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的论视域下桂陶英译研究

2021-12-09林荷娟

陶瓷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纹饰英译名称

林荷娟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桂林,541004)

1 引言

桂陶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凝聚着中国灿烂文化的伟大发明,它是集时代特征、政治文化、风尚潮流、工艺技术、审美等于一身广西“特产”,同时又汇集了书画、文学、历史,同中国传统文化与文明紧密相连(谢志明,2018)。桂陶文本英译意义重大,能够直接影响外国研究者和陶瓷爱好者对桂陶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影响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融。但由于桂陶文本中含有大量专业术语、文化负载词、专有名词、长难句和流水句(例如,陶瓷器型、纹饰、釉彩、制作工艺、出土遗址),翻译难度较大,译文较少且存在质量不佳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从目的论的视角下分析桂陶文本中的难点、原因和英译对策。

2 目的论

20世纪70到80年代德国功能派代表人物弗米尔(Vermeer,H.J.)提出了目的论。该理论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关注的不是字面意思对等,而是通过翻译将文化从一种语言传递到另一种语言,使得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具有预期的交际功能。

目的理论主要分为三大原则:目的性原则,译者的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目的决定,是译者要遵守的首要原则,译者选择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都应该为翻译目的服务,受翻译目的制约;连贯性原则,该原则要求译者注重语内连贯和语际连贯,注重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得译文通顺流畅;忠实性原则即语际连贯,即译文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的程度和形式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程度决定。根据目的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评价译文的标准不再是单一的对等原则,而是看译文是否实现了翻译目的;翻译目的不同,采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也就不同。译者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帮助目的语读者克服语言及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

桂陶文本英译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翻译这座跨文化桥梁,最大限度地减少文化语言和历史宗教等带来的影响,帮助目的语读者了解蕴含于桂陶文本中的文化,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促进中国与各国陶瓷文化交融与发展。因此,译者在做此类翻译应该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以达到翻译的目的。

3 英译难点

桂陶文本翻译是科技翻译的一种,其中涉及专业名词(如曲折纹、交错网纹、拍印纹、敛口、明火叠烧法)、文化负载词(如富、宝、和合、吉利),陶瓷名称(如弦纹双系陶瓿、米字纹四系陶瓮)、长难句和流水句较多,理解和翻译难度较大。再加上桂陶制作工艺纷繁复杂,从原料、品种到釉料,涉及诸多术语,译者必须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陶瓷工艺流程,阅读大量平行文本,工作量大。

3.1 桂陶纹饰英译

桂陶纹饰作为广西桂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信息,寓意非凡(文微,2015)。例如在陶瓷上刻有“富贵福寿”等吉祥语,既蕴含了广西先民内心的美好愿望也反应出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因此,在翻译此类纹饰时,不可望文生义,或者直接选择“直译”或者“音译”,否则易出笑话或产生文化冲突,从而难以达到英译之目的。宋代桂陶纹饰开始以吉祥语的形式出现,例如“富贵福寿”不仅仅是一种装饰,还蕴含了广西古代先民的美好愿望。因此,这类纹饰的翻译译者可以采取保留汉字加注释的方式,译为 “富贵福寿(Prosperity and Longevity)”,既展示了中国汉字文化与魅力,又能让目的语读者领悟到文字的真实内涵。

桂陶纹饰英译主要可分为两种情况:1)已有译文。当译者查到已有译文时,应该查询译文是否权威可取。若现有译文可取,译者可才有现有译文,若译文存在问题,译者可对现有译文作出修改,作出更好的译文(郭佳颖,2020)。例如,“蓝纹”,现有的译文为“basket veins”或者是”basket strip”, 但“蓝纹”主要是表示像竹篮一样的纹饰图案,并不仅仅强调纹饰的条状,因而,这里的“蓝纹”可以改译为“basket pattern”。2)在英语中有对应的表达或具体意象。此时译者可以采用“直译加注释”或者“意译”,从而达到最佳的文化传播效果。

3.2 桂陶器型英译

桂陶文化还蕴含于器型中,每种器型都有自身的构造,而纷繁多样的造型是器物文化术语翻译的重难点。例如“弦纹双系陶瓿”中的“瓿(一种深腹圈足且圆口的盛器)”,这种古代器型改用“瓶”代称,如果直接翻译成“vase”则丢失器型中蕴含的文化韵味,因此,在翻译标题时译者可以采用英译加注释将“瓿”译为“bu(vase)”,如果是翻译文章段落,译者可以将“瓿”译为 “bu( a vase with full legs and a round mouth and a deep belly)。

