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持续交通,探索不停创新不止

2021-12-09傅筠廷

产城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交通绿色发展

傅筠廷

虽然绿色低碳智能化的交通运输方式渐从理论转为实践,但可持续交通在全球的推进仍显缓慢且不均衡,如何持续发力需各方达成共识并认真考量。而为可持续发展贡献交通力量,我国一直“在路上”。

“人享其行,物优其流”

何为“可持续交通”?按照联合国秘书长可持续交通问题高级别资讯小组2016年发布的《动员可持续交通促进发展》,可持续交通是“以安全、负担得起、方便、高效和有弹性的方式,为人员和货物的流动提供服务和基础设施,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造福今世后代;同时确保将碳排放和其他排放的影响,以及对生态环境尤其是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降至最低。”可见,其并不等同于单纯的绿色交通、智慧交通,含义更为广泛,“绿色”“智能”“共享”等都是着力点,“过去的可持续发展更多的是从生态环境这个角度来考虑的,强调对环境的保护,注重降低对外部的负面影响,但这仅仅是可持续的一个方面。对于交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考虑缩小区域差距、减贫脱贫、促进就业等诸多方面。”

世人关注可持续交通,多从交通运输与碳排放的角度进行解读。数据显示,交通运输系统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5%,亟待做出有效应对。我国交通领域目前的碳排放结构是,公路占85%以上,铁路占0.68%,海运和航空约占6%左右,改善空间较大。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周伟曾针对“双碳”目标下中国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问题表示,“交通的低碳转型,也就意味着实现交通发展与碳排放增加的脱钩,交通运输行业是资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一步做到全面脱钩力所难及。我们需要经过不懈努力,加快实现由强度到总量的双降。”他给出的建议是,“交通运输行业要建立交通运输碳排放源的监测体系和排放清单;科学合理地确定交通运输碳达峰的峰值和时间;健全绿色金融和碳交易市场,强化碳循环技术开发。”

交通运输在联通地区脉络、畅通经贸发展、促进文明交融等方面起到基石与载体作用,互通才能互利共赢,正如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龚克所言,“政府的管理和治理、多方的理解和参与都是影响交通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型的重要因素,要实现可持续的交通,运输业既要和科学技术相结合,也要有政策制定者的支持和鼓励,需要有整体的解决方案。”我国与14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的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大部分都涉及交通互联互通合作。更为重要的是,我国交通发展事业推进时始终秉承“关注民生的交通,才是可持续的交通”,按照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院长初北平的观点,“关注发展中国家的交通、关注农村地区的交通发展、关注残障人士等群体的多样化出行需求等,让人们出行更便利,信息流通更高效,正是全球交通发达国家可持续交通政策及立法的目标。”

中国技术、方案与路径

据工程院院士、原铁道部部长傅志寰透露,近年来,我国整合铁道部、交通部、银行总局、国家邮政局,重组成立交通运输部,从而推进了铁、公、水、航、邮深度融合,提高了资源利用水平和运输效率。交通基础设施越来越绿色、运输结构调整深入推进、新能源运输装备加快推广、公交优先战略深入实施……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成效显著,但仍有可提升空间。据《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报告》所描擘的未来图景,“我国将基本形成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的‘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的‘全球123快货物流圈”,想要将之实現尚需各方的不懈努力。日前,交通运输部已表示将采取“大力推进互联互通,积极主动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强交通运输保障;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促进绿色低碳转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积极贡献;积极参与全球交通治理,深入推进全球交通合作”五大措施推动我国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推动可持续交通发展,科技研发与技术转化是关键,业界公认,“无论是可再生能源为动力的电动汽车、可持续航空旅行、零排放船只,还是基础设施技术的迭代、智慧交通的实现,抑或是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都需要依靠技术发展方可推动。”政策红利和充沛资金之外,扎实的科技研发是我国交通发展的充足底气。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我国已在交通运输领域布局建成2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布局建设254个部级科技创新基地——这些夯实的“科技家底”正是我国推动可持续交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大幅跃升——“中国的交通科技已从跟跑世界一流水平为主,进入到跟跑、并跑、领跑并行的新阶段”。

一系列闪耀着“中国智慧”的交通新技术走向世界,比如在轨道交通发展浪潮下,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中国建造、中国制造、中国经验、中国标准和完善的轨道交通产业链,已经成为中国轨道交通“出海”核心竞争力。而“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的建设事宜正抓紧落实,其将主要承担可持续交通发展战略、政策、制度、理论等方面研究工作,承担全球交通合作的政策服务和技术支持,承担全球和中国可持续交通的人文交流、智库咨询、国际培训、论坛会展等工作,“作为创新平台,至少会有两种作用,一个是在引领科技创新,另一个是在知识传播。”

猜你喜欢

交通绿色发展
绿色低碳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繁忙的交通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小小交通劝导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再造绿色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