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县近50 a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2021-12-08孙淑荣邱海芝商宝荣
孙淑荣,邱海芝,商宝荣
(1.富裕县气象局,黑龙江 富裕161000;2.依安县气象局,黑龙江 依安161500)
1 引言
日照时数是指太阳在一地实际照射地面的时数,在一给定时间,日照时数定义为太阳直接辐照度达到或超过120 W·m-2的时间总和,以小时(h)为单位[1],表征了日照时间的长短。纬度、季节、地势和气候都是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日照时数作为光能资源不仅直接影响地表辐射能量的平衡,进而影响其他气象要素和地表通量的空间分布,还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植物的光周期现象。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日照时数作为影响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对农业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气象要素,对日照时数的研究尤为重要[2-3]。富裕县地处松嫩平原西北部,地形平缓,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夏暖,雨热同季,四季变化明显。据黑龙江省气候中心计算统计,黑龙江省中西部年太阳总辐射达到4800 MJ/m2,西部地区气候晴天日数较多,日照时数长,拥有较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待开发[4-5]。分析富裕县日照时数变化规律,为今后富裕县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库,对农作物区划和百姓生活环境指数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
2 资料与研究方法
选取富裕县(124°28′E,47°47′N)1969-2018年近50 a日照资料,观测仪器采用暗筒式日照计(又称乔唐式日照计)。依照气象学的季节分类方法,将季节划分为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次年2月),使用Excel 2007软件对年、季、月和逐日日照时数进行气候学统计分析。
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与累计距平法分析富裕县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3 日照时数统计分析
3.1 日照时数年际变化
由图1可知,1969-2018年,富裕县年日照时数在2062.3-2949.5 h区间变化,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50 a平均日照时数为2620.7 h,年最多日照时数出现在2011年,为2949.5 h,最少出现在2003年,为2062.3 h,差值幅度为887.2 h,占日照平均值的34%。分析线性变化趋势可见,富裕县近50 a来日照时数呈现波动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58.9 h/10 a,即平均每10 a减少58.9 h,减少率较大。年日照时数与年度的时间序列相关系数是0.48,通过信度0.01的显著性检验。
图1 1969-2018年富裕县年日照时数变化
分析年代序列日照值的变化情况,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00年代日照平均值呈减少趋势,21世纪10年代转为上升趋势,20世纪80-90年代际间平均日照差值最大,为120 h,20世纪90年代-21世纪10年代际间差值较小,差值范围20-25 h。1969-1989年是日照时数偏多时期,年代平均值高于常年平均值,20 a间仅有3 a日照时数低于历年平均值。其中1969-1979年平均日照时数最多(2773.3 h),1980-1989年次之(2673.5 h);1990年以后日照时数明显减少,年代平均值均低于常年平均值,其中1990-2000年平均日照时数最少(2509.2 h),达到年代际间最低值,1990-2003年14 a间仅有1 a日照时数高于常年平均值;2000年以后日照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峰值波动明显,特别是在2003-2004年、2005-2006年间,日照时数年增幅较大,增值分别为716.9 h和345.4 h,其次2004-2005年和2011-2012年,年日照直线减少,减少值分别445.1 h和307.7 h。
