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中国版产业“隐形冠军”

2021-12-09新望吴浩然

产城 2021年11期
关键词:隐形冠军专精巨人

新望 吴浩然

“隐形冠军”的概念最早由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提出,指一般大众不熟悉,但在细分行业占据领先地位的企业。中国近年来大力支持中小制造业企业,西蒙“隐形冠军”的观念被不断提起,而且其内涵也不断得到延展。从“专精特新”到“专精特新小巨人”,再到“单项冠军”,业态不断丰富的中小制造业企业群体逐渐发展壮大,造就了中国版“隐形冠军”的梯型阵营。

为什么要打造中国版“隐形冠军”

2008年后,西方各国开始“回归制造”“再工业化”,制造业全球化格局出现新的变化。中美经贸摩擦及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全球产业链回缩,安全性代替效率性,成为各国首要考虑的原则。新形势下,中国制造业需要适应全球竞争格局变化,需要尽快构建内循环为主体,内外循环互促的新发展格局。“隐形冠军”梯队的打造,正是适应了这种变化。其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制造业企业不再追求无序扩张,大而不倒。从“大”到“专”成为新趋势。周小川在近期著文明确表示反对“流量为王”“赢者通吃”,否认“大而不倒”。只求短期的“全”“大”,而不求长期的“精”和“强”,对产业长远发展无益。“隐形冠军”深耕细分行业,能够做到“小而美”“小而精”,能够打造产业链上长期稳定的一环,有利于中国制造业的安全自主和全球竞争力提升。

其次,制造业从“集成制造”向“基础制造”转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制造业的发展都是以装配、集成为主,产业规模大,大多数产品能够生产,但产品的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容易被“卡脖子”。虽然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但产业基础牢靠不牢靠的问题没有解决。装配虚胖,基础零部件没油水、没韧性。“隐形冠军”在细分行业,立足基础制造,能逐渐实现产业链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的国产化、高端化,补短板、疏堵点,可以解决“卡脖子”之痛。

其三,从“跟随战略”向“自主战略”转变。针对先进制造化和高端制造,美国对我国“精准脱钩”“定点脱钩”,而且制造业一旦到了“无人区”,便无以模仿。以往的跟随模仿策略可以说已经走到头,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隐形冠军”企业专注细分领域,依靠技术原创和极端制造,将推动中国制造业从跟随模仿迈向创新驱动。

“隐形冠军”有哪些

第一,专精特新企业。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自2012年4月26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目前,“专精特新”企业的评选由各省、直辖市组织。地方政府已进行过多轮评选,确定了一大批“专精特新”培育企业名单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名单。目前,全国的“专精特新”入库培育企业有11.3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已有4万多家。入选省级“专精特新”是参评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前提,“专精特新”企业是“隐形冠军”梯度培育的重要基础环节。

第二,专精特新“小巨人”。

具有企业魅力的公司,需要抵制规模增长的诱惑,潜心追求卓越品质。美国学者伯林翰《小巨人》一书中,阐释了不扩张也能成功的企业经营新境界,最早提出“小巨人企业”的概念。工信部从2018年起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这类企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专注于细分市场,是创新能力强、市占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评选由工信部中小企业局主导,是国内广泛被认知的“隐形冠军”企业。

第三,单项冠军。

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首次提出培育“单项冠军”,并提出了“单项冠军”的标准:

长期专注于瞄准一两个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特定细分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全部业务收入的比重在70%以上,从事相关业务领域的时间达到10年或以上(或从事新产品生产经营的时间达到3年或以上);

生产技术、工艺要国际领先,产品质量精良,拥有强大的市场地位和很高的市场份额,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3位;

企业经营业绩优秀,利润率超过同期同行业企业的总体水平,一般要求年销售收入4亿元以上。

目前,單项冠军的认定,分为示范企业和示范产品两类。

单项冠军企业(产品),由省级层面组织申报推荐,工信部组织评审认定。“单项冠军”的评选由产业政策法规司和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导,从定义到经营特征上,都可以看做是典型的“隐形冠军”。

第四,新兴产业领航企业。

早在2019年,工信部就发布过《培育制造业领航企业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工作方案》,领航企业的概念也随之出现在新闻报道中,指主业突出、综合实力强的大型优质企业。这一概念近期在国家工信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被特别强调。《意见》指出,在构建优质企业梯度格局的过程中,要引导大企业集团发展成为具有生态主导力、国际竞争力的领航企业。领航企业在制造业“强链补链”过程中功能重要,对“隐形冠军”的培育有明显的带动作用。江西省目前是较早推进“领航企业”培育工作的省份,进入省内制造业领航企业培育库的标准包括年营业收入20亿元以上,产品竞争力高,企业成长性强,产业链带动作用明显等。工信部正在依照《意见》的精神,规划部署全国“领航企业”培育的相关政策。

