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物联网的信息化技术在市区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2021-12-08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1年12期
关键词:建设工程基坑监测

王 涛

(珠海市金湾区建设工程质量监测站 珠海 519090)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建设工程大量涌现,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各类复杂的工程场景为安全监测监管带来了全新的挑战。统计数据显示,2019 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773起、死亡904人,比2018年事故增加39起、死亡人数增加64人,分别上升5.31%和7.62%[1],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物联网、新一代通信和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以人工为主导的测量模式逐渐向自动化转变,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及云存储为核心的自动化监测开始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工程监测、矿山安全生产监测及城市环境监测等众多领域。

基于上述工程安全形势和技术发展现状,结合珠海金湾的区域特点,本文探索利用自动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对区内建设工程的深基坑工程安全进行管理,并通过应用监测云平台等手段显著提高现场生产及工程管理效率,守护城市安全。

1 工程背景

金湾区地处广东省珠海市西南部(见图1)。近年来,随着区内基础建设的不断发展,大量重点工程项目同时开工。仅在2020年,以金湾区为牵头责任主体的市重点项目达64项,其中建设项目61项,预备项目3项,最终完成年度投资235.54亿元;列入省重点项目4 项,最终完成年度投资27.87 亿元。基坑开挖深度、面积越来越大,基坑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这些施工特点都对工程安全管理提出了较高的挑战。

图1 珠海市金湾区地理位置Fig.1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Jinwan District,Zhuhai City

金湾区土层以未完全固结的软土为主,平均厚度24.2 m,最厚处可达到50.4 m[2]。分布广泛而深厚的软土给金湾区的基础建设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深厚软土区域进行基坑开挖施工难度较大,具体体现为支护结构变形更大,周边环境影响范围更广,容易发生建(构)筑物的整体沉降、不均匀沉降和开裂变形等工程事故。

金湾区全区海陆面积1 600 km2,其中陆地面积447.6 km2,海域面积1 000 多km2,受台风等恶劣天气的影响严重。2020 年,金湾区经受了“森拉克”、“浪卡”和“海高斯”3个台风,其中台风“海高斯”更是直接在金湾区登陆[3]。台风等恶劣天气是对建设工程安全的巨大考验,极易遭受安全事故。

综上所述,在建设量激增、地质条件差和灾害天气频发的三大影响因素下,金湾区的建设工程安全管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工程安全管理,急需引进信息化技术提升工程安全管控力度。

2 建设工程信息化

2.1 研究和应用现状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4]。具体到建设工程领域,信息化管理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它不仅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生产管理,还包括质量、安全、物料、技术、合同、数据分析等等多个方面,可以说是全流程、全方位的管理手段[5]。

近年来,信息化管理手段在工程领域已经有多类研究和应用。徐晓冬等人[6]提出一种以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为应用主线,用云端数据库作为纽带,同时辅以三维建模、数值模拟等多种辅助手段的云平台,达到测-模结合的展示效果。肖军等人[7]研究了基于NB-IoT 的煤矿瓦斯监测云平台系统搭建,实现了瓦斯气体监测的敏感响应。刘飞飞等人[8]设计了一种基于Zig Bee 紫峰的环境监测系统云平台,实验验证了监测系统软硬件的可靠性与实用性。张鹏海等人[9]搭建了一种基于Java 的轻量级框架Spring Boot 及地理信息系统软件SuperMap 的矿山岩土体破坏失稳预警云平台,并将云平台应用于了某铁矿,为该矿区灾害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陈杰等人[10]利用传感器和PLC 控制器、GPRS 和应用程序构成感知基坑水位变化的监测云平台,应用效果表明该平台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满足工程需要。

以上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表明,借助多种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手段,实现应用场景的综合管理,已成为建设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

2.2 金湾区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思路

为切实提升金湾区建设工程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针对区域内建设项目较多较集中、地质条件较差较复杂、气候影响较严重的特点,总结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信息化管理思路。

⑴建设项目较多较集中。金湾区目前处于“大开发”阶段,区内各类基坑工程众多,且分布广泛,有的区域工程开发较为密集。采用一种统一管理、自动化管理的手段,将各类工程的各类信息有序化、电子化、图表化,方便监管人员进行高效管理。

⑵地质条件较差较复杂。金湾区的土层以未完全固结软土为主,特点是原始地貌软土露头,或经新近人工填土覆盖。较差较复杂的地质条件显著增加了区内基坑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因此,采用自动化监测手段实现连续、实时的数据采集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全覆盖,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

⑶气候影响较严重。金湾区临海,各类恶劣天气时有发生。特别在夏天,雷电、暴雨、台风等常常对建设工程造成严重影响,尤其在发生的前后,人工监测因环境原因无法进行测量,造成最危险阶段信息缺失。自动化监测手段实现数据的连续不间断采集,突破时间、区域、环境的限制,较好地解决危险天气情况下数据缺失的问题。

综合上述分析,解决以上3 个问题需要的信息化系统应具备如下特征:自动化测量、传输、解算、数据发布、智能预警等,根据目前广州、深圳等地的应用情况,工程监测云平台正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3 监测云平台的应用

3.1 云平台概述

建设工程监测监管云平台可提供基于物联网的监测全流程服务[11-12]。具体分为前端、中端、后端3个部分,云平台技术路线如图2所示。

图2 云平台技术路线Fig.2 Technology Road-map of Cloud Platform

⑴前端。基坑工程现场的人工和自动化监测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可通过手机APP、串口、PC端等多种形式利用标准的通讯和传输协议,自动、及时、准确真实地上传至云平台,云平台将自动接收并储存这些信息。

