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教学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践研究

2021-12-08陈勇于斌李琰芬

商展经济·下半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物流管理实践研究混合式教学

陈勇 于斌 李琰芬

摘 要:本文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混合式教学,以《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为例进行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改革实践,借助教学游戏软件、教学仿真经营软件、课程在线教学平台等信息措施,以问题分析为基础,从课程整体设计、教学策略、教学实施、教学效果、创新特色等多个方面进行实践总结,最后基于此提出了下一步改进的方向。通过实践经验,进一步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物流管理;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实践研究

本文索引:陈勇,于斌,李琰芬.<标题>[J].商展经济,2021(22):-096.

中图分类号:F71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22.28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教育部2018年制定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是“教育现代化2035”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标志。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被提高到了“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的地位。

1 引言

物流业贯穿一二三产业,衔接生产与消费,涉及领域广、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当前,物流业新技术层出不穷,新业态蓬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要求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环节更快、更好地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接连出台,促进了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的作业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深化了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迅速发展变化的物流行业与不断发展的职业教育理念在变革这个因素上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在此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代码630903)紧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开设《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该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和专项能力课程,设计为56学时,3.5学分。课程在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实施、课程思政等方面积极开展改革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效果甚微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传统课程,授课教师对课程理论体系和教学内容比较有经验,教师已经习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以自己的认知和知识为中心,向学生灌输相应的知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受众,根据传统教学模式,他们在课堂上居于被动地位,只能听取老师的讲解,无关自身实际需求,最后兴趣索然。这种教学形式下,教师和学生都是各种完成上课的任务,两者互不干扰,只有少数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才能有所收获。

2.2 学习兴趣缺乏,专业认同度不高

本课程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直接面向高职学生仓管类就业岗位进行培养,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以应付老师、应付上课、应付考试为主,最终的结果是学完跟没学过差不多,对于岗位工作缺乏足够认知,进而缺乏就业选址的能力和信心,最终毕业时对物流专业认可度不高。

2.3 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充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不足

本课程涉及的实际操作内容比较多,通过简单演示,视频学习很难满足教学需要。另外,由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条件建设资金投入大,场地要求高,工位数限制较大,高校中以流程展示为主的实训设备很难满足整班实践教学的需要,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只能接受理论知识,对于实际作業情况不熟悉,对于各种管理决策时所要考虑的现场作业条件没有感性认知,很难培养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人才培养课程方案设计

依据人才培养方案,主动适应物流技术和产业变革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深度融合课程思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全面实现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教师团队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促进学生开展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

3.1 内容设计

面向仓管主管、调运主管等岗位群,对接电商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将仓储、配送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内容,构建五个项目的教学内容。以项目四——配送作业管理为例,设计了备货、出货、配装、送货4个任务,共16课时。

3.2 学情分析

课程开设于第四学期,衔接课程群内在联系,针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学情分析,分析的时候需要考虑不同作业模块的具体情况。

4 人才培养策略改革

4.1 网络游戏竞技,全过程自主模拟经营物流企业

契合学生依赖网络、热衷网络交流的学情,采用物流传奇网络竞赛,贯穿课前课后,与教学内容进行融合,让学生自主经营自己的物流公司,以问题导向进行启发式学习。通过校内定期评比交流、遴选参加全国比赛,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课程知识的自主学习和运用;另一方面启发式地增强学生对中小物流企业的经营能力。

4.2 仿真任务驱动,多角色开展课内动态分层学习

以智慧型电商配送中心的业务为案例,融合于智慧物流仿真系统,基于学生小组课前的仿真任务完成情况,开展课内动态分层教学。高阶任务组与低阶任务组进行动态转换,形成小组间的良性竞争态势,促进精益求精的物流职业素养提升。在动态竞争中,通过小组协作,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以共同提高。

5 人才培养实施改革

5.1 以混合式教学提升学习效果

以学生为中心,借助ITP平台、云课堂等信息化手段,组内角色分工协作,进行任务竞赛式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课前自主学习+物流传奇竞赛、课中探究式学习+多角色仿真分层任务、课后物流传奇竞赛+实操训练”,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具体来说,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进行物流传奇竞赛的模拟经营,通过物流公司的各项业务处理逐渐熟悉专业领域的知识要求,形成学习目标。课题上,学生以角色仿真的形式,在仿真软件中合作完成相应的物流作业,实现自身学习目标的突破,教师对学生存在困难的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课后,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在仿真经营中进行实践,另外,以小组形式自发前往实训室进行对应内容的实操训练,此时实训指导老师和社团的学长可以给予必要的帮助,帮助学生完成从仿真到现实的转化。

