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优质长粒型粳稻新品种垦育25 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21-12-09杜琪耿雷跃邹拓张薇孟令启李建广韩民利张启星
杜琪 耿雷跃 邹拓 张薇 孟令启 李建广 韩民利 张启星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唐山市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唐山063299;*通讯作者:nkszqx@163.com)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水稻创新团队在分析前人理想株型基础上,设计了结合杂交稻优势与常规稻优点,在保持穗数、穗粒数和高结实率前提下,通过提高粒重获得产量突破的株型育种模式,以此为目标开展水稻理想株型种质遗传改良研究[1-3]。利用杂交优势随世代递减规律,采用复交F2分离强优势世代精准单株(穗)选择,结合花培、分子标记、逆境胁迫表型鉴定相结合的选育方法,选育出水稻新品种垦育25。
1 选育过程
2012 年以高产耐盐品种津原89 为母本,高产抗病品种垦育60 为父本杂交。2013 年以耐盐优质品种垦育 88 为母本,(津原 89/垦育 60)F1为父本复交,同年11 月海南种植复交后代,收获复交F1种子。2014 年种植F2代株行,同年8 月根据育种目标选择优良单株进行花药离体培养,花培苗于12 月到海南单株种植,收获10 个优良株系。2015 年进行单株种植,选择田间表现群体整齐一致、农艺性状稳定、熟期偏早、无病害、丰产性好5 个株系收割留种,其中一株系表现大穗、千粒重高、丰产性好、抗倒伏性强、米质优,命名为“垦育25”,同年11 月在海南进行种子扩繁。 2016 年和2017 年进行耐盐性、产量、品质、抗病性比较试验,2018 年和2019 年参加河北省水稻区域试验,2020 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稻 20200002,品种保护号:20191000188)。
2 特征特性
2.1 主要农艺性状与形态特征
全生育期175 d,株高114 cm 左右,株型紧凑,叶片上举,弯穗叶下禾;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群体整齐度好,抗倒性强。一般有效穗数22 万/667 m2,每穗粒数110~130 粒,结实率92.0%以上,千粒重29.5 g,长宽比2.1,为优质长粒型品种。适宜在河北的唐山、秦皇岛、保定、天津、山东东营作一季稻插秧栽培。
2.2 产量
2018 年参加河北省水稻区域试验,平均单产673.8 kg/667 m2,较对照垦育38 增产15.2%,产量居11 个参试品种第 1 位;2019 年平均单产 715.2 kg/667 m2,较对照垦育38 增产8.1%。2019 年参加河北省水稻生产试验,平均单产708.6 kg/667 m2,较对照垦育38 增产8.0%。
2.3 品质
2019 年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糙米率82.3%、整精米率65.9%、长宽比2.1、垩白粒率18%、垩白度5.0%,透明度2 级、碱消值7.0、胶稠度60 mm、直链淀粉含量17.3%、蛋白质含量7.40%,米质达国标优质3 级。
2.3 抗逆性与抗病性
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依据NY/T 3692-2020 鉴定,垦育25 全生育期耐盐能力强(0.3%~0.4%)。根系发达,田间缺水时植株生长表现出明显优势;后期活棵成熟,耐寒性强,高抗倒伏。据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鉴定,2018 年稻瘟病综合指数5.5,损失率最高级5 级,抗条纹叶枯病;2019 年稻瘟病综合指数2.5,损失率最高级1 级,抗条纹叶枯病。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育秧及种子处理
4 月中旬进行种子消毒处理:使用杀螟·乙蒜素和氰烯菌酯浸种96 h 或用甲霜灵拌种。由于该品种千粒重较大,盘育秧播种量控制在150 g/盘(干种)。插秧前2~3 d 使用氯虫·苯甲酰胺防治潜叶蝇等虫害。
3.2 插秧及水分管理
当秧龄达到3.5~4.5 叶时进行机插秧,行距30.0 cm,株距16.0~18.0 cm,每丛5~7 苗。插秧后灌水3~5 cm 缓苗,分蘖期3 cm 左右水层利于分蘖,分蘖后期至穗分化前搁田5~7 d,穗分化后至灌浆前期保持3~5 cm 水层,灌浆中、后期干湿交替以保持根系活力。插秧后如遇低温或大风,灌深水护苗以防秧苗出现障碍性冷害或漂秧。
3.3 肥料管理
每667 m2本田随耙地机施高效缓释肥40.0 kg,缓苗后施尿素5.0 kg,7d 后施尿素7.5 kg 促早发分蘖,10 d 后再施尿素7.5 kg,在水稻主茎小穗0.5 cm 时施入尿素5.0 kg 和硫酸钾7.5 kg 作穗肥;在水稻穗期随病虫害防治喷施0.3%浓度的磷酸二氢钾作粒肥。
3.4 病虫草害防治
插秧前后注意封闭除草。5 月下旬注意防止潜叶蝇、稻水象甲。垦育25 生物量大,封垄早,注意观察纹枯病,在其发生初期喷药防治;6 月下旬至7 月下旬注意防治二化螟;破口期注意防治稻瘟病,如穗期气温高、湿度大,隔7 d 再施药1 次。
3.5 注意事项
氮肥施用坚持“前重后轻”原则,尤其是分蘖期重施氮肥,以保证单位面积穗数;适量施用硅肥,利于增强水稻的抗倒性、抗病性,提高产量,改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