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ARGUS A型、C3型和C4型三款135平视旁轴普及型照相机
2021-12-09雨晨倩
雨晨倩
在照相机的发展进入了以中、小画幅为主流机种的时代,德国的徕卡135相机和禄来120双反相机的成功,已成为经典相机时代高端专业相机的象征,开始得到职业摄影师和相机发烧友的广泛使用。而美国柯达公司在德国设立的分公司于1934年首次向市场推出的柯达徕丁那Ⅰ型135相机,由于物美价廉受到广大摄影爱好者的好评和使用。因此,得到了很好的后续发展。从此,世界上许多相机公司也纷纷开始研制各种适销对路、物美价廉的普及型135相机。
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对135普及型相机发展前景的看好,美国的柯达公司在1931年及时地收购了一家在德国斯图加特的技术力量雄厚的A·G·纳格尔相机公司,实现了资金与技术的强强联合,共同研制和生产适合广大摄影爱好者使用的价格低廉的135相机。以A·G·纳格尔相机公司的技术为主导,仅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于1934年把命名为柯达徕丁那135相机推向市场,并大获成功。
柯达徕丁那Ⅰ型(编号117)普及型135相机的成功,除了价格优势外,在相机的结构和使用功能上的主要特点在于相机为折叠的方式,体积小、携带使用方便(图1)。相机的折叠机构设计十分精密、可靠、结实,可确保相机的成像效果。其次是相机安装有德国著名的蔡那50mm F3.5高素质镜头和结实、耐用、可靠的全速康盘快门,该机的功能完备。最重要的是,柯达徕丁那Ⅰ型135相机开始使用柯达公司设计的标准化的135胶卷。从此,标准化的135胶卷使用至今。
物美价廉的柯达徕丁那Ⅰ型目测距离的折叠式相机,从1934年开始生产,一直到1960年才停产,共有13个型号,此外还生产有两款非折叠式的固定镜头的型号。因此,柯达徕丁那Ⅰ型总共生产有15种不同的机型,安装的镜头也由德国的蔡那50mm F3.5镜头扩展到美国的50mm F3.5爱克塔高素质镜头。
在柯达徕丁那Ⅰ型持续生产的同时,柯达公司在1936年又开始研制和生产升级版的柯达莱丁那Ⅱ型自动测距135相机。从1936年到1960年共生产折叠式的机型8种,非折叠式、固定镜头的机型2种,徕丁那Ⅱ型自动测距135相机总共生产有10种机型。
此后,柯达公司并没有停止研制和生产135相机的脚步,而是继续研制和生产柯达徕丁那Ⅲ型高档135相机。1954年柯达徕丁那Ⅲc(俗称小Ⅲc)开始上市,1958年柯达徕丁那Ⅲc(俗称大Ⅲc)上市,该机安装有50mm F2高素质镜头,可以更换前镜组为广角、中焦镜头。至此,柯达公司把柯达徕丁那135相机的外观和结构等已经做到了极致,使柯达徕丁那相机的外观和制作水平,都已达到了完美、具有工艺品效果的境地。
柯达徕丁那135相机除了Ⅰ、Ⅱ、Ⅲ型以外,还有固定非折叠式和单反式135相机的机型,是一个系列化的庞大家族。从1934年开始生产直到上世纪的六十年代末,持续生产了三十多年,成为世界照相机发展史上的长寿机种之一。柯达徕丁那135相机的成功,也成为柯达公司和海外公司合作在经典相机时代普及型135相机研制和生产最成功的典范。
