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视角下高校体育社团发展长效机制的建立
2021-12-09左雄伟
文 / 左雄伟
阳光体育运动的本质便是推动广大青少年进行身体锻炼。身体锻炼可根据侧重点不同分为物质部分锻炼和劲射部分锻炼两类,一般情况下,常见的体育锻炼行为给均属于物质部分锻炼,其中的“物质”主要指体育锻炼活动中涉及到的体育锻炼器材和专业设备等。而精神部分锻炼活动则更抽象,主要是指在开展体育活动锻炼过程中,为了保证活动顺利实施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宣传普及的体育思想知识及体育文化等内容,而这一部分内容也是当前高校体育锻炼中最常忽视的一部分。
1 “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
阳光体育运动的提出与时带发展和社会背景有直接联系,提出的基础是对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对于青少年而言,只有每天坚持运动,才能保证自身身心健康,进而为我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提供更多助力。具体来看,阳光体育的内涵便是切实以提升身体健康为目标,积极推动体育活动多元化发展,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使得学生主动接近自然,热爱体育,从而为身心健康发展夯实基础。也就是国家为切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广泛参与体育运动,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一项活动。“阳光体育”运动以“健康、运动、阳光、未来”为宣传口号,以推动体育活动为依托,研究促进中国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1]。
2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对于高校的意义
对于高校而言,最根本目标是为国家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为社会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自从国家成立各所高校开始,人才培养一直是最根本的职能,随着社会法善,在经济、科技的支持下,各行各业对人才的定义标准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调整,现阶段,有效提升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人才核心竞争力成为社会对高校的新要求,而身体素质也是综合要求之一。体育活动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也忽视地培养学生活力、培养分散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同时通过参与体育运动,间接地提高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激发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为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环境。高校体育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整体体育教育中体系中的关键。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教学重点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主,多是以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为基础,而在高校教育体系中,不仅包括体育锻炼也需要助力学生构建完善的体育意识。但从实际来看,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在此方面均有所欠缺,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很多公共体育课在学校教学体系中处于被忽视状态,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也极其敷衍,这导致体育教学难以发挥充分作用。但此种局面存在很大弊端,体育活动除了能提升身体素质外,还可以适当地调节学生情绪,陶冶学生情操,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积极面对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更能在活动中培养团结协作、交流沟通能力及公平、公正精神,通过体育锻炼为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和适应社会能力等。在此阶段,在高校阶段,对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体育活动的爱好程度及体育能力强弱等有终身价值。因此,在高校中积极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有积极意义[2]。
3 现阶段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阐述
3.1 高校体育社团的特征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体育教育体系不断发展进步,其一直是以“课程”为核心进行构建,通过课程的开展和革新,推出新的教学模式助力教学目标完成,保证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实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该种模式对高校体育工作规范性发展提供支持,为高校体育教育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时代进步,该种教育体系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群体的需求,尤其是当前的00后一代,其对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的需求较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阶段,高校体育教育体系中,体育社团承担了很多体育教育任务,逐渐成为高校中重要组成,且深受学生青睐。同时高校体育社团是高校学生社团的重要部分,其本质是经过相关部门批准,获得许可之后,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学生自行组织形成的一种非正规群众性组织,其管理较为松散,不具有强制约束性,以个人意愿为基础。成立初衷是增强大学生体育活动娱乐性体验,扩大学生交友范围,社团虽然是群众性自发组织,但形成一定规模后,其内部也会有明确的分工,例如策划部、活动部、裁判部、宣传部、外联部等,所有岗位均有学生担任,大多数活动由学生自行组织,高校体育社团的成员可能分别来自不同的专业,日常由于多种因素很难有机会合作,甚至可能没有相互认识的机会,但社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在社团活动中,通过自发组织、自行管理、自发服务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也助力学生提高交流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个性的平台,充分尊重学生自我发展需求。
