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范海延教授
2021-12-09
学科带头人范海延教授
范海延,1974年4月生,汉族,吉林省怀德县人,中共党员,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带头人,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园艺植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和沈阳市领军人才,曾获第十二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辽宁省教育厅实验室工作先进个人、沈阳市优秀共产党员、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沈阳农业大学天柱山学者、校教学名师、校优秀教师、校优秀研究生导师、校“十佳”青年教学科研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范海延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逆境分子生物学。1997年7月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并到沈阳农业大学基础部植物学教研室任教,2003年7月获沈阳农业大学蔬菜学博士学位,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于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博士后流动站及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访学,2012年7月晋升教授,并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范海延教授承担植物学、植物学实验等本科课程,并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开设生物学专题讲座、农业生物蛋白质组学、现代生物学研究技术等多门主干课程。主编教材2部,副主编1部;主持省级教改项目1项、校级4项;获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课件一等奖1项,全国生态文明信息化教学成果B级1项,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校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作为课程负责人,2016年植物学教学团队获评校级教学团队,2020年“植物学”课程获评辽宁省线上线下一流课程。
范海延教授主要从事蔬菜抗性生理、蔬菜-病原微生物分子互作等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授权专利2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沈阳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作为主要承担人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范海延教授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潜心从事环境友好型植物抗病诱导剂的研制与应用、蔬菜抗逆基因的挖掘与利用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针对东北寒区日光温室低温弱光环境条件下黄瓜、番茄等主要果菜农药过量施用等问题,优化东北寒区设施蔬菜农药减施增效的诱导抗病栽培关键技术模式,开展东北寒区日光温室果菜诱导抗性技术的研究与示范;通过保健栽培、使用多种诱抗因子协同增效及与化学杀菌剂混合或轮换使用等措施,充分发挥作物的抗病潜能,构建了以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与系列保健栽培措施相结合的病害防控技术模式,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该成果2011年获得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沈阳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同时,在黄瓜种质资源收集、优异基因挖掘与创新方面开展基础研究,着重于新基因的克隆鉴定、功能分析和潜在应用价值的探索,为实现黄瓜品种“高产、优质、抗逆”的发展目标提供基因资源和技术基础。以功能基因挖掘为切入点,深入开展黄瓜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等逆境响应机制,以及TOR/SnRK1信号、激素信号等对植物生长发育与抗逆性调控方面的研究,探究黄瓜权衡“胁迫刺激与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最大限度地挖掘植物自身的生物学潜力,为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抗逆高效品种及改进抗逆高效的栽培措施等提供新策略。
团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