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命清新灵动 让教育彰显魅力

2021-12-08李兰芳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1年19期
关键词:爱国抗疫法治

李兰芳

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较为抽象枯燥,需要教师因势利导,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有趣生动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们加强德育教育,帮助他们塑造心灵,培养情操,使所有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一、因势利导,让课堂生动有趣

小学年龄段的学生都喜欢在玩乐中学习,在玩乐中感受世界、探索世界。生动、有趣的课堂不仅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还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刻的记忆。因此,我经常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内容改编成小品或者短剧,让学生们扮演角色进行简单表演。

如在“分享真快乐”的课堂上,先组织学生回顾自己在与家人、同学等分享食物、书本、信息等方面的体验,再通过简单表演让学生从多个视角得到不同的情感体验,充分感知分享的宝贵;举办“我是小交警”交通规则知识竞赛,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深入了解交通标志、交通规则等知识。这些活动不但增强了学生自我保护、遵守规则的观念,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

二、紧扣热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心

为了拓宽学生视野,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我在教学中紧扣社会热点,开展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

如我会组织学生们观看爱国科学家、抗战英雄人物、抗疫先进事例等视频,从中学习革命精神,汲取力量,立报国之志。我还分别在国庆节、建军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清明节等日子,开展诸如爱国主义故事会、缅怀革命先烈、红色革命纪念馆参观等系列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陶冶学生们的爱国情操。

如去年年初的全民抗疫行动,就是一次教育契机。我让学生们从所有新闻报道中挑选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一两篇文章或一两张图片进行点评,抒发自己内心独特感受。通过多种形式的尝试,把抗击疫情变成对学生们进行信念教育、道德教育的活教材,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党和政府的中流砥柱作用。

三、细心关爱,对后进生实施正面引导和关怀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也非常重视后进学生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动态。作为思政教师,我经常将学生们自身的优点作为转化的起点,用鼓励和激励的方式帮助他们点燃内在向上向善的动力。

如我带过的班级中有位男生,因为缺少家庭管束,经常违反学校纪律。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他乐于助人,面对有需要的老师、同学,总会伸手帮忙,于是我经常鼓励他参加志愿活动,让他感受到被他人需要的自豪和骄傲。我还在班级小值日员的推选中,安排他和几个同学一起做班级环境卫生爱护志愿者。因为表现出色,他还获得了优秀值日生的称号。他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脸上自信开朗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通过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将略显枯燥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变成学生们热爱并积极参与的一方天地,将人文精神、品德素养无声地浸润到每个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成为一名人格健全、思想健康、充满活力、品行优异的人。以后无论他们从事何种职业,身处何方,相信他们也一定是聪慧睿智、品行高尚、合格的社會公民!

猜你喜欢

爱国抗疫法治
“画”说抗疫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团结抗疫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抗疫中的“中国制造”
抗疫作品展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爱国学·晒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