3.2 高校体育社团的活动形式
结合当前时代发展,目前高校的体育社团活动日益丰富,形式愈加多样化,同时随着国民经济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大众多体育活动的关注度也得到大幅度提升,这为社团的发展和扩大提供了基础。具体来看,高校体育社团形式主要包括三种,分别是学生自发组织、教师兼职领导及教师专职领导。在师生合作、协力配合模式下,高校的体育社团活动形式呈现多元化发展,活动种类不断增加,现今有球类如排球、足球、篮球及并乒乓球等、跆拳道、武术、定向越野、登山、轮滑等,这些社团不定期地举办各种形式比赛,邀请相关名人作为嘉宾参与座谈会,或者组织社员观摩高水平体育竞赛等,这些活动有效扩宽了学会说呢过知识面、开阔了学生视野,并激起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自身对体育文化和体育知识的理解,这对于学生日后生活学习发展有深远影响[3]。
3.3 高校体育社团发展长效机制的构建
“长效机制”主要是指促进事物以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为基础,可促进其长期保持正常运行发展,从而实现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从实际应用角度分析,该机制不是一劳永逸的,想要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同样需要随着时间、条件等变化而进行调整优化,使其符合实际发展需要。想要建立长效机制需要遵循以下三部分要素进行,其一需要制定完善科学的制度规范,其二需要明确行为主体,围绕核心设置相关制度。其三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为机制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只有满足上述三个要求,次啊能保证构建的长效机制具有实际意义。
3.4 构建高校体育社团长效机制的要素分析
结合上文可知,体育社团是高校开展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也是未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当代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并逐渐养成“终身锻炼”习惯,激发更多青少年的体育兴趣,想要构建长效机制,需要结合高校社团实际运行模式,深度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学生是主体,并灵活地制定科学可行规范制度,为各项活动开展提供指导,同时高校体育社团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其经费问题一直是限制社团行为的关键,除此之外,参与者的参与动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都会对社团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制定规范制度有重要作用,而社团基本情况也是影响制度构建的因素,如此就形成了循环,上述内容均为构建长效机制的不可或缺因素[4]。
4 现阶段高校体育社团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4.1 管理制度不健全,活动管理缺乏规范性
很多高校的社团受到校团委直接领导,但由于事务繁忙,社团数量、社团队伍庞大,实际上很多活动仍基于学生为主体,教师仅仅提供些许意见,另外当前对社团成立管理较为宽松,只有符合条件便能成立社团,这导致社团数量愈加庞大,这些因素使得管理面临更多挑战,另外社团准入、撤销机制不严谨,部分社团缺乏完善的监督和评价体系,部分社团运转机制存在问题等,这些都会限制社团的正常运行。
4.2 体育社团干部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高校体育社团中社团干部具有关键作用,虽然部分社团是由校团委直接领导,但很多内部事务都是由社团干部执行落实,例如正副会长及常务部长等,一般的会员只是充当开会、活动的“观众”,很少有参与具体事务的机会。这对社团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有了更高要求,目前大部分社团干部都秉承为大众服务意识,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为大众提供帮助,但也存在部分人员功利心较重,很多均以个人思想为主充分展现“甩手掌柜”的本质,这使得社团凝聚力不断下降,最终分崩离析,更有甚至,部分团体沾染了社会上的“小团体”意识,大搞朋友圈子,这对于社团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5]。
5 促进高校体育社团实现构建长效机制的发展策略
5.1 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充分分析高校社团发展面临的困境,从而针对性地提出些许应对策略。首先建立健全社团规章管理制度,实现社团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每所高校应充分结合本校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制定明确、详细的社团管理规定,校团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为社团的发展提供助力。其次学生加入社团之前,需要引导学生查看社团相关管理制度,并明确本社团的成员义务和权利,以及内部各项奖惩制度和财务管理体系。再次,校团委需要协助社团制定内部规范,帮助社团构建完整的组织结构。最后严格把控社团成员认知,对于不能按照社团的要求参加活动的成员应及时予以劝退或开除。同时对于社团的各项经费定期进行展示,对于收费标准等及时进行公布,如此,才能保证社团获得健康发展。
5.2 扩大宣传夯实社团健康基础
健康的校园环境是提高体育社团发展的基础,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各种渠道,例如校园广播、校园宣传栏等,积极推广体育社团,并发挥管理优势,促进各社团进行公平竞争,日常发展中督促社团加强内部建设,社团干部提升自身实力,纯洁社团队伍,使它们长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同时实力充沛的社团可建立自己的宣传部门,组建宣传部,专门负责对外宣传事务,这不仅可以增强社团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还可以加强各社团间的信息沟通,使社团间更加及时准确的增进了解[6]。
6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详细阐述了“阳光体育”的内涵,并探究了当前高校体育社团发展中开展“阳光体育”的意义,结合高校实际情况,阐述体育社团发展现状,最终结合存在的不足,提出几点促进高校体育社团长效机制建立的策略,以期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更多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