柯达徕丁那135相机的成功,对美国本土的相机公司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在相机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纷纷开始研制和生产各种不同品牌、不同风格的普及型135相机。在1940年前后的美国相机市场上,可以不断地看到具有美式风格特色鲜明的各种135普及型相机陆续上市,使美国的相机市场出现了空前活跃和繁荣的景象。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种种原因使一时兴旺的一些相机品牌,过早地就淡出了相机市场,只有美国本土的阿格斯相机公司生产的阿格斯135相机一支独秀,成为具有美式风格、特色鲜明的普及型135相。由于阿格斯135相机的价格低廉、携带使用方便,外观造型新颖和结构上与众不同,受到了广大摄影爱好者的欢迎和使用。因此,形成了阿格斯135相机的系列化的生产,和柯达徕丁那135相机一样,持续生产长达三十多年,也成为世界照相机发展史上经典相机时代的长寿机种之一。
有意思的是,美国柯达公司主导生产的柯达徕丁那135系列化的相机,其外观造型和结构完全具有典型、经典的德制相机的风格,而美国阿格斯相机公司生产的135系列化相机,其外观造型和结构呈现的是与众不同、独树一帜的美式风格,与柯达徕丁那135相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阿格斯135相机从1936年首次把阿格斯A型(原始版)推向市场后,持续生产到上世纪的七十年代135单反相机的繁荣,机型很多。本文主要介绍阿格斯A型135相机和两款外观和结构与它完全不同的阿格斯C3型、C4型135相机后续机型的特点,仅供参考。
阿格斯A型(Ⅰ型)135普及型相机
阿格斯A型原始版大众化、普及型135相机,是继美国柯达公司海外版柯达徕丁那135相机于1934年成功上市后,美国本土最早成功上市的大众化、普及135相机。该机在1936年上市后,由于价格低廉、使用携带方便受到了广大摄影爱好者的欢迎和使用。当时的售价仅为12.50美元,远远低于徕卡和柯达徕丁那相机的价格。该机安装有阿格斯公司生产的正光镜头,成像效果很好,功能基本够用。该机的成功上市和广受欢迎,为阿格斯135相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台阿格斯A型135相机由阿格斯相机公司的前身——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市的国际研究公司设计制造(图2、图3)。相机的外观和结构设计新颖、简洁、实用,安装有少见的弹射式镜头,是阿格斯A型135相機的主要特点。相机的外形尺寸为127mm×70mm×55mm,使用标准的135胶卷可拍摄36张画面。相机使用廉价的胶木原料采用精密压铸工艺制作相机机身,表面光洁并带有装饰性的条纹。相机的后盖用薄铝板经冲压成形制成并带有装饰性的花纹,很美观。机身两端的前角为圆弧形状,后部呈直角。相机机身镜头座的圆板、镜筒和机身两侧的后盖挂钩锁定弹簧片等金属部分都经过了质量上乘的电镀加工处理,时隔多年仍十分光亮,没有一点锈蚀。卷片旋钮、倒片旋钮等都有精细的直丝滚花机械加工。整机的制作规整、规范、精细、精致。
相机的机顶十分简洁(图4)。左端有卷片大旋钮,有箭头指示旋转方向;机顶中间为取景器;右侧有卷片自动计数圆盘,计数盘上有0~30的刻度标识,可计数36张,手动归0。自动计数盘的后面有卷片控制的小推钮,卷片一次,自动停片,计数盘走过一格。推动小推钮后,可继续卷片。这个小推钮还兼倒片按钮的功能,倒片时按住此钮,可把胶卷顺利的退回暗盒。这个机构的设计,既简单又实用,操作很方便。
相机背部的设计也十分简洁(图5)。相机的后盖用金属薄板经冲压成形制作并有装饰性的花纹,银白色的平板后盖和黑色的机身配合严密。后盖的右端有挂钩,左端有皮革拉手和后盖开、合锁定的弹簧片。按住弹簧片,可把机身后盖卸下。装好胶卷后,可把后盖的右端先勾入机身的右端,然后把后盖的左端推向机身,机身后盖即可被弹簧片自动锁住。
