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三农”高质量发展的靖边实践

2021-12-09杨森刘玲

新西部 2021年11期
关键词:集体经济三农改革

杨森 刘玲

靖边县位于陕西北部,是1935年解放的革命老区,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全县总面积5088平方公里,按地形地貌分为三个区域,即北部风沙滩区、中部梁峁涧区、南部丘陵沟壑区。全县辖16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1个国营农场,184个行政村,18个社区居委会,总户数13.39万户,总人口38.9万人。

近年来,靖边县委、县政府以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切入点,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使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

农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靖边地处北纬38°左右,海拔介于1123-1823米之间,2020年年平均气温10.3摄氏度,年总降水量389.6毫米,年日照时数2431.9小时,无霜期165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类型多样,有机肥和水资源丰富,是蔬菜、羊子、马铃薯、小杂粮和山地苹果等农副产品优生区。全县总土地面积5088平方公里,农耕地168万亩,农业人口达31.49万人,农业总产值62.14亿元。

(一)产业发展方兴未艾。现已形成“畜、薯、菜”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农作物播种面积常年达150万亩左右,马铃薯和蔬菜种植面积分别稳定在30万亩和15万亩,粮食总产量32万吨左右,羊子、生猪、家禽饲养量分别稳定在200万只、35万头、140万羽,被评为“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县”“陕北白绒山羊养殖示范县”“陕西省肉羊生产基地县”。

(二)农业科技突飞猛进。每年引进农业新品种约100种,推广农业新技术约80项。农作物创15项全国单产记录,研发转化农业技术成果27项,转化率达52%,被评为“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农机化综合水平达75.5%,被评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示范县”。

(三)经营主体活力显现。累计培育职业农民2100人,认定龙头企业35家,成立涉农组织2000多家,发展农业产业园区35个、农业产业公司1家、农业产业协会4家。被评为“全国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和“农村实用人才认定试点县”。

(四)营销体系日臻完善。正在建设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促进“接二连三”向“强二拓三”转变。已建成农副产品交易市场12处、直销中心3处,培育休闲采摘企业38家,涉农电子商务注册量达80家,农副产品线上年交易额近2000万元,年销售总额近4亿元,被确定为“省级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县”。

(五)品牌效益充分凸显。累计认证农机专利证2个,注册“两品一标”13个、知名商标17个、良好农业92个。成功创建了“阜美靖边”区域品牌和“靖原康”农业母品牌,“靖边”牌农副产品影响力日趋扩大。农畜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已初步建成,被确认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体系(CAQS-GAP)试点县”。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效卓著

2017年以来,靖边县按照中省市安排,全县上下认真组织、扎实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截至2021年4月底,全面完成了镇、村、组级清产核资工作,登记设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84家、组级集体经济组织20家(含自然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家)。

(一)明确改革方向。严格按照经营性资产开展股份制改革、非经营性资产重在管护、资源性资产开展“三权分置”的基本思路全面部署改革工作。对城中村、城郊村、经济发达村等有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村开展股份制改革。对中南部有未承包到户的集体土地、林地、“四荒”地等资源性资产的村经过民主决策开展改革。对中北部没有集体资产和资源的“空壳村”,根据群众意愿和要求,推行土地股份合作改革。

(二)把握改革重点。扎实有序开展宣传培训、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股权设置、经营主体设立等改革工作。一是清产核资。基准日2020年12月31日,全县有集体资产的乡镇2个、村184个、组1799个(含自然村),截至2021年4月已全部完成清产核资,清查资源性资产659.46万亩,其中农用地625.34万亩,建设用地18.4万亩,资产总额17.12亿元,并明晰了产权归属、建立起了资产管理制度台账。二是成员界定。全县完成184个村、20个组(含自然村1个)的成员界定工作,认定成员30.27万人,并建立了成员名册。三是股权设置。截至目前,完成股权量化的村2个,设立农户成员股东302654个、集体股东1个,核发股权证800余册。四是有序推进“三变”改革。全县184个行政村和23个组(含自然村)全部完成登记赋码,完成率100%。今年共有15个“三变”改革推进村和3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破零任务,各村因地制宜,制定了本村的“破零”(提升)实施方案。发展乡镇级集体经济1个,实施壮大集体经济土地经营权入股试点村10个。

