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垃圾分类背景下北京市高校学生绿色消费行为研究

2021-12-09王斯彤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32期
关键词:消费行为问卷分类

王斯彤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0124)

引言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发展始终是我国的第一要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化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在“五大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理念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在保证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向前推进的同时,要注重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于有限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垃圾分类政策就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提出的。从2019年起,我国开始正式推行垃圾分类试点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司法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体系的意见》[1],标志着绿色消费相关法律体系也正在逐步完善,并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并改变居民的生活方式。

由于我国有关垃圾分类的相关政策在近年来刚逐步出台,所以国内关于垃圾分类的相关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对于广大居民群体[2]还是大学生群体[3],都尚处于探索时期,存在着待解决的问题;而国外开展垃圾分类的时间更长,在该方面的研究也更加深入,研究内容也更加具体到特定行业的特定方面[4]。

相较于广大公民群体,大学生群体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高,并且群体受教育平均水平较高。由于该群体的意识形态对未来我国居民的意识形态有较强的引领性作用,因此,本文选取了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在该领域过去的研究中,多数学者都侧重在从不同角度对于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意向和行为进行研究,而关于垃圾分类行为对绿色消费行为影响的研究关注较少。另外,由于没有相应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前人的研究大多基于调查的行为预测,通过理论分析讨论得到结论。但由于缺少真实的政策环境,研究仍然存在不足。本文在北京市出台垃圾分类政策前期和初期两个时间点发放两张问卷,在政策的支撑下开展研究,较之前研究有了政策实施基础,有利于揭示政策实施对消费者绿色消费的影响作用。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分析大学生当下绿色消费现状,其次对比分析垃圾分类政策推行之前和推行初期两段时间大学生群体绿色消费行为变化,最后根据调查得到的具体情况对高校学生绿色消费行为实践推广从学校、社会和国家层面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

一、垃圾分类政策背景下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分析

调查开始前正值垃圾分类政策推行前的预备阶段。为探究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对于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程度,研究中分别在北京市垃圾分类政策推行前期和初期开展两次调查,调查对象是北京市高校大学生。两次问卷中有相同问题重复出现,旨在通过两张问卷反映出来的数据的差异对比,反映政策实施对于个体行为的影响,除此之外也在第二张问卷中增添了新问题,进一步调查垃圾分类会否对于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产生影响的原因所在,进而给出建设性意见。调查问卷中涉及的问题包括垃圾分类政策推行现状,受访者的日常绿色消费实践情况、对于绿色消费的认知程度、对于绿色消费推行的态度看法等。第一次问卷调查共计收集110 份有效调查问卷。其中,男生样本共计53 份,占总体的48.18%;女生样本为57 份,占总体的51.82%。第二次问卷调查共计回收了121 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样本共计65 份,占总体的53.7%;女生样本共计56 份,占总体的46.3%。

(一)垃圾分类政策在校园内实施现状分析

截至问卷收集时间,在受调查人群中仍有25%的人表示虽然已经处于垃圾分类政策推行的初期阶段,但是自己所处的地区仍然未开展垃圾分类。这表明当时垃圾分类并未按照计划如期在北京市全面推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疫情防控迫在眉睫且耗时耗力,所以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行就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进而导致有些地区对于政策的落实还有待提升。

在垃圾分类推行的初期,对大学生生活产生最大影响的是垃圾桶的数量有所增加,这可以说明在政策强制性的要求下,多数人已经积极响应号召开始进行垃圾分类,还有少部分人表示会在生活中选取较为轻便包装的商品、减少囤货数量以及减少整体的垃圾数量,具体如表1 所示。另一调查数据显示,59.26%的人表示会因为垃圾分类的实施而减少购买易产生大量不好分类垃圾的商品,从另一种角度说,垃圾分类提高日常垃圾处理的工作量和操作的复杂程度,所以消费者也会逐渐倾向于购买轻便包装的商品。这说明垃圾分类已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人们也在进行垃圾分类难易程度这一因素的影响下而逐渐倾向于绿色消费。