图6为相机的内部。机身的左端为卷片仓,仓内有固定的卷片轴,机顶有卷片旋钮。机身的中间为135画框,画框的上面有相机的编号No.177446。机身的右端为胶卷仓,拉下机身底部的倒片大圆盘旋钮,可把胶卷装入机身内。画框与胶卷仓之间有输片八牙轮,机顶有自动计数盘。机身底部的右端除了设有倒片旋钮大圆盘外,左端设有三脚架螺丝孔的大圆盘(图7)。
该机的镜头采取超焦距的设计,拍摄时不用调焦。打开T门,把光圈开至最大,用毛玻璃在画框上观察,可看到大约2米外的景物都十分清晰(图8)。多叶片的光圈收縮后呈圆形,远近的景物更加清晰,景深效果很好。
这台阿格斯A型原始版135相机,在外观造型和结构上设计新颖、别具一格、与众不同,具有典型的美式风格。为了进一步减少相机的体积,相机采取了很少见的弹射式镜头的结构(图9)。使用时,需先把镜头向外弹出,此时可看到镜头后部的镜筒;不使用时,可把镜头推向机身并锁定。
当相机镜头弹出时,弹出的镜筒为11mm(图10)。相机机身前面的镜头座板设有三个呈三角形分布的卡槽,卡槽的宽度为13mm。镜头的后部设有与三个卡槽相对应的三个爪,爪的宽度也是13mm。相机使用时,可把镜头向右或向左旋转,使三个爪从卡槽内旋出,镜头可自动向前弹出。然后再向右或向左旋回,使三个爪对正三个卡槽后,镜头可被锁定和定位;不使用时,需先把镜头向右或向左旋转,使三个爪和三个卡槽错开,然后再把镜头推向机身后,向右或向左使三个爪插入卡槽内,把镜头锁住。
打开相机的后盖,从片框向内观察可看到,在片框和镜筒之间安装有经过热处理的强力螺旋弹簧,弹簧较粗、弹力十足。镜筒缩回到机身内时,螺旋弹簧呈被压缩的状态。旋转镜头时,被压缩的弹簧释放出的弹力可把镜头迅速的向前弹出。该机虽然已历经80多年,长期处于被压缩的弹簧在释放时却依然能够有强劲的弹力,表明该机选用的这个弹簧元件质量过硬,使这台阿格斯A型相机依然能够正常工作。因此,该机的这个弹射式镜头的设计,也成为相机的主要亮点,也是最早安装有弹射式镜头的135相机机型。
这台阿格斯A型原始版135相机采用超焦距的设计,不需要调焦,使用方便。相机安装有F4.5高素质正光镜头,镜头的焦距实测为50mm。镜头没有镀膜,镜片十分洁净。镜头的面板制作加工精致,镀有大、小两个金黄色的圆圈,很美观。两个圆环之间有明确的标识,上部有ARGUS标识,下面有I.R.C.f4.5 ANASTIGMAT标识。镜头上部有快门速度刻度范围和光圈调节范围的刻度。相机快门调节的范围为T、B、1/200s、1/100s、1/50s、1/25s,共6档,各档快门均工作正常。快门按钮设在镜头的右上方,为一次按压方式,有快门线插口。镜头上部有光圈调节的范围刻度,F4.5~F16,共5档,调节的拨钮在镜头的底部。多叶片的光圈收缩后呈圆形,有利于相机的成像效果。一般的拍摄,相机的功能完全够用。
由以上所述的情况可以看到,继柯达公司在德国生产的具有德制相机风格的柯达徕丁那135普及型相机于1934年成功上市后,仅仅经过了短短的两年时间,美国阿格斯相机公司在1936年也把具有美式风格的阿格斯A型135普及型相机成功地推向了市场。由于该机物美价廉、使用携带操作方便,被美国的摄影爱好者称为美国徕卡,受到了摄影爱好者的广泛欢迎和使用。从此不但开启了美式风格大众化135相机的研制和生产的新高潮,而且阿格斯公司也开始了研制和生产系列化阿格斯135相机的发展方向,使阿格斯的相机品牌持续生产达三十多年之久。因此,阿格斯相机品牌也成为照相机发展史上的著名相机品牌之一。
阿格斯C3型系列化135普及型相机
