险及时理赔受灾养殖户
“理赔款到了,要买猪崽儿、消杀圈舍……”中原农险14.1万元理赔款一到账,辉县市生猪养殖户穆东运就开始筹划恢复生产。8月2日,记者从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悉,辉县市、浚县、淇县养殖户已收到该公司理赔款1 175万元。
据了解,截至8月2日,中原农险公司已对新乡市340起案件完成赔付,赔付畜禽数量7 045头(只),赔付金额320.12万元。已赔付浚县、淇县养殖险案件48起,赔付畜禽9 699头(只),赔付金额855.65万元。济源、许昌、焦作、洛阳等地的投保养殖户也陆续收到了中原农险公司支付的理赔款。
中原农险公司提醒养殖户,汛情过后是畜禽疫病高发期,要对畜禽舍内外进行全面消毒,加强圈舍通风、除潮、防霉,注意畜禽饮水、饲料安全。
全面开展畜牧业汛后大消毒工作,汝州市组织畜牧专家和6个防汛防疫指导组下乡
据汝州市畜牧局消息,截至8月3日,该局已印发洪涝灾害后动物防疫工作技术手册6 000册,筹备消毒药品200万毫升,组织排查养殖场户1 742家次,消毒养殖场户2 486家次、消毒面积692 878 m2,补免补防畜禽46 379头(羽),无害化处理畜禽4 499头(羽),努力净化养殖环境,全力阻断疫病传播。
该局动物疫病防控技术专家组高级兽医师李清利表示,汛期是动物疫病高发期,特别是洪涝灾害后,因灾死亡的畜禽尸体随河流漂浮,甚至腐烂,疫源地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暴露等,都极易造成病原感染扩散。
为切实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汝州市畜牧局结合近期天气放晴有利时机,全面开展养殖场、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厂、病死猪掩埋点、运输工具和人员,以及洪涝灾害过水区等大清洗、大消毒,由兽医专家组成的汛期疫病防控技术专家组,6个防汛防疫指导组,赶赴各乡镇、街道,指导汛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与网格化机制管理互动,要求达到村村消杀过关、场场消杀过关。
正大漯河现代食品(300万蛋鸡)全产业链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漯河市召陵区
近日,正大漯河现代食品(300万蛋鸡)全产业链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召陵区。该项目由召陵区政府、漯河市发投集团、正大集团三方共同建设,总投资约7.8亿元,占地43.1 hm2。
项目内容包括建设1座年产12万t专业化饲料厂、2座存栏各38万羽规模的青年鸡场、1座存栏300万羽规模的蛋鸡场、1座蛋品分拣车间、1座蛋品深加工车间。配套环保项目有建设1座生态循环示范配套设施、1座鸡粪处理站。
同时,计划在蛋鸡场周边租用土地1万亩左右,实施种养结合,建设正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安全生态绿色发展:鸡粪处理,变废为宝,生产高品质的有机肥,服务于种植;污水处理站,处理养殖污水达到灌溉标准,用于种植生产;日常淘汰鸡,饲养鳄鱼,生物转化不仅实现环保,还能创造价值。
项目区域内封闭运作,循环发展,实现“零污染”,“零排放”。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鸡蛋5万t、有机粪肥5万t,年产值8亿元、利税1 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