⑵中端。云平台收到监测数据后,将对所有数据进行识别、分装和储存。结合平台自带算法,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和解析,并将最终结果按照其分类存放于不同区域。

⑶后端。云平台的数据展示模块将调用已处理好的各类信息,按照用户需求进行信息输出和展示,包括数据图表、三维模型和监测报告等。

3.2 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⑴技术先进:鉴于目前自动化技术的局限性和经济性,现场采用传统人工监测和自动化监测协同作业方式,从而达到技术先进性和成本经济性。

⑵规范管理:从施工现场到数据展示,实现工程监测数据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行业的规范度。所有相关人员都可以通过相应权限登入网页端或者利用手机APP 取得现场所有的监测数据及安全评估信息,云平台主界面如图3所示。

图3 云平台主界面Fig.3 Main Interface of Cloud Platform

⑶提升效率:在云平台中,实时自动“一键生成”带有详实数据的各类监测报告,并结合相关算法,在报告内对当前状态进行评估,辅助管理者及时决策。该功能上手简单易操作,显著降低内外业操作门槛,提高工作效率。

⑷降低风险:当结构或周边环境的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系统将进行自动报警,并通过APP 推送、短信、电话等多种方式将相关信息及时传递给相关管理人员,将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降到最低。

3.3 工程应用实例

某深基坑工程地下室基坑长130 m,宽约65 m,平面形状近似为矩形,设计开挖深度10.3 m,采用排桩加混凝土内支撑的支护方式,基坑设计使用年限为1 年,安全等级为1 级。基坑西北侧和东北侧为道路,东南侧为居民楼,西南侧为一期建筑,基坑红线外有众多管网线路。经专家论证分析,需对该基坑坡顶水平及竖向位移、立柱沉降、内支撑轴力、基坑周边深部土层位移、周边建筑物沉降及倾斜进行实时监测,并辅以人工监测核准、巡查的方式对该基坑安全进行整体的把控。

监测监管云平台于2020 年8 月起正式应用于该基坑工程项目,目前仍处于正常服务阶段。监测结果汇总如图4所示,从往期监测效果来看,云平台总体运行稳定,各传感及系统设备都能保持正常工作状态。在该项目的整个监测过程中,各监测参数的数据变化图表均可在系统中清晰展示,这些曲线很好地反映了监测数据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特别是数据异常情况较以往显著减少(见图5)。

图4 监测结果汇总展示Fig.4 Summary and Display of Monitoring Results

图5 多种监测参数的时程曲线Fig.5 Time-history Curve of Different Kinds of Monitoring Parameters

2021 年6 月1 日,云平台发出有效警报(见图6),发布数据异常信息。报警内容显示:当日9∶19∶31,坡顶水平位移监测中2个测点的累计值分别达到66 mm和53.1 mm,远超控制值50 mm,需及时处理。系统在数据出现异常情况的第一时间通过APP 推送、短信推送和网页端推送告知相关方。接到报警后,管理方立即启动应急流程,组织专家召开评审会议。在经专家评审和各方紧急应对处理后,危险得到有效排除。

图6 有效报警Fig.6 Effective Alarm

在近2 年的应用过程中,由于云平台的存在和支持,自动化监测手段得以大量应用于该基坑工程中,显著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作为长期监测手段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从管理角度来看,监管部门对项目实现了更快捷、更有效、更具体的管理;施工单位则可利用变形、受力监测成果,更有针对性地调整施工计划来指导现场施工、保证工程进度;而所有建设工程的参与单位都可以更充分参与项目建设管理之中,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4 不足与展望

云平台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金湾区的各大建设工程中。在应用过程中暴露出一些不足,结合相关行业的应用情况,具体总结如下:

⑴自动化监测发展不足。由于监测传感设备的数据采集和平台内置算法的精准度不足,部分数据的准确性仍有优化空间,偶尔还是会发生数据异常变化的情况,依然需要人工介入。建设工程依然需要更加精准的预警信息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保障。

⑵信息集成度不足。从各行业领域的应用情况来看,部分平台仅仅可实现较少参数的采集与监控,还不足以从更宏观的层面实现行业的整体信息化管理。另外,信息来源较为单一会导致考虑不全面,无法实现决策的最优选。

⑶各类云平台冗杂,存在行业壁垒。因缺少统一的国家或地方标准,目前各类云平台众多,冗杂度较高,且各平台存在行业壁垒,无法进行资源的互通,这也就产生了较多重复工作,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未来,在监测设备精度不断提高、平台内置算法不断完善、功能设置不断丰富的情况下,基于云平台的建设工程管理模式将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其前景十分广阔。

5 结语

针对当前工程领域内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结合珠海市金湾区工程项目范围较广、周期较集中、地质条件较差较复杂、气候影响较大较严重的实际,本文介绍了在金湾区利用自动化、智能化的手段进行建设工程监测全流程管理的实践探索。管理手段通过搭建云平台等方式,可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上传,保证结果的真实可靠,显著提高工程管理效率,最大程度地保障施工安全。

现阶段,金湾区共有20多个建设工程项目使用该云平台进行系统监控,内容涉及5 大项21 个监测参数,共计有效报警68 次,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带来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虽仍有一些不足,但通过未来不断的优化和完善,该手段在建设工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建设工程基坑监测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微型钢管桩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全套管全回转咬合桩在基坑支护中的技术应用
BIM技术在现代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基坑开挖及加固方法研究
基坑开挖对邻近已开挖基坑的影响分析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