阿格斯A型135相机在1936年上市后,受到市场的认可,十分畅销,使阿格斯公司获利颇丰。因此,该公司也开始加快了研制135相机新机型的步伐。1939年对阿格斯公司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首先公司把十分畅销的阿格斯A型135相机的改进版——阿格斯A2型135相机推向市场。同时又把它的升级版——方砖造型的阿格斯C3型135自动测距相机首次推向市场,令人耳目一新,具有典型美式风格的阿格斯C3型135相机引起摄影人极大的关注。
阿格斯C3型135相机的外观造型和结构,设计新颖、别具一格。方砖式的外形,棱角分明,酷似“砖头”,西方人称“实心砖”,国人称其为“方砖”,在众多135照相机中极为少见。因此,成为该机的最大特色之一(图11、图12)。阿格斯C3型135相机上市后,同样受到了广大摄影爱好者的欢迎和使用,十分畅销。当时每套相机的售价为69.50美元,包括包装盒和闪光灯。
从阿格斯C3型135相机与众不同的外观和结构可以看到,美国的一些天才相机设计师所具有的标新立异、特立独行、个性鲜明的相机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以及超常的想象力。把相机的外观造型和实用功能完美的融合于一体,在今天看来,同样可使人得到超常规的观感和美感。
这台外观不俗、方砖造型的阿格斯C3型135相机用全金属、全机械制造,棱角分明,具有钢筋铁骨般的机身。外形尺寸为131mm×70mm×82mm,机身为铝合金经精密压铸工艺制造,十分规整、规范、结实。相机的面板和后盖粘贴有牢靠的黑色饰皮,机身四周喷涂光亮的黑漆。相机棱角的四周,取景窗、测距窗的四周都进行了电镀加工处理,光亮如新,没有一点锈蚀。光亮的电镀线条十分醒目,起到了很好的装饰性效果。
这种别出心裁、与众不同的结构设计,初看起来可能令人眼花缭乱。从镜头左侧机身面板可看到,最显眼的是这个自动测距调焦大圆盘的设计(图13),圆盘的直径为26mm,厚3mm,中心为圆形的自动测距窗口。圆盘外圈有传动的齿轮,圆盘下面有黑色小三角形,作为调焦距离范围∞起点的标记。圆盘上的标识为RANGE FINDER,表示该机的调焦距离范围由∞~3英尺。逆时针旋转这个圆盘,可看到镜头不断的向前伸出,测距窗内分裂的影像在不断的移动。除了使用测距调焦大齿轮进行调焦外,该机也可以使用镜头上的调焦环进行测距和调焦。调焦大齿轮和镜头座上的齿轮是通过它们之间的一个过渡小齿轮进行联动调焦的(图14)。拧下这个过渡小齿轮上的盖板,可看到该机联动测距调焦的情况。这种别出心裁的设计,在135相机中很少见,也许是绝无仅有。因此,也成为该机的一大特色。
在调焦大圆盘的下面有相机快门上弦的小扳手,按下此扳手,可给快门上弦,快門释放按钮设在机顶。该机快门速度调节的圆盘设在远离快门上弦扳手和快门按钮的机身左上角(图15)。这样的设计也极为少见,可能是独此一家。
阿格斯C3型135相机的快门速度调节范围为1/5s、1/10s、1/20s、1/30s、1/50s、1/75s、1/100s、1/150s、1/200s、1/300s,共10档。B门设在机顶的按钮位置,总计共11档快门速度。这种密集、超常规的快门速度范围的设计,在镜间快门135相机上也不多见。
相机的镜头面板设计的比较美观。最外面有两个黑色的圆圈,镜片外圈的圆形面板上有F3.5 50mm ARGUS CINTAR标识和光圈范围的刻度F3.5、4.5、6.3、9、12.7、18 MADE IN USA标识。光圈的调节可用圆盘上两个凸起的小圆柱左、右旋转进行调节。镜头上方有测距窗(右)和取景窗(左)。