表1 垃圾分类给生活带来的改变

(二)大学生绿色消费现状分析

1.大学生绿色消费认知分析

关于绿色消费相关知识的获取途径,七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绿色消费的有关知识来自学校的教育以及各大媒体平台的推送,具体如表2 所示。说明我国不断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进程已经初见成效,通过学校对于相关理论知识的教授,可以让学生从较早年龄开始接触有关生态环保、低碳消费等方面知识。另外借助社交平台手段宣传绿色消费相关知识可以有效利用零散时间加深其印象,也可以促进宣传效果。

表2 绿色消费相关知识的获取途径

调查数据显示,当大学生在社交媒体平台看到绿色消费相关知识宣传的消息时,虽极少会选择直接忽略,但始终仔细阅读的人也只占少数,大多数人则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浏览,具体如表3 所示。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知识对人脑的刺激频率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果。而媒体平台由于其特有的传播方式,更容易做到利用新颖有趣的知识宣传持续让读者加深记忆,也说明提高科普宣传知识的趣味性和创新性对于提升宣传效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面实施营改增主要是为了配合供给侧改革,降低企业税负。对于小规模企业来说,营改增使其上缴税款的税率降低,税负的降低也是必然。而自2016年5月1日酒店全面实施营改增以来,增值税率的高低不等同于实际税负。营改增对酒店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税负和成本两个方面:

表3 媒体平台上看到相关知识宣传的态度

但是,无论是从问卷中对于受访者一些日常行为的调查,还是从受访者对于自己认知程度打分情况来看,这种了解程度都还是处在一个较为浅层笼统的阶段。也就是说,大学生在过去或多或少都对于绿色消费行为形成了一个较浅层次的认识,但是这种认识并没有形成知识体系。对于自己绿色消费相关知识的理解认识程度,近八成受访者自评得分为三分或四分,只有十分之一的受访者自评为五分,说明距离能够顺利熟练开展垃圾分类和将绿色消费观贯彻到日常生活的消费中,还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2. 大学生日常绿色消费实践情况分析

通过问卷数据分析得出,大学生平均每月生活开销与所在年级存在相关性关系,这反映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自身消费需求会逐渐增加。但相较于社会居民群体,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结构较为简单,主要集中在生活必需品、学习用品以及娱乐消费三方面。在问卷中主要设计了两类问题来从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反映大学生日常绿色消费的实践情况。一是在校期间每月在食堂打包外带情况和每月订外卖情况,从次数来反映大学生对于一次性餐具的消费情况,进而侧面反映大学生的绿色消费行为实践情况。二是在问卷中罗列出一些日常生活中良好的绿色消费行为习惯,直接反映大学生的绿色消费行为实践情况。

对于大学生来说,日常消费中餐饮的消费占据较大比重,选择食堂外带和在学校订外卖都是普遍现象。据统计,从不在校订外卖的人仅占8%左右,从不选择食堂外带的人占20%左右。无论是外卖还是外带,都会产生不少垃圾,如外卖餐盒、一次性筷子、塑料袋包装等。不同餐盒的材质不尽相同,并且餐盒中还可能残留未吃完的剩饭剩菜,这都会给垃圾分类工作带来不便。两张问卷反映出来的数据波动不大,不过相较而言,自垃圾分类政策实施之后,整体上反映出来订外卖和食堂食物外带的频率都略有降低,具体如表4 表5 所示。但是在另一个问题的调查中,58.68%的受访者对于垃圾分类会减少外卖和外带次数这种观点持否定态度,表示还会保持原有的外卖外带频率;不过仍有近半数人表示会因此减少外卖和外带的次数,从而节约一次性餐具。在政策实施之初这样的改变已十分乐观,但这也证明在影响外卖外带的因素中,垃圾分类或许并不占最主要地位。该结果虽然可以说明大学生对于绿色消费行为的了解和实践仍需进一步提升,但也不能否认一些其他因素会对大学生做出环境友好型消费行为进行干扰,如因突发事件导致无法按时在食堂用餐、想吃的食物种类在食堂无法买到而不得不订购外卖等问题。

