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动有声阅读平台喜马拉雅FM的教学模式研究

2021-12-09熊英琴

微型电脑应用 2021年11期
关键词:喜马拉雅资源库音频

熊英琴

(商洛学院 人文学院 1. 人文学院; 2. 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 陕西 商洛 726000)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推广革新,教育实践者们尝试使用新途径和新方法以创新课堂教学组织方式的步伐从未停止。在移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多技术的推动下,在移动终端智能化、普及化的今天,移动有声阅读平台的出现,为人们开辟了获取信息的新途径:“移动有声阅读是指依托网页或客户端技术,基于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车载、可穿戴设备等阅读载体,为组织或个人提供有声读物的录制、收听和分享等阅读服务。”[1]移动有声阅读改变了以视觉为必需要素的传统阅读模式,建构起以“听”为主的新型移动平台和阅读方式,符合新世纪快节奏、碎片化和娱乐化的阅读需求。有声阅读作为新型阅读方式,受到大众尤其是青年群体的欢迎,已成为传播文化的新力量。截至目前,喜马拉雅FM在全国设立了超过5 000处有声图书馆,人们可以在小区、广场、公园、购物中心、地铁等多个场景中免费听书。而面向教育领域,应用移动有声阅读平台实施线上教学或建设教育资源共享的云平台,对提高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和助力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均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与意义。

1 应用移动有声阅读平台的必要性

媒介融合的全媒体时代,有声阅读越来越被广大读者所认可。第17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我国31.2%的国民有听书习惯,其中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听书率较之前年份均呈上升趋势。有声阅读借助多媒介探索文本与声音的融合表达,通过有声主播充满想象力的声音空间,让听众“身临其境”,充分感受用耳朵阅读的魅力,实现对书籍价值的再挖掘。2019年年底,《泰晤士报》曾报道:全球有声书市场2020年将增长25%,达到近40亿英镑(约合363亿元人民币),销量有望超过电子书,有声阅读行业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2]。喜马拉雅FM作为国内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在线移动音频分享平台,其内容涵盖有声小说、新闻谈话、政党园地、综艺娱乐、教育培训、个性电台等数十个频道板块,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听众的阅读需求。

(1) 移动有声阅读平台的应用适合现代生活方式

一直以来,声音作为人们感知世界和传播讯息的途径和载体,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十几年前,有声阅读还借助磁带、光盘、MP3等介质,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 +”的蓬勃发展,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突破,手机、iPad、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兼容性和运行速度的逐渐提升,储存空间的“云盘化”实现用户在线听书的流畅度与满意度以及手机 App、阅读器等移动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已成为有声阅读的主要载体。有声阅读通过 App下载到手机、电脑、汽车等移动设备供用户随时随地使用,“用耳朵阅读”的新方式无疑解放了人们的眼睛和双手,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规律。况且,学生除了利用寒暑假时间,还可以在跑步、爬山、逛街、课间、睡前、等人等车的过程中听书,既不影响正在做的事情,又大大提升了记忆的广度和深度。因此,有声阅读在某种程度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利用起人们的空余时间和碎片化时间,使时间的价值最大化,适应当下越来越快的都市生活节奏,还一定程度地缓解了现代人的知识焦虑。

(2) 移动有声阅读平台的应用契合教育教学改革

随着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全方位地渗透到学习者的日常生活中,“碎片化学习”(碎片化学习=时间碎片化+学习内容碎片化)逐渐成为信息化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新型学习方式。为满足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求,实现学习时间和空间的相对自由,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碎片化学习方式应运而生,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参与性。2018年高教版的《地平线报告》曾指出“未来1-3年内驱动高等教育采纳教育技术的是重新设计学习空间和混合式学习设计,而移动学习是面向高等教育的重要技术进展之一。”[3]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移动有声阅读平台,首先,因为平台操作简单、使用便利,能够满足混合式教学开展和学生的线上学习需求;其次,应用平台随时接收、即时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课后碎片化学习的可能;再次,平台内容丰富、及时更新,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最后,依托平台快速发布信息、分享思想,利于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和谋求长足发展等特征,皆说明开展有声阅读平台教育实践或教学改革之必要。