(三)实现“三变”目标。通过改革,建立起了集体经济管理机制,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成效较为明显。一是摸清了家底。如:张畔街道张家畔村评估资产总额2.74亿元;黄蒿界镇马季沟村通过清产核资资源总面积增加约6.6平方公里。二是整合了资源。如:张畔街道张家畔村盘活了柳河停车场,计划引资2000万元,预计年收益300万元;黄蒿界镇马季沟村7个小组开展耕地经营权股份合作,累计盘活资产60万元,盘活资源2万亩;三是提升了效益。如:张家畔村通过改革,年实现可分配盈余100万元,年实现集体资产增值100万元,较改革前年增加可分配盈余近30万元;马季沟村股份合作后,农民的收入构成由过去单一的在家农户家庭经营、外出农户的打工收入变为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收入和财产收入。四是探索出了五类模式。通过总结推广,探索出张畔街道张家畔村经营性资产改革、黄蒿界镇马季沟村土地股份合作、宁条梁镇老庄村盘活资源资产、东坑镇伊当湾村产业服务、龙洲镇甘沟村风能和旅游资源等五类改革模式。其中黄蒿界镇马季沟村土地股份合作改革得到了农业部和省市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2018年在全省产业扶贫推进会上进行了推广。五是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2018年以来,通过产业扶持,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各类短中长期特色产业已经见效,全面扭转了农村集体经济“零收入”的困境,截至2020年底,实现收入600余万元,带动了建档立卡户1300余户。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8年以来,在靖边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和各镇、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靖边县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领导重视,周密部署。2018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成立了縣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中共靖边县委 靖边县人民政府关于打好脱贫攻坚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靖边县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实施意见》《靖边县乡村振兴示范村专项资金使用与项目管理办法(试行)》。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多次讨论研判,研究编制了《靖边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靖边县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规划》,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试点示范,稳步实施。2018-2019年,靖边县实施了宁条梁镇西园则、镇靖镇镇靖、王渠则镇王渠则等27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黄蒿界镇马季沟、东坑镇伊当湾等2个市级乡村振兴标杆村建设,共安排涉及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风貌改造、产业培育等项目337个,安排市级奖补资金12100万元,县级配套3050万元,自筹6114万元,共计投入资金21264万元。通过几年的建设,成效明显,主要做法总结为“五个结合”。各示范村各有特色,围绕“五个结合”,形成了不同类型样板。一是与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有机结合型。王渠则镇王渠则村,实施了“西涧丹林”自然景观区环境集中整治,实现了农旅结合,产业融合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二是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型。杨桥畔镇九里滩村,对贯穿全村6公里主干道两侧实施了拓宽硬化,建过路涵洞1座,对村内河道垃圾淤泥进行了清理,修整了河道,恢复了泉眼,绿化了沟槽,将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今天的垂钓园,人居环境实现了干净整洁、美丽舒适,并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型。镇靖镇镇靖村,将三边民俗风情特色小镇的主题理念融入整体项目建设中,通过古代明长城与老爷楼、镇靖古堡等历史文化古迹及近代靖边县委旧址惠中权故居、农耕民俗文化博物馆等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整合撬动投资近600万元,带动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宁条梁镇西园则村,以发展壮大传统手工业、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抓手,通过举办柳编大赛、柳编产品展示会和剪纸作品展示会,加大宣传,扩大影响,增加收入;强力打造“梁镇老油坊”品牌,用品牌求市场、求效益;规划建设以“梁镇老八碗”为特色的梁镇美食一条街,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生活富裕。东坑镇伊当湾村,以发展设施蔬菜和夏马铃薯种植为重点,打造“西北蔬菜第一村”。四是与“三变”改革有机结合型。黄蒿界镇马季沟村,以农村“三变”改革为载体,推行全村土地、林地全部回归村集体统一经营、按股分红。2019年,由村联合社牵头,向企业出租土地3300亩,实施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年收入突破200万元,人均集体分红1200元;新建村集体180千瓦光伏电站1处,试验示范种植原生态水稻100亩,年收入突破20万元。马季沟村的“三变”改革已走在了全省前列,其带动模式在全省产业扶贫推进会上推广。五是与新民风建设有机结合型。杨米涧镇韩伙场村,开展了“乡村振兴入民心”宣讲和新乡贤评选表彰活动,中山涧镇李家峁村打造移风易俗一条街,积极推进农村新民风建设,激发了乡村振兴建设内生动力,实现了乡风文明。

(三)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开启之年。靖边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过渡期内产业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一是用好产业衔接资金。重点安排了产业到户奖补、壮大集体经济、马铃薯提质增效、山地苹果、羊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农业技术推广、水资源超采区治理、农副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扶智(志)培训等产业建设项目47个,共安排产业衔接资金7299.6843万元。目前,47个项目已完成34个,完成率为72.34%,项目资金已兑付5586.83万元,总兑付率为76.54%。通过督查,项目效益也很明显。二是抢抓“十百千”工程先机。经过认真调研和反复筛选,按照要求确定席麻湾镇东高峁、龙洲镇龙一、中山涧镇李家峁等11个村为省级“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村,黄蒿界镇为市级“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镇,东坑镇金鸡沙、席麻湾镇大沟、杨桥畔镇沙石峁等10个村为市级“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村,张家畔街道郭家庙为其他任务重的乡村振兴村,目前,正在与省市对接政策、落实资金。

在未来发展中,靖边县将不断提高站位,强化措施,狠抓乡村振兴建设落实落地。一是高质量编制规划,用规划引领乡村振兴建设;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建立投入长效机制;三是部门之间应通力协作,形成乡村振兴建设合力;四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支撑力,实现产业兴旺;五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振兴建设活力;六是强化人才支持,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智力保障;七是坚持农民主体,激发乡村振兴建设内生动力。

猜你喜欢

集体经济三农改革
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展集体经济更需完善乡村治理
赞分盐镇裕牛村
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