分析累积距平变化曲线,由图2可知,富裕县1969-2018年日照时数累积距平呈现相对缓慢的波动,1989年之前累计距平曲线呈上升趋势,为日照时数偏多时期,其中1972年和1984年表现为弱的下降状态;1989年达到高值之后,1990-2018年大体呈现出减少趋势,为日照时数偏少时期。其中在2000年以后距平曲线变化明显,2000-2004年明显下降,2005-2012年日照时数逐年增加,2013-2018年稳定下降。对峰值年份1989年进行气候突变检验,统计1989年前后两阶段日照平均值和标准差,使用累计距平信噪比S/N=|X1-X2|/(S1+S2)做检验,当S/N>1.0时,定义为突变,计算1989年前后累计距平信噪比值为0.58,表明在1968-2018年间不存在日照序列气候突变。
图2 1969-2018年富裕县日照时数累积距平变化
3.2 日照时数季变化特征
由图3-图6可知,近50 a来富裕县春、夏、秋、冬四季的日照时数均呈现下降趋势,线性趋势方程显示各季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6.9/10 a、-24.6/10 a、-10.3/10 a、-7.1/10 a,其中夏季日照时数减少率最明显,其次为春季、秋季,冬季日照时数减少率最缓慢。
图3 1969-2018年富裕县春季日照时数变化图
图6 1969-2018年富裕县冬季日照时数变化图
春季平均日照时数为748.1 h,是四季中日照时数最多的季节,通过信度0.01显著性检验,表明下降趋势极显著,仅次于夏季变化速率。50 a间春季3个较高峰值出现在1970年、1985年和2009年,分别为856.9 h、892.3 h和852.0 h;较突出的1个低峰值在2003年,为570.8 h。春季日照从1970年至2008年总体呈下降趋势,2008-2009年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幅度最大,增加232.1 h。
夏季平均日照时数为718.5 h,降趋势极显著(p<0.01)。夏季日照在1992年以前年际间波动缓慢,1993年以后日照起伏较大。2个较高峰值出现在1971年和2004年,分别为896.3 h和883.8 h,较突出的1个低峰值出现在2003年,为393.2 h。
图4 1969-2018年富裕县夏季日照时数变化图
秋季平均日照时数为613.8 h。秋季日照气候倾向率-10.3 h/10 a,未通过0.01显著性检验,表明秋季日照的变化趋势在统计上不显著。2个突出的较低峰值在1972年和2016年,高值不明显;1971-1973年日照下降上升波动明显,特别是1972-1973年,年变化增幅最大,为254.9 h;2011年以后秋季日照均小于多年平均值。
图5 1969-2018年富裕县秋季日照时数变化图
冬季平均日照时数为540.3 h,通过信度为0.05的显著性检验,即冬季的减少趋势在统计上显著。冬季日照递减相对较平稳,2个较高峰值出现在2011和2012年,年际变化值较明显的时段在2010-2013年,年际最大差值为116.1 h。
由四季气候倾向率可知,夏季和春季对年日照时数减少趋势贡献明显,占71%。影响富裕本地日照时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天气状况、大气污染等,据有关分析,总低云量、水汽压、相对湿度、降水日数分别和日照时数之间存在不同的相关性,春夏两季气候的波动特点不可忽视,在此不做分析讨论。
3.3 日照时数月、日变化特征
统计各月日照时数可知(表1),近50 a年月平均日照时数最多是5月,3月与5月基本持平,其次为6月和8月,12月日照时数最少,极多月与极少月相差101.4 h。平均日照时数>240 h有4个月,>200 h有9个月,其中3月、5月和6月的日平均日照时数均高于8 h。各月平均日照时数气候倾向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6月下降趋势最明显,其次是5月份,而且均通过信度0.01显著性检验,8月、11月和12月通过信度0.05显著性检验。统计历年逐日平均日照时数,日照时数高于8 h的日数有98 d,多分布在5-6月和8月,符合光周期8-10 h的短日照植物的生长需求。
表1 1969-2018年富裕县各月平均日照时数与倾向率变化
4 结论
近50 a来,富裕县年日照时数变化呈减少趋势,年、季、月气候倾向率都为负值,同一性较强。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20.7 h,年日照时数最多出现在2011年(2949.5 h),最少出现在2003年(2062.3 h),气候倾向率为-58.9 h/10 a。年代际数据变化特征为20世纪70年代平均日照时数最多,属于日照高值区,21世纪前10年最少,处在日照低值区。2004年以后的近15年,年际间日照变化幅度较大。
季平均日照均呈下降趋势。夏季日照时数减少最为显著,其次为春季、秋季,冬季日照时数下降最缓慢。
逐月平均日照时数中5月份最多,3月和5月基本持平,12月份最少,2003年后各月日照时数在年际间起伏较大。
分析50 a累计距平变化,富裕县日照时数经历从增多到减少的变化,变化趋势转折大致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前期的偏多进入偏少时期,2000年以后距平曲线变化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