(3) 移动有声阅读平台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作为一款兼具社交功能的移动电台App,喜马拉雅FM开创性地应用UGC+PGC系统,即用户原创内容+专业创造内容的生产模式。在UGC中开发优质内容进行整合,之后作为PGC内容进行推广。通过特有的PUGC音频生态系统,喜马拉雅FM可以把处于系统上游的内容生产者和处于系统下游的内容分发者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形成1个完整的音频生态系统[4]。喜马拉雅FM平台的生产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喜马拉雅FM平台的生产模式

移动电台产品内容都是PGC+UGC模式生产,不仅需要平台本身版权/IP合作,同时还需要用户贡献内容。每款产品均选择了KOL意见领袖拉动内容产生。

合作的内容来自于行业各方面,除了传统电台,还有专业IP音频制作团队、新闻媒体、自媒体人、出版机构、教育培训、娱乐综艺等。

自2013年正式上线之后迅速发展,成为占据国内有声阅读市场大部分份额的喜马拉雅FM内容浩大,其有声小说涵盖中外经典、名校公开课囊括国内各大名校精品金课、人文历史也有海量资源,另外新闻资讯、商业财经、儿童故事等频道对于文科的经济类、人文类、新闻类、教育类等专业的学生都是很好的阅读选择,特别是中文专业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并且,喜马拉雅FM与众多传统电台合作,与阅文集团达成排他性战略协议,使用点播模式,为草根主播和自媒体人创建了一套集发掘、培养、孵化及商业化于一体的支撑体系,使有才华的主播能够出干货、随体系一起成长。总之,喜马拉雅FM的UGC+PGC模式以及“人人是主播”的理念为全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窗口和实践平台;正如其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余建军[4]所说:“移动音频虽然不能够做到让你延长你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使其更精彩,更有价值。”故而多举措提升音频内容的专业化水平,以保证用户认同度的喜马拉雅FM,可以成为当代大学生有声阅读和实践的良性选择,成为他们学习的窗口和伙伴。

2 基于有声阅读平台喜马拉雅FM的“听+读+写”教学模式

全媒体是指“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通过融合的互联网络、电信网络以及广电网络进行传播,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信息的传播方式。”[5]而全媒体时代下的有声阅读是“听书”“朗读”与“写作”的融合。“听”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接收方式指通过听觉来欣赏作品;“读”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再创造活动;“写”则是建立在听书和诵读基础上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审美鉴赏力的综合输出。基于有声阅读平台喜马拉雅FM的“听+读+写”教学模式和实践,主要分为以下3个步骤:构建课程阅读朗诵平台、打造移动课程资源库和开展产品的创作与推广。

(1) 构建课程阅读朗诵平台

在全媒体时代,每个读者都有自己个性化的想法和需求,构建课程阅读朗诵平台符合媒介融合背景下学生的学习选择。并且,课程组任课教师联合学生打造课程阅读朗诵平台,不仅能提高学生课程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媒体应用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职业导向和教育引导功能。喜马拉雅FM移动平台的应用,首先在手机、iPad或电脑上下载喜马拉雅App,然后注册用户并登录,进入界面后选择“账号”导航按钮,然后进行具体的创作活动,有“我要录音”“我要直播”“我的作品”“创作中心”等模块选择。以录音为例,进入“我要录音”界面后,可选择配乐、添加特效等进行诵读录制,之后试听、剪辑并保存和发布,以构建“我的声音”音频库,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喜马拉雅FM的录音流程

(2) 打造移动课程资源库

根据高校教学开展的实际需要,利用喜马拉雅FM平台资源好、扩展性强和云存储等优势,建设移动课程资源库。课程资源库主要包括基础性课程资源和拓展性课程资源。基础性课程资源主要依托所在学校、国内高校和各种教育机构,包括任课教师、其他高校教师、专家学者的金课音频、微课课件等多种精品资源的共享,比如“名家讲坛”“声临其境”的内容;拓展性资源主要是指广大听众用户(包括在校学生、外校学生和其他网络用户)的学习笔记、课程反馈和资源补充。以商洛学院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8级的“创意写作”课为例,在喜马拉雅FM平台建设了“创意写作课程资源库”,录制了“文学种子”和“美学与艺术”两张专辑,共收录声音31条,100多人订阅,发布音频的两个月来共点播3 000多次,留言评论互动频繁。同时设置“学生作品与创意”专辑,收录学生作品和其他与课程相关的优质网络资源以补充拓展,力求逐步完善“创意写作课程资源库”。