阿格斯C3型135相机安装有阿格斯森塔正光镜头,镜头结构为4片3组,镜片没有镀膜,镜片十分洁净,多叶片的光圈收缩后呈圆形(图16)。图17是将镜头从机身上卸下后的外观。
该机还带有一个柯达公司生产的浅黄色螺口小滤色镜,镜片的外圈有KODAK SERIES Ⅳ No.44 MADE IN USA标识。滤色镜为组合式,可以分成三部分(图18),中间为镜片,可以更换各种不同颜色的滤镜,更换后可把滤镜放在前后的口圈之间拧在一起,然后拧在镜头上即可。该机的镜头也可以更换,有广角和中焦配套镜头。
阿格斯C3型135相机机身宽大,使机顶机构的布局也十分宽松、舒展,一目了然(图19)。机顶的左端有卷片大旋钮,旋钮上有箭头指示卷片方向。机顶中间的金属小圆盘为自动测距器的误差调节钮,一般不能动。只有测距器和距离标尺出现偏差时,可调节此钮用来校正。机身右端的前部为快门释放按钮兼B门调节钮,有Ⅰ和B作指示。使用B门时,可把B转向标记,不使用时可把Ⅰ转向标记。快门按钮的左边为相机的自动计数盘,圆盘上有0~30的数字刻度,可计数36张底片,手动归0。自动计数盘后面的小按钮为自动计数的控制按钮,每拍完一张底片需按此钮一次可继续卷片,直到把36个画面拍完。
阿格斯C3型135相机的背部也很有看点,富有美感图案的相机后部如同一幅形式主义的画作(图20)。四周光亮的线条和中间圆形的图案,通过中间两条光亮的横线串联成一个整体亮眼的图案,与相机前部外观不仅起到前后呼应的作用,还和方砖造型的机身构成了机械与艺术完美的融合。机身后背的圆形标牌为使用胶卷感光度的提示,该机可使用的胶卷感光度范围是WESTON8~160,有标记指示,可调节。
相机的底部两端各设一个金属大圆盘(图21)。左端的是倒片旋钮,有箭头指示卷片方向;右端的旋钮上有三脚架的螺丝孔;底部中间的前部还有一个小支点。因此,相机无论放在何处都有稳定之感。
相机后盖的开、合锁定方式与众不同,采用L形金属弹簧片的勾挂方式。按住机身左侧的弹簧片,被勾住的后盖被弹开(图22)。机身右端采取后盖与机身合页的联接方式。10个十分显眼的螺钉,在众多135相机中也难得一见(图23)。这种粗犷风格的联接与该机的整体造型也算是相得益彰、完美的配合。
打开相机的后盖,可看到相机的内部结构(图24)。机身的左端为固定的卷片轴,轴上有插片的细缝;中间为片框;机身右端为胶卷仓,拉下机身底部的倒片旋钮,可装入胶卷。片框与胶卷仓之间有八牙轮进行输片。机身内的标签压印着该机的专利号,底部有相机编号No.0265619。与众不同的是,大多数的135相机的卷片仓都设在输片八牙轮的旁边,而这台相机却反其道而行之,设在了远离输片八牙轮的左端,很少见。
该机的自动测距器采取了美式相机特有的裂像式的测距方式,在测距窗内可看到一半白色和一半蓝色的裂像。当调焦使白色和兰色裂像合为一体时,表明测距完成。
阿格斯相机公司继1936年首次向市场推出了受到广泛欢迎的阿格斯A型135相机之后,于1939年又首次上市这台升级版的阿格斯C3型自动测距135相机,由于该机的外观造型和结构新颖、与众不同、特色鲜明,因此,又一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令人耳目一新。这充分展现了该公司的天才相机设计师敢想、敢干、大胆创新的精神和在相机设计思想、设计理念上与众不同的特质。
这台相机对于见多识广的西方人来说,可能是见怪不怪、不足为奇,而在一些传统、保守观念的东方人看来,单是这个敦厚、结实的方砖造型就足以吸引人们的眼球。再看一看令人眼花缭乱的相机结构,也一定会产生一种新奇之感。因此,该机受到相机收藏爱好者的欢迎也在情理之中。
这台经过精心设计和精心加工制作的阿格斯C3型自动测距135相机主要的特点可归纳如下的几方面:
