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1-12-09罗媛
罗媛
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具体运用中生发出来的精神形态,是伟大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将延安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融入过程中,必然面临各种困难与挑战,我们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与高校实际情况,不断探索融入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这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的重要性,而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将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能更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
延安精神的内涵
延安精神是我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高校进行思政教育最有效的资源,因此,深入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有助于推动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一个政党的政治方向就是它为之奋斗的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这一目标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懈奋斗。延安时期,毛泽东多次指出实现共产主义就是党的政治主张。中国共产党人将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与阶段目标相结合,制定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政治纲领和文化纲领,正确指导了中国的革命与实践,取得了革命的最终胜利。中国共产党将最高纲领与实际相结合,保证了党在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时,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进入新时代,我党仍然面临多种考验与危险,只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无惧风险,立场坚定。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延安时期,在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指出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反对将其教条化。尤其在经过延安整风运动以后,实事求是的思想得到全党认可,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正是在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导下,我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取得了革命的最终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靠实事求是起家和兴旺发展起来的。”[2]因此,我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求真意识。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延安时期是党正确处理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涌现了一位“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模范代表张思德,1944年毛泽东在他的追悼会上演讲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文章,把为人民服务提到了全党全军的面前。[4]当时正处于战略相持阶段,经济尤为困难,为了克服困难,开展大生产运动,这次运动不仅解决了根据地严重的经济困难,还增强了军民团结,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正确处理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我党的拥护与支持,使得革命取得最终胜利。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坚持这一宗旨,增进人民福祉,将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
(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延安精神的显著特征。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这一思想始终贯穿其中,中国共产党就是在奋斗中成长起来的。延安时期更是我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孕育、形成并发扬光大的时期。从内部环境看,我党身处偏远的陕甘宁边区,地理条件恶略,物质资源匮乏;从外部环境看,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以及日军的扫荡。在内外生存环境极其艰难的情况下,我党带领全体官兵与群众,克服困难,积极发展生产,在反封锁、反贫困的道路上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3]因此,我们要始终秉持这一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底气才足,腰杆才能挺得直,才能不受制于人。
延安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4]将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更能做好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将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有利于大学生培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品质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秉持革命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在奋斗中砥砺前行。随着社会思潮多元化,价值观的多样化,奢靡之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也随之而来,腐蚀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导致他们在生活上铺张浪费,贪图享乐;学习上,懈怠懒惰,不思进取,难以担当新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因此,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勤俭朴素、敢于拼搏的意识,培育大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奋斗中书写青春篇章。
(二)有利于大学生坚定个人理想信念,找准政治方向
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5]这形象地说明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因此,延安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涵养青年一辈坚定理想信念的有效素材,应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补足大学生精神上的“钙”,选择正确的政治方向,听党话、跟党走。
(三)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
实事求是是贯穿我们党全部实践、全部理论的一条基本线索,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石。高等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以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而培育这种能力离不开实事求是的思想。大学生作为国家高素质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实事求是,端正大学生的科研态度,有助于形成正确的科研认知,有效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获得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当代大学生应该将实事求是贯穿于自己的学习与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四)有利于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对于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至关重要。”当代大学生也应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将这一观念落实到自己的实践中。受社会错误价值取向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服务意识缺失、个人利益至上的行为,为了增强服务意识,树立正确价值观,将延安精神中的为人民服务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
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深入贯彻延安精神,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将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我们应结合大学生特点和高校实际情况,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以此促进延安精神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
(一)重视延安精神,增强课程设置协调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存在各类课程设置协调性差的问题,思想政治课程、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环节相脱离,出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张皮”的现象,这阻碍了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要把思政课程的显性育人功能和课程思政隐形育人功能结合起来,要深挖非思政课程的思政育人元素,发挥全课程育人功能。如可以构建线上线下学习平台,让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定期交流学习关于延安精神的相关内容,加深专业课教师对延安精神的理解,在授课过程中将延安精神融入专业课教学实践中;组织专业课教师去延安革命圣地,参观延安时期的历史遗迹,亲身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
(二)重视延安精神,走入思政课堂
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高校落实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6]因此,高校要利用好这个主渠道,发挥以德育人的功能。第一,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对延安精神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保证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准确无误地讲授给学生,正确实现延安精神的育人作用。第二,思政课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延安精神形成年代久远,学生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很难站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角度去理解与思考,对学生理解延安精神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这要求思政教师通过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方法去讲解延安精神,提高学生对延安精神的认知力。第三,思政课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是一门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习兴趣的课程,再加上延安精神所处时期距现今较远,学生在课堂上更容易感到乏味,这就要求思政教师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延安精神的兴趣。比如课堂上教师可以讲授一些有关延安时期的历史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兴趣;播放延安时期的相关电影,通过影视作品深入了解延安精神。
(三)重视延安精神,融入社会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7]而我们的目标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更加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在学生步入社会时,能够继续传承与弘扬延安精神。高校应该重视学生对延安精神的学习与贯彻,积极组织多种活动,让学生了解、认识、学习并落实延安精神。如高校在思政教育活动中可以邀请老一辈革命家对学生进行延安精神的相关专题讲座,现场讲述亲身经历,让学生直观、全面地认识延安精神,加深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与认知;组织学生参观延安革命圣地,近距离了解红色文化,将延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日常生活中的点滴。
(四)重视延安精神,创新学习载体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兴起,衍生出网络新型载体。[8]网络载体与传统载体即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而言,它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传播效果更显著,极大地增加了它的吸引力和关注度,深受大学生喜爱。随着高校网络覆盖和新媒体的广泛运用,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要将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要依托传统载体,更要运用好网络载体。高校可以借助学校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学生组织的公众号来宣传延安精神,但在宣传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当大学生的阅读呈碎片化趋势,因此,推文不可篇幅过长,需要以简短的小篇幅为主;第二,在宣传延安精神的推文中应使用生活化的语言,尽量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切忌使用空洞、泛化的语言使学生丧失阅读兴趣;第三,在宣传延安精神的推文中不可只有文字描述,应配有相关图片、视频、音乐等增加文章的吸引力。
(五)重视延安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有效地实现了课堂上的显性育人功能和课堂之外的隐形育人功能的统一,[8]实现了以文育人的效果,因此,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将延安精神融入其中。比如可以利用学生社团、学生会、党站等学生组织的影响力,举办一些与延安精神相关的红色文化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延安精神;高校可以组织延安精神相关知识竞赛,延安精神宣讲会、延安精神内容相关的话剧等吸引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活动,更多地了解延安精神;将延安精神融入到校园建筑、文化景观、学校长廊等实物层面,借助物质文化宣传延安精神。
总之,高校应重视延安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不断探索融入路径,发挥延安精神的育人功能,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把大学生培育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29.
[2]赵耀宏.从延安精神中汲取无穷力量[J].红旗文稿,2021(07):37-41.
[3]張杰.在新时代伟大斗争中弘扬延安精神[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08):86-88.
[4]李国熹.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延安精神[N].人民日报,2020-09-02(09).
[5]吕仁浩,贺梦依.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路径选择[J].泰山学院学报,2020,42(06):104-108.
[6]顾家山.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问题导向与科学方法[J].学术界,2021(03):5-13.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80页.
[8]何妍,刘芳霞.新时代下“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5(01):8-14.
作者简介
罗 媛 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