第五,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

独角兽企业与瞪羚企业,尤其是其中的制造业企业,是地区版的高成长性“隐形冠军”。这类企业定义较为宽泛,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评选一般由省市以及各地高新开发区组织,属于发展潜力大,拥有一定创新技术优势的企业,是“隐形冠军”培育最具活力的初级梯队。

独角兽概念最初是由种子轮基金创始人AileenLee于2013年提出,指具有发展速度快、相对稀少,是投资者追求的目标等属性的企业。各地政府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独角兽”企业的评选,市场也自发形成了一些“独角兽”的榜单。据长城战略咨询《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1》统计,截至2020年底,中国独角兽企业已达251家。

瞪羚企业的概念由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戴维·伯奇首次提出,是指跨越创业死亡谷,进入高速成长期的创新创业企业,也被称为“高成长企业”,其主要特征有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四方面。部分省市、高新区目前已多次组织评选瞪羚企业,各地的入选条件有一定差异,主要的入选条件有成立时间相对晚,成长性指标领先,创新能力、生产技术优异,营业收入、利润达到一定指标等。科技部火炬中心联合外部企业成立了“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研究”课题组,每年对国家高新区企业统计数据库中的累积数据进行跟踪分析。据“瞪羚云”统计,目前中国瞪羚企业数量已有24089家。

隐形冠军培育正在取得积极效果

第一,对引导中小企业创新、提高中小企业素质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

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中国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问题也是民生问题。

2010年,由于四万亿政策的后续效应,基建、地产的上游传统领域企业快速增加。而2011年宏观经济环境转头向下,中小企业生存环境变差,很多企业难以存活。在这个背景下提出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本质上是引导中小企业向创新领域发展。

此后,“专精特新”一词也常在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中出现。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和支持,不断提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数量和比重,成为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目标。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专精特新”的基础上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及创新水平更高,是做强梯度培育优质企业的关键环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多是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在技术独创性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已经具备一定优势。随着国家和各地方政府配套产业政策的出台,这些企业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未来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第二,完善了制造业企业的梯级发展布局。

当前,中国对中小企业的培育已经形成“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企业-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的中小企业培育梯次,工信部在近期国务院例行政策吹风会上也表示要把“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当前,中国约有4000万家中小企业,11.3万家“专精特新”培育企业、4万多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32家单项冠军企业。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透露,9月8日下午,在“培育新型实体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内部研讨会”上,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罗俊章介绍,工信部计划在3年-5年内培育1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中小企业“双创”带动孵化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通过“百十万千”梯度培育体系,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第三,扶持中小企业走国际化发展道路。

近年來,中国坚持扩大开放,不断出台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2019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坚持不懈支持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专门就支持中小企业对外合作与交流提出一系列举措;2019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中小企业应走“专精特新”国际化道路。各地的单项冠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办法中,也都提到了要推进这类“隐形冠军”企业的国际化,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中小企业深耕细分行业,在市场形成领先地位后,将在全球产业链中取得难以轻易替代的位置,“专精特新”的国际化道路将越走越宽。产业链中相对稳定地位有利于中小企业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减少贸易摩擦、新冠疫情等突发情况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有利于中小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效益,还有利于中小企业走差异化成长道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赢得长期市场竞争优势。通过中央与地方的合力扶持,中小企业“出海扬帆”正在加速,未来有望形成“百舸争流”的新局面。

第四,解出金融扶持中小企业世界性难题的“中国答案”。

近期北交所的设立也被认为是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方面的关键扶持措施。市场分析指出,随着北交所设立并试点注册制,未来资本市场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能力和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小巨人”们的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将助推其快速发展,资本市场围绕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投资热潮也正在展开。据统计,A股市场正在进行IPO审核的“小巨人”企业共有38家,符合新近成立北交所上市标准的专精特新“小巨人”新三板挂牌企业合计有86家。这些企业立足制造业,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拥有独有技术和稳定的行业地位,对于投资者来说是理想的投资对象。近期市场上逐渐出现了对“专精特新”概念的研究,相关的指数与概念股也渐成气候。选择登陆资本市场,有助于完善公司治理体系,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通过公开募集的资金,也有利于中小制造企业投资未来,加速产业发展。

第五,服务于补链强链,解决卡脖子问题。

专精特新“小巨人”优先聚焦制造业短板弱项,入选须符合《工业“四基”发展目录》所列重点领域,符合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领域,或属于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产品,围绕重点产业链开展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攻关,或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产品。同时,政治局会议也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与补链强链、“卡脖子”联系到一起。可见,当前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已上升至制造业强链补链的国家战略高度。

(摘编自《财经》)

猜你喜欢

隐形冠军专精巨人
聚焦硬科技领域 765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已上市
山西新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企业744户
“专精特新”轴承企业之检测与试验初探
一图读懂“专精特新”
国内
电邮世界的“隐形冠军”
直立的石巨人
来自中国的“隐形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