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锻炼小学生数学思维灵活性的有效策略(1)
2021-12-08王梅
王梅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重新构建,以丰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形式,有效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灵活性,对于他们学科成绩的进步,知识经验的积累,认知水平的全面提升来说非常有利,必须引起各位教师的高度重视。摒弃传统固化的教学观念,持续改进教学质量,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灵活性更强,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记忆越深刻,创造性发展目标的实现越顺利,成为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人才指日可待。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灵活性;有效锻炼;策略分析
引言:锻炼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很难一蹴而就,数学教师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努力地做到有的放矢,选择应用有效策略,帮助学生们突破自我、挑战未知,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显得非常必要且关键。数学课堂由小学生做主,他们的数学思维很灵活,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实践活动中可以有令人惊喜的出色表现。下面,笔者特意凭借多年实践经验,关于小学生数学思维灵活性的有效锻炼,简单阐述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仅供其他教师参考借鉴。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因为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选择应用的教学手段单一,所以教学互动效果不尽人意,很大程度上限制着小学生数学思维灵活性的提升。教师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课堂活动,并不尊重学生们的主体意愿,未能深入挖掘不同学生的内在潜能,也会导致小学生数学思维不够灵活,且思维灵活性的提升阻力重重[1]。另一方面来看,部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探究不感兴趣,注意力无法长时间的集中在一起,他们的数学思维过于局限,学科成绩很难进步,更难完成自主探究任务,真正得以个性化的发展以及成熟化的发展。多个方面存在的教学问题,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弊端现状的有效改善势在必行。
2、锻炼小学生数学思维灵活性的重要性
思维灵活性指的是跟随事物变化而随机应变的及时性,以及不过多地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数学思维灵活性越强,在学习数学知识,思考数学问题,实现能力发展的时候,越容易展现出学生个体的真正实力。目前来看,小学数学教材中包含大量的数学公式以及运算定律,如果学生不具备灵活性的思维能力,理解记忆起来会相对困难。而数学思维灵活性的提升,则会使学生更加善于总结和归纳,帮助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受年龄的影响,一些小学生在面对难点知识时,极易产生不同程度的逃避心理,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灵活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就会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思路,并主动探究、推理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运算技巧,提高自身的数学知识应用力。另一方面,在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灵活性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判断力也将得以显著提高,他们乐于表达自己的观念和不同意见,不断强化教材知识的理解,自然形成更好地数学知识感悟力,可谓一举数得。
3、有效锻炼小学生数学思维灵活性的教学策略
3.1以“动”启动思维灵活性
思维灵活性特点在于思维起点灵活,思维过程灵活,概括、迁移能力强,善于组合分析,伸缩性大,思维结果呈创新性。同时,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因此,要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就必须先让学生的智慧“动”起来。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以生为本,让学生脑、眼、口、耳,乃至表情都动起来,促使学生在动中学、學中动,以动促思,凸显学生思维活动“迁移”的全过程,让学生的思维产生一定的广度和主动性。如执教“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课前让学生准备纸张、剪刀等工具。上课伊始,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各种形状的三角形,并分别量一量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并把度数标注在相应的角上。然后指导学生剪一剪,即把一个大三角形剪成两个小三角形;再拼一拼,即把剪下的三角形拼到一起;再折一折,即把三个内角折叠成一个平角;最后算一算,即三个内角的和。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就懂得只要是三角形,它的内角和就一定是180度.在这种动中学、学中动中,学生知识得到了“内化”,思维活动得到了“迁移”,最终达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3.2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解决学习问题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方式。教师应以教材知识为依托,合理地设计发散性问题,并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分析。如在讲解“分数应用题”的答题技巧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某校三年级有300人,二年级人数相当于三年级人数的5/6,二年级共多少人”。在学习分数应用的相关知识后,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但问题结果不是最重要的,教师应带领学生从不同维度进一步探讨。例如:“某校三年级有学生300人,三年级人数比二年级多1/6,二年级有多少人?”之后让学生按照相似的思路自行提出问题,以引导其深入思考,提高其学习的系统性以及有效性,使其能在日后的学习中做到融会贯通、学有所得。
3.3联系生活实际后教学指导
小学生的抽象学习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加强情境创设,从而使学生以更好地状态融入到学习场景中。教师应主动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同时教师也应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帮助其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实现学习上的进步[2]。如讲解“几何图形”知识点时,如果教师只按照教材介绍边、角、面的特点,由于学生没有真实地接触过,所以难以到达理想的教学效果。建议教师积极引入游戏教学法,让数学课堂暂时变为“手工课堂”,与学生一起用硬纸板剪出长方形以及正方形,并鼓励学生试着搭建几何体,过程中注意渗透理论知识,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进一步提高其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结束语
总之,小学不仅是帮助学生奠定学习基础的主要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时期,教师应了解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不断优化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案,以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数学学习思路。
参考文献:
[1]张东华.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锻炼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有效策略[J].中华少年,2019(11)74-75.
[2]马洁.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灵活性的教学研究[J].中外交流,2020(05)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