表4 每月食堂外带次数变化对比

表5 每月在校订外卖次数变化对比

通过两次问卷的数据反映出来的总体情况为可以对大学生绿色消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调查生活中良好的绿色消费行为习惯时,数据还是反映出了一个较为乐观的现象,近九成受访者可以做到出门随手关电器、在学校日常使用自备水杯,七成以上的人可以做到双面使用纸张以及刷牙洗脸间隙关闭水龙头,但只有不到三成的人能做到点外卖时不要一次性餐具,大多数人还是更习惯于使用纸巾擦眼镜,并且不习惯用自己的饭盒打包食堂饭菜。这都反映出,大学生在选择是否绿色消费时,生活便捷度是一个较大的干扰因素,在进行消费行为决策时考虑便捷程度要优先于考虑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具体如表4 所示。这样的情况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环保意识和自律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

表6 日常生活行为的实践情况

3.对于绿色消费政策评价的分析

对于问卷中罗列的四种绿色消费行为的阻碍因素,除超半数受访者认为“校园绿色氛围不足、宣传力度不足”之外,受访者选择其余几个因素的比例大致相同,具体如表7 所示。这说明,绿色产品价格昂贵、大学生绿色消费知识欠缺和个人自制力较弱这三种因素对于绿色消费行为的阻碍程度几乎相同,也从侧面说明加强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并非轻易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国家政策、学校教育、相关管控和个人提升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状态。这一结果对于推广建议的制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表7 绿色消费行为的阻碍因素

(三)垃圾分类对绿色消费的影响

在调查中,近九成的受访者表示如果从小被灌输垃圾分类的理念,那么在长大后则更易于养成绿色消费行为习惯,并且近八成人都认为垃圾分类政策可以促进绿色消费行为,这能看出多数人对于将来大范围推广垃圾分类政策以及人们形成良好的绿色消费行为习惯都持有较为乐观的态度。因此,只要保持对于垃圾分类政策的积极推进作用,以大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进行推广,绿色消费行为的全民推广就将会指日可待。

二、加强大学生绿色消费的对策建议

我国进行绿色消费的推广普及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需求,也是我国平衡经济与环境之间关系以谋求共同发展的需求。目前北京市还处于垃圾分类政策实施的前期阶段,又由于突发疫情对于政策落实的较为严重的影响,导致其大范围推行普及还需较长时间,人们消费行为和观念逐渐向环境友好型消费转变也仍然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大量努力。

绿色消费是绿色观念推广的一场深刻革命,代表着更加健康的消费观、发展观和价值观正逐渐成为主流。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为了更进一步推进我国垃圾分类工作以及绿色消费观念的推广,针对问卷反映出来的绿色消费推广过程中的问题,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高校学生绿色消费行为实践推广提出建议。

(一)进一步宣传绿色消费的观念

只有社会公众在思想上认识到绿色消费对于每个公民的重要性,绿色消费的推广与普及才能够顺利开展;只有让绿色消费意识深入人心,才能够真正在社会公众的心中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并积极投身于建设良好绿色社会之中。

大范围落实绿色消费行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社会公众的全力支持,绿色消费的理念需要通过广泛宣传才能深入人心。然而,在高校广泛开展绿色消费的阻力很多,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学生自身的态度。因此,高校应该加大对于绿色消费理念的宣传:定期开展普及绿色消费相关知识的讲座和活动,并设置一定奖励机制,激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垃圾分类以及绿色消费;创立致力于推广绿色消费的社团,与校外相关组织合作,通过发放宣传册、参加校外活动等方式,提高社团在校内的知名度,吸引更多同学参与其中,加强学生对绿色消费的认识。此外,高校也应提高绿色消费科普宣传知识的趣味性和创新性,与校内社团合作,如微电影社、摄影社等,丰富绿色消费理念宣传的方式和内容,从而使活动收到更显著的成效。

