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用导热油传热的可移动式储热装置的设计与应用探索

2021-12-09任志超陶庆詹曦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3期

任志超 陶庆 詹曦

摘要:储热装置是储能的一种,本文介绍一种采用导热油传热的可移动式储热装置,将工业余热、太阳能等热能资源储存起来,建设固定的储热站,也可以移到需要热能的生产生活场所去使用,将工业余热、太阳能等热能资源回收利用和热负荷有机的统一在了一起。

关键词:储热;放热;储热装置;导热油

工业生产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国家倡导节能、低碳发展,错峰使用能源。储热装置是储能的一种,就是将多余的暂时不用的热能储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在把热量放出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达到节能降耗、错峰使用的目的。

一 儲热装置的现状

我国工业生产中有大量的工业余热,太阳能光热资源丰富,这些热能资源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回收和利用,被白白浪费掉。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可以回收利用热能资源的新型实用储热装置。储热装置的现状如下

(一)储热的热源比较单一,大部分来源于低谷电能转化为热能,以达到错峰用电和节能的目的,工业余热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二)电加热储热装置储热和放热分开是两套系统,在储热时对温度控制要求较高,温度过高损坏储热材料,温度过低储热量又不够,控制复杂;放热时利用空气作为换热介质,需要安装风道和风机,整体体积庞大,在实际应用中有许多不便。

(三)电加热储热装置,虽然起到错峰用电和节能降耗的目的,但依然要耗费能源,在电热转换中转换效率低。

(四)储热装置与应用场所用热高度配合,固定安装在应用场所。

二 可移动式储热装置

为解决以上现有储热装置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新型储热装置采用导热油传热,结构简单,可以方便的回收利用工业余热资源和太阳能资源;根据储热的多少,可以标准化生产,在储好热后可以快速方便的运输到用户现场,方便用户使用。

示意图和技术方案如下:

(一)可移动式储热装置的示意图

(二)可移动式储热装置的技术方案

1.储热装置包括储热体、电气控制箱和外置电磁阀、循环油泵,储热体包括温度传感器、储热材料、导热油管,电气控制箱包括PLC控制板、温度显示、接触器。

2.储热体内充满高效相变储热材料,在相变材料中布置合适的导热油管与相变材料紧密接触,在导热油管和相变材料中安装温度传感器,时时监测导热油和相变材料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引入PLC控制板控制储热和放热过程,保护储热材料和导热油不致超过允许值。储热体的外部配置电磁阀,循环油泵,根据储热和放热的不同工况,控制电磁阀和循环油泵的运转。

3.储热时,工业回收余热或太阳能光热将导热油加热,导热油管与储热体的导热油管相连,打开储热电磁阀,循环油泵起动,导热油流动,将工业回收余热或太阳能光热通过导热油换热储存在储热体中。

4.放热时,用热单位的导热油换热器导热油管与储热体的导热油管相连,打开放热电磁阀,循环油泵起动,导热油流动,将储热体内的热能通过导热油换热释放给用热单位使用。

5.本新型储热装置的外形和大小可依据储热量的大小调整,但内部结构及原理不变,标准化生产。为方便移动,可以在储热装置的底部装上移动的小轮。

6.使用中,当热负荷与热源不在同一场所时,本新型储热装置可以在余热和太阳能热源附近连接上热源,用导热油循环储热,储好热好,通过汽车等交通工具送到热负荷用户现场,连接上热负荷,用导热油循环放出热能供用户使用。

7.使用中,假如热负荷与热源在同一场所,本新型储热装置与热源和热负荷可以同时相连,采用导热油为传热介质,通过控制不同电磁阀的打开和关闭,使导热油在热源系统和热负荷系统中流动,将热源的热能储存在储热体中,又将热能释放给热负荷使用,储热和放热共用一套系统,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使用方便。

三 可移动式储热装置的应用探索

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储存能源的方式,例如电池,储存液化气的液化气瓶等等,给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可移动式储热装置是一个储存热能的“热池”,可以将工业余热和太阳能热能储存起来,满足生产生活中对热能的需求。但是相对于应用了几十年的成熟的电池技术和液化气瓶技术,可移动式储热技术才刚刚起步,特别是储热材料的储热密度较低。随着国家在储能领域的持续投入,储热材料也必将象电池材料一样带来快速发展,储热材料的进步也必将带来储热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可移动式的储热装置也会象电池一样,进入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方便我们的生产生活。

四 结论

本文对可移动式的储热装置的设计和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可移动式的储热装置结构简单,方便实用,能够有效地将工业余热或太阳能光热中的热能资源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能源消耗,促进绿色低碳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路哲.我国工业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现状分析[J].装备制造技术,2019(12):204-206.

[2]周丽,刘杨.工业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应用研究[J].洁净与空调技术,2018(03):32-34.

[3]刘丽辉,莫雅菁,孙小琴,李杰.板式相变储能单元的蓄热特性及其优化[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0,9(06):1784-1789

第一作者简介:任志超(1978.9-)、男、汉、云南红河人、本科、电气工程师、研究方向:节能与能源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