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
2021-12-08张敏
张敏
摘要:“问题”是数学科目中的重要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较差的现象,阻碍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在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基于问题情境教学法,探讨了几点新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策略
引言:
情境教学法具有转换知识形态、增强学生体验感的作用。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创设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教师必须要全面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策略加以改善。
1.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1.1注重氛围,缺乏目的性
小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受到自身的兴趣因素所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创设情境时,往往直接从网上下载热闹、激动的比赛视频及其他类型的视频,虽然与小学数学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教师过于注重气氛的烘托,使得学生将全部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图片和视频中,忽视了知识的学习,没有发挥出问题情境的作用[1]。
1.2有趣无味,缺乏科学性
虽然教学视频内容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由于播放视频时间较长,且过多注重视频内容的描述和渲染,这样不仅淡化了情境中的数学知识,同时也失去数学知识的本真,给人一种喧宾夺主的感觉,使学生失去了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思考的兴趣。
2.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2.1对课堂情境创设的内涵和本质认识不足
如今,情感教学法备受关注,时常出现在教学课堂之上。但是大部分数学教师没认真思考过情境教学的内涵和本质,在创设情境时也不能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状况,过多注重教学内容的利用和挖掘,导致情境创设内容严重脱离了学生的认知和实际生活,更有甚者忽视了数学教学的精髓[2]。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在情境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较低,也无法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
2.2对情境创设的价值理解不足
数学知识语言简洁,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时常见到小学数学知识的身影,将生活与知识相结合,具有化解知识难点的作用。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但是教师却认为情境创设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理解数学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意义,在创设情境时添加生活背景,就认为数学教学与生活结合了[3]。
2.3对情境创设的目的认识不足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并非创造单纯的情境,而是要隐含数学问题。准确来说,创设情境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出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在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情境创设是为了学生学好数学服务,使其通过情境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创设情境的关键是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很难实现创设情境的价值。
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策略
3.1激发探究兴趣,创设有效情境
学生是教育主体,是接受知识的重要对象,因此,教师在创建问题情境时,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其特点及爱好,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课堂情境创设时,教师先不着急播放视频,可根据视频内容先为学生做一个简单的陈述,然后提出对应的问题,如在播放中国女排夺冠时,先问学生“:中国女排在这次奥运会上一共打了几场比赛?赢了几场?”然后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查找资料,接着让其以排列的方式罗列小组赛信息。这种情境创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在创设情境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情境内容要最大化与数学学习有关,抛弃一些干扰因素;②第二,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制造出与学习内容之间“不协调”的关系,从而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通过心理上的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第三,结合学科本质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2培养问题意识,创设有效情境
解决数学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但是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呢?严格意义上看,数学课堂情境就是问题情境,有效的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客观现实、用數学眼光观察现实的能力。在设计情境和问题时,教师必须要结合数学教学任务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发展,所以情境创设的前提是能产生相对应的数学问题。例如,在乘除混合运算教学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某十字路口10分钟过去40辆汽车,照这样计算,那么1小时预计会通过多少辆汽车?”接着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课前准备的动画视频,然后以小组的方式让学生讨论解题,学生可借助线段图类理解,并写出计算公式。这种问题情境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教师结合生活提出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回答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3创设情境,充分让学生表达
利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必须要为学生搭建可以充分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主动交流并讨论,引导学生在讨论后交流意见,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在长50米的康庄大道一边植柏树,每隔5米植一棵,一共需要植多少棵柏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对问题进行讨论,学生汇报时会得到9棵、10棵、11棵三种答案。教师问:“你同意哪个答案?能说出你的理由吗?”此时学生就会再次积极投入思考、交流之中,然后在学生讨论时要引导学生在纸上画一画。学生讨论结束后,引导学生归纳出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学生会发现当两端都不植树答案是9棵,只有一端植树答案是10棵,当两端都植树答案是11棵。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利于提升学生知识运用意识。
结语:
实际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建问题情境的方式还有很多,教师应结合先进理念进行探索,从实际情况出发,创设符合学生需求的情境模式,促进学生在数学学学习中,获取更多的技能,实现数学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蒋洪霞.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J].新课程·上旬,2019(9):120.
[2]雷振军.数学课中创设德育情境提升孩子的核心素养初探[J].读与写,2019,16(28):164.
[3]马晓旭.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J].考试周刊,2019(3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