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白色污染”治理中的机械回收技术推广现状与发展建议
2021-12-09蒋寿娟
蒋寿娟
( 呼图壁县农业农村局,新疆 昌吉 831200)
1 农田覆膜播种
现代节水农业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地膜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应用频率的不断加大,但是由于多年来地膜未能合理应用,导致白色污染情况的加重,影响了农田的再生利用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地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农业增收增产效果越来越显著,但是其所带来的白色污染情况也在不断加剧,农田地膜的大规模使用带来的污染已经是农业产业发展中影响因素的重要类型[1]。有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农作物产量与其覆膜率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关系,但是随着覆膜量的不断增加,部分农作物的产量出现了逐渐下降的情况,由于残膜污染情况的加剧,在土壤中的大量存在对于土壤自身的环境质量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有相关调研显示,小麦种植中残膜清理不善,导致产量下降2%~3%左右,相应环境下玉米的产量下降10%左右,棉花的产量下降程度则高达10%~23%。就具体的棉花种植情况分析来看,如土壤内的残膜残存量达到了3.5 kg/667m2,导致棉花种植时产量减产15%左右[2]。由此可见,白色污染情况的发展以及加剧对于农田再生利用产生的影响已经非常严重,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业经济水平和经济价值的不断提升。白色污染如何治理、谁来治理,已经成为当前农业可持续建设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 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现状
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在当前农业种植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回收方式主要有2种,即旱地玉米残膜机械化回收以及棉田耕种前残膜机械化回收,棉田工作前机械化回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主要是将秸秆还田与搂膜操作同时进行,可通过相关联合作业机的运行来一次性处理,实现对于棉花秸秆的粉碎抛洒、残膜的膜边收拢以及细膜等处理。此类联合作业的实施能够一次性完成秸秆还田以及残膜的收容,且后续不需要再次进行秸秆的打秆,在回收的过程中实现自动卸膜,其自身的机械作业技术以及联合作业水平均比较高,在南北疆地区棉花种植中的应用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整体示范性应用价值较高,可在未来棉花种植产业发展中进行广泛地推广。玉米地残膜回收机械技术的实施能够通过该机械设备的应用,实现对于分离膜杂物的操作,降低残膜缠绕以及脱屑的问题,其实际应用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推广效果,并且整体应用效果比较好,基本能够达到80%以上的回收率,有效节约了种植成本,且能够在大范围地区进行机械化残膜的回收[3]。
3 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增产增效情况
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能够同时完成多项作业的操作,对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以及产物回收率的增加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农作物种植、施肥、田间管理等各个环节中的应用,均能够实现对于残膜的有效处理,对于农产业增产增收也有显著帮助,对于土地内残留残膜的去除量较好,也能够有效实现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对耕地的保护。
4 残膜机械化回收的技术要点
4.1 秋后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
秋季农作物收获完成之后的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主要指的是在秋季农作物回收之后以及土地耕整前进行残膜的回收处理。北方地区此时残膜回收的要求比较高,可以将其与灭茬和耕地整地作业进行联合操作,能够实现80%以上的残膜回收效果。
4.2 作物苗期(浇头水)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
作物苗期进行残膜机械化回收,主要指的是在农作物生长之苗期阶段过程中通过相应农艺技术以及机械设备的合理应用来实现对于残膜的回收,可以将浇头水之前覆盖的地膜进行接触,已为后期的中耕除草、施肥灌溉工作的开展提供便捷的环境。此类情况下进行地膜的回收,能够增强地膜的回收效果以及提升回收量,主要是由于此时期地膜的使用时间并不长,很少会出现老化等情况,其自身的强度以及韧性较好,进行回收时的整齐度较高,此类回收方式主要应用在棉花以及玉米的种植之中。
4.3 耕层内残膜机械化回收(轻捡)技术
耕层内残膜机械化回收主要针对的是耕层内部的残膜轻检,可将往年耕地层内的残渣进行清除,捡拾可与春耕或者秋耕整地作业配合进行实施,常用的机械设备主要为搂膜齿的犁和耕整机等机型,能够实现对于地表以及工程10 cm内残膜的捡拾以及集中搂取,当年残膜的回收率能够达到历年残膜残存量的20%以上,不同农作物以及不同区域环境的种植差异比较大,在实际残膜回收方面,需要根据实际种植情况以及种植作物类型来进行回收机械技术的合理选择。
5 结语
综上可知,地膜的大量使用,对于农作物产量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地膜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残膜大量存在的情况会给农作物的健康生长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还需要对残膜回收技术进行不断地优化和调整,机械化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为残膜的回收提供相应的机械支持,在实际选择时,需要根据实际耕作情况进行相应机械设备的合理挑选,以保证残膜回收质量以及生态环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