(3) 开展产品的创作与推广

2018年5月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举办的“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的有声教材100篇音频作品首批上线发布,之后又发布了第二批、第三批。覆盖全国1.5亿中小学生和900余万教师的“有声语文教材”,旨在推广标准普通话、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提升语言文化素养。以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为专业目标的商洛学院中文系学生应以此为契机,积极锻炼自己的诵读水平,与学校合作的定点、试点中小学联系,在顶岗实习、入村教学的实践中开展“有声语文教材”的普及工作,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依托平台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共同响应教育部、国家语委等开展的有声教材的推广工作。此外,师生也可自己创作,写出文章、诵读发布或直播演绎,参与到喜马拉雅FM平台的内容生产与运营中来,在“我听”“我读”的基础上“我写”,体验知识付费的生产和消费,盘活平台的“我的”“我听”和“发现”各大板块,充分开掘喜马拉雅平台的学习资源和发展潜力。喜马拉雅FM的版块资源如图3所示。

图3 喜马拉雅FM的版块资源

3 实施效果分析

基于平台开放式、即时更新和云存储等特点,选取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某班级作为试点,应用喜马拉雅FM有声阅读平台开展线上教学,突破了疫情期间师生教学的时空限制,保证了正常的学习进度。首先,要求学生充分学习基础性课程资源内容,在掌握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拓展点播其他精品资源进一步学习。其次,紧密围绕“听+读+写”教学模式,先听课程资源库里的内容,然后通过诵读训练检验学习效果,并进一步鼓励学生动手创作、并转化为音频产品从平台输出,能参与到课程的拓展性资源库建设。最后,鼓励学生做优秀主播,充分展露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镜头表现力和媒体写作能力,体验知识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我们以“现代写作”这门课为例,通过成绩对比,试点班80分以上12人,非试点班80分以上4人,得见试点班的优秀率与良好率明显高于非试点班级。

并且,基于有声阅读平台喜马拉雅FM的“听+读+写”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也给任课教师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收获。其一,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升,在应用中熟悉掌握有声阅读平台的运营和使用,通过建立课程资源库、上传下载课程过程资料,以及课程专辑资源的维护与推广等环节,不断提高自己的媒体应用技术。其二,教师通过对平台云资源的利用共享,开阔了眼界、扩充了知识、更新了思维,了解到新的教学理念,更见识了高校的名师风采,会不自觉地充实自己的专业领域和教育水平。其三,通过开放性的移动云平台,增强了学生与校外学生、教师与同行的交流与沟通,扩大并激活了整个教学行为过程。

4 总结

有声阅读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而基于有声阅读平台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更是对碎片化学习方式的一种延伸。移动有声阅读平台课程资源库中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扩展,弥补了学科化、专业性的学习资料,拓展了课程的知识体系。[6]有声阅读平台与传统教学的结合,混合式教学的开展,线上、线下相补充,可以实现学生课上课下、在校假期整段时间和碎片化时间的无缝对接,有利于学生用户提高学习效率。而基于移动有声阅读平台喜马拉雅FM的“听+读+写”教学模式,得益于平台的开放式课程资源库建设,并且通过班级的试点应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教师的专业素质均有明显改善,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猜你喜欢

喜马拉雅资源库音频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巨人复活传 喜马拉雅
美女冒险家:“翼装”飞越喜马拉雅
必须了解的音频基础知识 家庭影院入门攻略:音频认证与推荐标准篇
基于Daubechies(dbN)的飞行器音频特征提取
给喜马拉雅找找茬
数控加工专业资源库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基于共享资源库的混合式教学考核模式研究
音频分析仪中低失真音频信号的发生方法
高中历史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