而另一方面,政府应在初等教育中继续加入关于垃圾分类和绿色消费的内容,使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绿色消费意识,更有益于日后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同时,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如动画等形式,再辅以名人效应,邀请各领域的知名人物协助宣传,提高公众了解绿色消费的意愿。

只有提高全民垃圾分类和绿色消费的意识,才能为平衡经济与生态的关系提供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有效促进全民的绿色消费行为。

(二)加强绿色产品研发,扶植绿色产业发展

开发绿色消费产业必定消耗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开发绿色消费产业风险大,成本和失败率与一般产品比较而言更高。为鼓励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政府需要从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支持。

为了尽可能地提供合理支持,应按照可降解年限、是否可重复使用等指标制定绿色产品等级划分标准。依据该划分标准将企业划分为若干等级,并分级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支持或政策优惠。对此,政府需要建立一个易于操作且正确的评估标准。要对绿色产品所需技术、设备及资金等方面进行专项调查,通过专项调查的方式获得原始资料,即开发绿色产品所需要的数据。加强开发绿色产品的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以不断实践为基础,检验开发方法的可操作性和技术的科学性,从而达到国内绿色产品划分标准的统一,实现绿色产业合理规划管理,降低绿色产品价格,进而提高绿色产品的普及程度,进一步推广绿色消费行为。

(三)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垃圾分类监管力度

目前我国开展绿色消费存在许多困难,而垃圾分类实施中也存在制度上的空缺。步入21 世纪以来,环境恶化问题在国内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垃圾分类和绿色消费行为须越来越被公众所重视,而相关法律、法规则亟需进一步完善。推行绿色消费行为,迫切地需要我国绿色消费理念的推广和垃圾分类制度的完善,需要全体公众坚持底线思维,明确红线标准,才能有效推广绿色消费理念,建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实现全民垃圾分类。

全面发展绿色消费,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加强垃圾分类的监管力度。政府部门应制定明确且详细的垃圾分类条例,并设立专门的部门监督社会公众严格执行,督促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以及强化绿色消费观念。建立健全垃圾分类推广工作的各部门协调机制,成立多部门参与的垃圾分类及全民绿色委员会,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绿色制度和垃圾分类标准;另外,要实时对于政策实施效果进行监管。对于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案例,但不可完全照搬照抄,要根据我国特有的国情和已施行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

同时,高校也应根据政府部门所制定的相关制度,在设置足够的分类垃圾桶的前提下,加强监管力度;制定严格的奖惩机制,以此来改善高校学生普遍垃圾分类意识和自制力较弱的问题。

三、结论

通过对两张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可知,大学生如今已经形成对绿色消费的一定认知,但并未深入透彻了解,也尚未形成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加强。而对于绿色消费的实施情况,基本的意识形态会使其表现出绿色消费的行为倾向。但是,受限于便捷程度等因素,绿色消费行为的实施还有待加强,并且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以及学生本身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整体情况的普遍提高。

虽然在此次调查中并未反映出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行对绿色消费行为的明显促进作用,也确实存在客观不利因素阻碍了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行,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受访者还是倾向于垃圾分类会对绿色消费产生促进作用这一看法的,具体的影响还有待随着政策的持续推广和研究,而进一步深入而仔细考证。

在调查中还发现,多元化、创新性的宣传方式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绿色消费意识,所以在学校层面要继续宣传绿色消费观念;在文献阅读中发现,国外绿色消费效果良好,很重要的原因是绿色产业发达,所以在社会层面要鼓励扶持绿色产品的研发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在当下的政策背景下,由于仍处于政策颁布的初期,相较于西方垃圾分类政策和绿色消费行为已经开展得较完善的国家而言,我国政策体系还存在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所以从国家层面,还要针对我国特有的社会、生态现状不断丰富健全相关法律体制,进而不断向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

猜你喜欢

消费行为问卷分类
大众滑雪消费行为的研究——以万龙滑雪场为例
高中生日常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调查研究
《巴萨罗缪集市》中的市场消费行为与社会流动性焦虑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给塑料分分类吧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