3.3 桂陶名称英译

陶瓷名称中蕴含的大量信息,将丰富多样的文化信息凝练到最精简的文字中,使得闻者或者观者能够通过名称理解和领悟器物的承载的文化和人类智慧。桂陶名称的信息性也非常强,以最精炼的语言向人们传递作品的各种信息,使人们感知和理解其中承载的丰富文化(邓宏春&童琳玲,2015)。桂陶名称英译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帮助目的语读者了解桂陶名称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陶瓷文化融合与发展。但是陶瓷名称英译绝非易事,特别是外行的译者,需要通过阅读大量的平行文本和相关的书籍,查阅名称的内涵和由来。例如“米字纹四系陶瓮”,这个名称中只有一个“米”,单看名称难以想象到器物上布满了“米”字。名称中含有纹饰器型和功能,译者应该在翻译时考虑原语和目的语的差异,英文不应按字面顺序翻译,应该适当调整,按照目的语的表达习惯翻译。因此,应该将其翻译为“Pottery Urn with Four Ears and Patterns of Chinese character of“Mi”,采用“pattern”的复数形式。

3.4 专业术语英译

桂陶生产过程涉及涉及不同的技术、制作流程和专业术语。理解是翻译的重要前提,因此理解陶瓷文化内涵是陶瓷英译的重要前提。要是对桂陶生产工艺了解较少,译者可以参考平行文本,否则桂陶翻译工作将寸步难行。例如“挑选好泥料→风化→压滤→真空练泥→陈腐→手工拉坯(压坯)→修坯→雕刻→烧成→打磨→抛光(根据产品要求不同可不抛光)”,汉语中喜欢用动词描述生产过程,起到强调作用,但是英文用名词较多,因此“Selection of good clay materials→ weathering→pressing and filtration→vacuum pugging→clay storage→hand throwing (pressing)→refining→carving→firing→g rinding→polishing (according to differ ent product requirements)”。

此外,桂陶釉料也涉及大量术语,运用象征或者隐喻的方式展现了民族精神和民族风俗,因此值得在英译时挖掘,但是同时也有诸多专业术语也给桂陶文本带来挑战,例如“月白釉”和“玳瑁釉”。“月白”并不是一种纯白色,而是一种近似淡蓝色的颜色,因为古代人们认为月亮并非是白色的,因此“月白”可以音译加注释翻译为 “Yuebai (bluish)”;同样“玳瑁釉”可以看作“玳瑁色的釉”,可以参照“玳瑁色猫”的英文“tortoise-shell cat”,将其译为“tortoise-shell glaze”。因此,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切不可望文生义,因查阅并参考相关平行文本。

4 桂陶英译策略

综上所述,翻译难点主要有主观和客观原因,而大多可以通过译者的努力解决问题,正如翻译目的论中提出的译者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创造最佳译文,因此本文将从译者的角度出发,创造性的提出对应的翻译策略。

首先,译者应该了解语言文化差异。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不同的文化历史造就不同的人文心理和价值观念。一个民族的文化在本民族中的有着非凡意义的语言表达可能在另一种语言中可能意义不大甚至可能是禁忌语。同时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事物产生的联想和情感观念会迥然不同。因而,倘若译者在翻译时未将上述差异考虑其中,往往会导致翻译失效。

其次,译者应该拓宽知识面。译者如同建桥师,翻译宛如一座座沟通两种语言文化的重要桥梁。桥梁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桥者的设计,正如译文的好坏有赖于译者的能力和水平一样。博物管陶瓷名称英译中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译者职业素养和道德素质不高,双语表达和理解能力有限,对陶瓷文化了解不透彻,知识面较窄。此外,翻译过程是从理解-分析-输出(表达)的过程,在输出的过程中,译者态度不严谨,校对不认真往往也会导致译文质量低下。

再次,译者应该以翻译目的为向导。根据翻译的目的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尽可能保留原文中的文化信息,达到翻译传播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的目的,同时注释是对音译的内容进行补充说明,能够使得目的语读者通过注释了解原语的陶瓷名称内涵。因此,这样的翻译方法具有一石二鸟之功效。

此外,译者应该增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态度。译者应该有精益求精、不断进取和拓宽知识面的精神,努力增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同时译者应以认真严谨的态度从事翻译工作,在翻译之前认真阅读原文中的难点重点及文化词汇和专有名词,翻译时认真查阅资料,参考相关的平行文本,最后认真校对译文,以实现陶瓷名称译文统一、减少拼写错误、漏译和误译。

5 结语

在中国文化加速走出去和全球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桂陶英译是促进中华文化跃迁之举,也是展示中国人的智慧文明和审美追求、促进国际间文化交融的重要举措。本文探究桂陶文本英译存在的难点及其原因,并从目的论角度提出相应的建议,让译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希望有助于桂陶乃至中国陶瓷文本英译质量和数量的提升,促进中国陶瓷文化转播。

猜你喜欢

纹饰英译名称
带状纹饰的类型
蜡染的纹饰探讨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雕漆纹饰的修复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