①方砖式的相机外观造型和与众不同的相机结构设计,在众多135相机中极为少见;②相机的自动测距器设计精密、外观新颖、美观、一目了然、与众不同;③快门速度调节盘、快门上弦扳手和快门按钮三者分离式的设计在135相机中并不多见;④相机镜头可以更换,但更换的方式可能是独此一家;⑤相机的卷片仓和胶卷仓倒置的设计也与众不同,很少见。
这台阿格斯C3型方砖135相机从1939年开始上市,持续生产了二十多年,历久不衰,可见该机受到市场和摄影爱好者欢迎的程度。该机型于1966年停止生产。因此,也成为世界照相机发展史上的长寿机种之一。
阿格斯C4自动测距135相机
美国阿格斯相机公司继阿格斯A型和C3型135相机上市成功之后,在1951年又把特色鲜明、重新设计的阿格斯C4的新机型推上相机市场。这台令人耳目一新、具有现代相机风格的新机型,同样受到摄影爱好者的广泛欢迎和使用。
这台经过精心设计和精心加工制作的阿格斯C4型135相机,无论是在外观造型和相机的内部结构与阿格斯C3型完全不同(图25、图26),唯一保留下来的就是这个很有特色的自动测距、调焦大圆盘。这个设计不但为该机的外观增色不少,而且也成为了阿格斯C3和阿格斯C4型系列化135相机品牌的精华和最亮眼的标识与符号。
面貌焕然一新的阿格斯C4型135相机,外观和结构设计简洁、实用、合理、使用操作更加方便。与阿格斯C3型相机相比,已经做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外观上也与阿格斯C3型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从正面看该机已经没有了眼花缭乱之感,呈现的是现代135相机的风貌,结构布局合理。该机的取景窗加大,取消了调焦大齿轮与镜头座齿轮之间的过渡齿轮,相机的快门速度盘移到了镜头的右侧,卷片上快门一次完成,成为了该机最主要的特点。
这台阿格斯C4型135相机的机身仍为铝合金经精密压铸工艺制作,机身的上盖和底盖用薄铝板经冲压成形制成。机身的两端呈圆弧形状,相机的镜头为固定式,不能更换。相机的外形尺寸为140mm×78mm×75mm,机身厚度为30mm,有头重脚轻之感。
这台经过重新设计的阿格斯C4型135相机的镜头外观和结构(图27),也与阿格斯C3型的镜头完全不同。镜头为固定式,测距、调焦大圆盘上的齿轮直接与镜头后部的调焦齿轮咬合,省去了它们之间的过渡传动齿轮,不但可减小调焦时的阻力,而且也使该机的调焦精度有所提高。镜头的中部也设有调焦环,可进行调焦。调焦环较宽,达6mm,有直丝滚花,调节顺畅。镜头的前部有光圈调节环,圆环的宽度为4mm,调节很方便,光圈的调节范围由F2.8~F22,共7档。在F5.6~F8之间有红色的△标记。在调焦大圆盘上15英尺刻度的两侧有两个红色的小△标记,表示如果把光圈设置在F5.6~F8之间,拍摄距离设在15英尺时,可获得超焦距的拍摄效果,远景和近景都十分清晰,有利于快速抓拍。
这台阿格斯C4型135相机安装有口径较大F2.8的高素质森塔加膜镜头,镜片十分洁净。镜头内圈的标识为COATED CINTAR f2.8 50mm MADE IN USA。镜头外圈有argus c-four标识。镜头做工精细、精致。
該机的快门速度调节盘设在镜头的右侧。快门速度调节范围B、1/10s、1/25s、1/50s、1/100s、1/300s,共6档。圆盘下面有argus和阿格斯相机特有的符号标识(图28)。
相机的顶部也十分简洁(图29)。机身的两端呈圆弧形状,两端对称的大旋钮设计经典、美观,旋钮的侧面都有精细的直丝滚花。右端的旋钮为卷片兼倒片旋钮,旋钮上有WIND和箭头标识,指示旋转方向。左端的旋钮为倒片旋钮,有RIWIND和箭头标识,指示卷片方向。