5.2 以理实一体教学强化实践能力

学生利用机动时间到产教融合企业配送中心进行作业实践。企业教师参与课程任务布置、答疑交流、任务评价。学生小组在校内仓储配送中心进行轮岗,完成校内物资的出入库、储存、配送管理,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一方面,企业教师能够给学生带来真实的企业项目,让学生所学所练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更加贴近。另一方面,企业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与经验,对学生成长也很有帮助。而校内物资的仓库管理更是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内物资的流转无法像实训项目一样做好完全的规划,经常出现一些突发情况,都需要学生自己现场解决。

6 人才培养的效果

6.1 学生专业能力有效提升

总体上,学生的库内补货、分拨、车辆调度等9项仓储、配送岗位的核心能力得以显著强化,如图1所示。此外,遴选学生积极参加多项专业竞赛活动,获得全国供应链大赛特等奖等荣誉4项,以赛促学,专业能力显著增强。在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等方面也有很大提升,在教育厅组织的专业技能大赛中也屡获佳绩,获得全省一等奖,学生赛后被行业知名企业破格录用,并在企業获得了良好的培养与发展。

6.2 学生综合素养显著提升

总体上,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创业的意愿和能力显著提高。本学期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与仓储、配送管理相关的论文2篇,获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申请仓储设施设备相关的实用新型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2项。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协助教师承接物流企业横向项目3项。以提升末端配送效率为主题,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获得了2019年大学生“挑战杯”省一等奖等荣誉4项。学生的应急补货方案、配送中心复合拣选方案、配送路径优化方案被合作企业采纳,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7 人才培养的特色与创新

7.1 课程思政契合全面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课程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系统梳理物流行业的思政教育元素,结合学生群体特点,明确爱国、爱岗、职业精神的教学目标,构建了国家物流发展沿革、物流行业数据分析等五类教学内容。运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等“三个相结合”式的教学方法,系统开展了课程思政教育。学生的价值观、劳动观、物流职业素养均有较大提升,思政成效显著。

7.2 教学内容契合物流管理职业技能标准

课程内容契合物流管理职业技能标准关于仓储、配送、职业基础等模块的要求,基于仓储经理、调运经理等岗位群的工作内容,提炼行业领先企业配送中心关于补货、拣货、配载等业务的管理要求,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能精准服务区域物流类人才需求。

7.3 产教融合提升物流综合职业素养

首先,将产教融合企业配送中心的实际作业融入智慧物流仿真系统,基于仓储主管、调运主管等岗位群,多角色分工协作实施补货、拣货、分拨、配装、送货作业管理,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其次,通过企业现场教学、物流新技术认知、企业物流成本分析,增强学生的物流成本意识,认同国家物流降本增效的导向。最后,通过无车承运人等物流新业态的发展研讨、物流政策研究,强化学生对国家实施供应链一体化、发展绿色物流理念的认同,提升物流从业者的综合职业素养。

8 人才培养的改进方向

进一步提升供应链服务群的示范影响。在物流新业态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学校涵括供应链物流、商流(市场营销专业)、信息流(电子商务专业)、资金流(会计专业)“四流合一”式供应链服务专业群的示范影响已逐渐显现。今后将在首批产教融合试点院校的背景下,发挥供应链产教联盟作用,加大与农业企业、制造业企业的产教融合深度,进一步提升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辐射引领作用,精准服务区域发展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要加快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流通效率,推动物流业健康发展。”我们将铭记嘱托,不忘教育报国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持续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践行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的“双元”育人机制,培养适应市场需求、服务供应链一体化的仓储管理、运输与配送管理、供应链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左川,程北南.翻转课堂与混合式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以《财政学》双重差分法知识点教学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1(14):140-141.

黄辉镀.基于云班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为例[J].知识文库,2021(5):89-90.

王丽霞,王喜明,殷建明.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以《财政学》双重差分法知识点教学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21(4):70-71.

戴钰慧,王影,倪玲霖.项目融入课堂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基于“物流成本管理”课程[J].教育进展,2020(11):5.

贾广敏.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工匠精神融入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42,307(1): 164+187-188.

贾丽颖,李娜.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研究——以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林区教学,2020,275(2):44-46.

王丽颖.以学生为主体的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2020(2):33-36.

老士翠.高职院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以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教育论坛,2021,4(1):141-143.

猜你喜欢

物流管理实践研究混合式教学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电子商务理念下的物流管理优化新策略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GIS云服务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