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 百年历程
2021-12-09芦荟
芦荟
黎冰鸿《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召集将士,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黎冰鸿的作品《南昌起义》,用图画的形式再现了这个庄严而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瞬间。作品创作于南昌起义50周年之际,背面有艺术家签名:“《南昌起义》黎冰鸿作。一九七七年六月于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黎冰鸿曾于1976年被派往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绘制历史画,于次年完成:左侧背景建筑原本是江西大旅社,这栋标准的徽式建筑于起义前被定为总指挥部。
沈嘉蔚《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
靳尚谊《江河大地的春天》
当时,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周恩来站在台阶上讲话,号召大家团结一心,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他紧握拳头,神态激昂,极大地鼓舞士气,振奋人心。周恩来身后是起义的领导者贺龙、朱德、叶挺和刘伯承,台阶下是热血沸腾、积极响应的士兵。士兵们手持武器,整装待发,锃亮的枪炮与起义队伍中高扬的红旗,为即将打响的战斗营造了紧张气氛。
百年来,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风云岁月相伴而生的是各个门类的红色文艺经典,新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是其中的重要组成之一。龙美术馆(西岸馆)举办的展览“回望与前行——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特展”,用两个篇章展出150余组油画、版画、雕塑和部分手稿,不仅是对这一特殊时期艺术创作的全面展示,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历程的回望。
艰苦岁月:革命的里程碑
1931年,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艺术呈现出积极介入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决心;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极大影响了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美术创作,大批艺术家开始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为人民服务的艺术;新中国成立后,文化部、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曾多次组织重大历史题材的主题创作,图绘革命历史不仅成为许多画家责无旁贷的任务,而且对于推动主题创作和美术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来的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突破了时代和国界,成为一种流传久远的英雄主义精神。沈尧伊的《长征之路》,历时一年完成,通过一道富有想象力的光圈,将红军“翻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等不同的历史事件和场景,以梦幻般的蒙太奇式的关系组合到一起。这种将不同时空拼接在一起的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在当时是具有艺术创新性的。画面上方金色光环的构思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的色彩,在如同太阳一般的光环中,几个红军战士的模糊身影正在长征道路上披荆斩棘,开拓前进。这似乎是一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又或者是一股支持战士们坚持下去的信念与理想。
抗战主题的美术创作是从抗战以来延续时间最长的一个重要题材,各个时期都有这类题材的美术创作。柳青1984年创作的《粥》,没有正面表现战争的残酷,也没有描绘人民遭受的磨难,而是以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东北人民的解放为历史背景,表现了一位东北农村的老大娘给饥饿潦倒的日本伤兵送粥的情景。东北是遭受日本侵略者奴役最久的地区,在经历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后才迎来解放。画面中斑驳的土墙、残破不堪的木门以及老大娘打着补丁的衣衫,揭示了东北地区遭日军蹂躏后的贫穷困苦;小孙女见到日军还有一丝害怕,躲在奶奶身后张望;看门的小狗带着敌意朝侵略者吠叫。这些细节传达了日本侵华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精神伤害。而老大娘能将为数不多的食物分给日本士兵,在她爬满皱纹的脸上尽是怜悯与宽恕。日本伤兵紧抿嘴唇,谦卑地低下头,接受老大娘的施舍。画面充满人道主义精神,让观众对老大娘肃然起敬,同时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仁慈宽厚与热爱和平的优良传统。
建设祖国:新时代的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在1950年创办了机关刊物《人民美术》,在题为《为表现新中国而努力》的发刊词中,倡议全国美术工作者创作新时代的美术新作品。
发刊词中要求美术工作者“去体验去把握崭新的形象,新的事件和新的人物”,创作的作品要能够“启发鼓舞、教育群众建设新中国之积极性”、能够“有益于新中国的事业”。这是一个时代的任务,也是延安文藝座谈会以来美术工作一脉相承的发展,所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新的人民政权后,所面临的时代任务,已经转变到建设新中国的新要求。因此,建设新中国成为新中国美术创作中的重要主题,出现了大量作品,以体现其时代的新意。
《引来银河水》是为迎接新中国成立25周年全国美展而创作的。1974年春,孙国岐、张洪瓒二人到兴修水利比较突出的辽宁省庄河市体验生活,一边搜集素材,一边构思、画草图。同年8月,作品完成。记录了英拿河的村民为了跨山引水浇灌农田而大修水利建造渡槽的壮举,赞颂了劳动人民土法上马、引水上山的聪明才智,反映了在“农业学大寨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中,人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改天换地的英勇气概”。
这件作品在北京预展时便得到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正式展出期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还组织人员专程到辽宁创作组(辽宁画院前身),拍摄纪录片。当时,全国各主要报刊几乎都发表了此作品,大幅到年画,小幅到方寸的年卡,影响极大。
杜键、高亚光、苏高礼《毛主席、周总理和朱委员长》
汤集祥、余国宏《耕海》
柳青《粥》
沈尧伊《长征之路》
孫国岐、张洪瓒《引来银河水》
汤集祥、余国宏携手创作的《耕海》则带有更多的浪漫主义色彩:在广阔无垠的大海中,迎着初升的朝阳,数辆红色的拖拉机在围海造田的水面上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分隔成一片片的海滩,矫健轻盈的海鸥在空中盘旋飞翔,打破了海面的宁静……宛如一首充满抒情意味的清新怡人的海上晨曲。
当时在广东佛山工作的汤集祥每次坐轮船回海南老家,都会看到很多海鸥跟在船后。船员告诉他,这是由于船尾的螺旋桨把水中的鱼打出水面,海鸥跟在轮船后面吃鱼。汤集祥觉得很有趣,并由所见海鸥的景象联想到“围海造田”这一建设主题。作者一反创作常规,大胆地选用比较难于表现而又比较耐看的灰调子来表现晨曦中的生产场景,带有明显追求抒情和审美的倾向。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程积淀了无数新中国主题性美术作品。龙美术馆馆长王薇在展览结语中写道:“我收藏了300余件新中国主题美术作品,涵盖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各个时期的创作,其中不乏兼具艺术价值及历史价值的佳作,是我非常珍爱的藏品……我希望我的子女能够延续我的想法,好好保存这批作品,在美术馆中继续展出,与大家分享这段特殊的艺术创作,因为我们都是从这段历史中走过来的,它代表着不可遗忘的历史。从1921年到2021年,回望这一百年的历程,充满了艰辛,但也汇聚了中华民族的勇敢与智慧。希望借此机会,祝福我们的祖国,在前行的道路上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