机身的中间有高9mm、长61mm凸起的平台,上面设有闪光灯和附件插座。平台下面右侧有自动计数圆盘,圆盘上的刻线数字为0~30,可计数36张画面,手动归0。自动计数盘的前面为快门释放按钮。
该机的快门结构和快门按钮的设计与众不同,很有特色。卷片上快门后,按下快门按钮,可听到十分响亮、悦耳的咔嚓声,快门释放后,快门按钮也不再向上自动弹起回到原位,只有再次卷片上快门时,可看到快门按钮缓慢地向上升起,卷片完成,快门按钮也上升到位。这种别出心裁的设计,也是难得一见,可以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因此,该机的卷片上快门一次完成,在当时也属于先进的设计。
这台阿格斯C4型的自动测距方式也与阿格斯C3相机的裂像测距方式不同。该机采用了常见的双影重合的自动测距方式,取消了裂像式的测距窗口,取景和测距合为一个窗口,使操作更方便。测距调节大圆盘上的距离调节范围为∞~3英寸。
相机的背部除了取景器的后视窗外,只有闪光灯M和X的转换开关(图30)。
相机的底部有三脚架螺丝孔并压印有相机的编号No.0366096(图31)。底部中间有一个宽一字形的相机底盖、后盖的开合锁定板,有OPEN箭头作指示,按箭头方向旋转90°,相机的底盖、后盖被弹开,可卸下。为了减小过片时的阻力,后盖压片板上冲压有美观的横向凹凸花纹。
图32为相机的内部。机身左端为胶卷仓,中间为片框,机身右端为卷片仓,仓内有固定的卷方轴。卷片轴与片框之间有输片八牙轮。倒片时需向上提起机顶的卷片旋钮并锁定,即可进行倒片(图33)。
该机可以使用阿格斯公司生产的专用闪光灯进行拍摄(图34),闪光灯上压印有argus标识。闪光灯的背面印有一个参考表,标明在使用柯达64感光度胶卷、快门速度为1/100s时,各档光圈可拍摄的有效距离范围。闪光灯使用一次性闪光泡。
使用这台阿格斯C4型135相机进行实拍效果很好。阿格斯公司生产的这支森塔50mm F2.8标头,无论是拍黑白片还是彩色片都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镜头的反差高、清晰度很好,层次丰富。色彩还原真实、饱和。
图35为使用乐凯SHD135黑白盘片拍摄的样片效果。F11、1/100s拍摄,底片放大10×12英寸。图36为使用柯达金100彩色负片拍摄的样片效果。F8、1/100s拍摄,底片放大8×12英寸。
综上所述,德国徕卡相机的成功开启了相机小型化经典相机时代的新纪元。美国柯达公司与德国合作于1934年上市的普及型柯达徕丁那135相机,掀起了世界性的研制和生产普及型135相机的新高潮。美国的阿格斯相机公司是继柯达公司之后,最早、也是最成功研制具有典型美式风格135相机的本土公司。1936年上市的阿格斯A型135相机的成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为该公司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所介绍的三款阿格斯135相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阿格斯135相机和柯达徕丁那135相机一样,也是一个系列化的庞大家族。以阿格斯C3型和C4型系列化相机为主要的标志和代表,持续生产了三十多年,后期还有阿格斯公司本土生产的现代135相机和海外版的135单反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