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

2021-12-09田玉兰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32期
关键词:基础会计专业课程协同

田玉兰

(哈尔滨金融学院,哈尔滨 150030)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我国要大力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习总书记再一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 体现在教学体系建设等各方面,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全国教育大会也对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提出了明确要求。“课程思政”是在挖掘、提炼与专业有关的思政资源的基础上,将其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使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相互结合,形成协同效应。本文以《基础会计》为例,分析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学模式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核心内涵是育人

上海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在全国第一次提出“课程思政”的概念,目的是在各门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达到“润物无声”教育境界。“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无论是专业课程,还是“课程思政”,核心内涵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育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为链接纽带,思想价值引领是育人的本质,育人是核心内涵。因此,二者协同育人具有一定基础。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也是学生进入大学殿堂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可以说,会计工作的起步教育是《基础会计》,它引领学生了解、认识会计核算工作,是后期学习《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的基础。由于学生刚刚步入大学,还不能清晰认识将来所从事会计行业和工作岗位,所以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会计理念,而且要培养学生未来从事会计工作需要的职业素养、品质和人格。因此,作为会计学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并贯穿于专业教育尤为重要。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要求在《基础会计》教学工作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中渗透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通过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培养学生会计工作的职业操守和健全而优秀的人格,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

二、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学模式面临问题

作为一个新事物,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从总体上看,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观念淡薄、部分专业课教师人文素养底蕴较弱、专业课程协同“课程思政”育人效果不佳等方面。

(一)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观念淡薄

目前,人们对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认识不到位,“课程思政”仍处于被动地位,协同育人的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专业课程中的德育要求还未得到充分重视,主要表现传统教育评价体系没有与专业课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来挂钩,优秀课程思政教师在荣誉评选、职称评审、人才推荐等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不具有相对优势。部分专业课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中投入精力较多,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职思政队伍的责任,在教学中政治意识不强,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观念淡薄,导致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脱节。

(二)部分专业课教师人文素养底蕴较弱

目前,多数会计教师普遍具备会计学或者与会计学专业相关的硕士或者博士学位,具备扎实会计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但是科学人文底蕴较弱。原因在于以往我国专业教育模式以学科为导向、视野比较狭窄,忽视了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有些会计专业教师人文素养积淀不深厚,部分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因此,在进行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存在着专业课教师队伍“不懂思政”、“不会思政”的现象,有的教师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只注重会计学科知识、理论的系统性,忽视价值引领和价值观的塑造,找不到对标专业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之间的关联点和契合点,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没有实现有效融合。

(三)专业课程协同“课程思政”育人效果不佳

众所周知,很多因素都会影响人们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人们生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也随之改变。学生的兴趣点、注意力瞬息万变,他们拥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广泛的见识,同时心理也更为复杂,意识、思维和情感更加多变,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大学生个人见解独到,追求个性化发展,单方面灌输的传统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求。有些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方式缺少创新,教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知之甚少,讲授的思想政治理论脱离大学生实际生活和应用。近年来,虽然专业课程教学进行了创新,相应地做出了一些调整,但总体上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效果仍不明显。

三、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学模式具体措施

“课程思政”是专业课程的灵魂,专业知识、理论是“课程思政”的载体,二者一明一暗,相互协同。如图1所示。

图1

(一)强化“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认识

“立德树人”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教育传统,而且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立德”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注重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的培养。“树人”强调的是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既包括学生的专业技能,如会计核算能力、分析能力,也包括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宗旨是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要求。

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立德树人”的要求。如果要达到预期效果、形成协同效应,关键问题是要强化协同育人意识。教师要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提高站位、提升认识、明确专业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育人导向,提升理论修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专业课程特色精心挖掘与提炼专业课程中隐含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和人文精神,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这些元素,引发学生的知识、情感、价值共鸣。

(二)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能力

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是教师,他们承载着传播知识、思想和真理的历史责任,肩负着塑造灵魂、生命和新人的时代重任。实现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教师,所以,学校在不断强化教师思政意识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特别是“课程思政”的育人能力。

首先,提升教师挖掘思政教育资源的能力。例如,去年疫情期间,全民战“疫”就是最好的育人资源,教师通过小视频、讲座、主题演讲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抗疫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的制度优势,达到高校课程思政目的。教师还应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涵的思政元素,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精神、家国情怀等,并将这些思政元素或资源进行提炼和升华,以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其次,提升教师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能力。要选取更切合实际的案例,采取学生更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提升其灵活融入的能力。在融入过程中要注意思政元素的选择要精炼,融入的深度与广度要适当,融入的角度要精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专业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渗透人文情怀等思政教育,实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最后,开展多种形式“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研讨,明确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重点是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育人能力要得到提升。

(三)突出“课程思政”的特色

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了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问题。他强调,专业课教师是影响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的第一因素,加强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非常重要,要在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专业思政。

“课程思政”离不开专业思政,高校进行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做好专业思政。因此,首先,要优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使高校的教育结构、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以需求为导向,把党和国家需要、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及个人成长成人成才的需求放在首位,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具体分析会计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和三观,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中,使育人与知识传授结合,达到全方位育人。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体现思政育人目标,具体包括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制意识和道德修养等,突出思政的特色,使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教育联系起来,教育学生遵循公正的道德秩序,坚持正确的职业操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做到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勇于奉献,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OBE教育理念研究制定《基础会计》的课程标准,细化实现方案,落实课程思政。最后,在教学设计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确保《基础会计》课程思政目标落地落实、见功见效。

(四)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主要是在《基础会计》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但这些元素不是生硬地灌输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而是要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挖掘与传授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如果只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直接加入《基础会计》课程中,则无法被学生真正理解、接受。《基础会计》课程目标是课程思政引领知识性与价值性统一,即把意识形态、价值引领渗透、融入《基础会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把《基础会计》课程的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相结合,在课程单元的建立中真正实现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如表1 所示。

表1 《基础会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五)纳入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是检验教育教学成果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往《基础会计》课程考核中只有专业知识的考核,缺少思政内容考核,因此,要建立新的课程考核体系,在考核内容上体现思政元素。

首先,建立多元化、过程性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以往《基础会计》考核多以期末试卷、平时出勤、作业等指标呈现,对学生人文素养方面考核指标相对较少,教学评价方式的比较单一。随着网络的普及、慕课等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基础会计》考核方式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在过程性考核指标体系设计中加入了授课视频学习、章节自测、作业、在线讨论、平时出勤、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期末试卷等。其次,在课程考核评价的内容设计上,既纳入《基础会计》专业知识考核内容,也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思政的考核内容。在期末试卷中增加课程思政方面的分析论述题,如结合所学会计知识谈谈怎样成为诚实守信的人。对会计综合实验的考核,不仅要考核学生会计知识的核算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如审核编制会计凭证、登记总账和明细账、编制各种财务报表等核算能力,也要考核学生思想品质和职业素养,如会计实验中表现的严谨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此外,还包括其他方式考核,如对学生的情感、思维、价值观等进行评价。可以利用微信群、钉钉群、公众号等,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方式进行考核,也可以采用线上辅导、课外答疑等方式进行考核。具体见表2 所示。

表2 《基础会计》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此外,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还应该健全、落实立德树人机制,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改革创新育人方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基础会计专业课程协同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
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