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心力衰竭伴早期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胆红素水平及其意义研究

2021-12-08周云高山钟关敬树王文惠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室性胆红素肝功能

周云,高山钟,关敬树,王文惠

心力衰竭是因静脉血淤滞、动脉供血不足而导致的心功能不全综合征,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1]。室性期前收缩是指任意一个部位的异位节律点在窦房结冲动未到达心室前发出冲动而导致的心室除极[2]。在所有猝死的相关心律失常类型中,偶发室性期前收缩或成对室性期前收缩者约占87%[3-4],推测室性期前收缩可能是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为提高心力衰竭患者存活率、延长其生存期,积极探寻心力衰竭患者猝死风险的新型预防指标十分重要[5]。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6]。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7]。心力衰竭较易并发肝功能损伤,推测患者发生室性期前收缩可能与肝功能损伤有关[8]。胆红素是血液中血红素的代谢产物,主要经肝脏、胆管排至十二指肠,最终随粪便排出体外,若血清胆红素水平过高,则提示胆管阻塞或肝脏疾病,因此胆红素也是反映肝功能的重要指标[9]。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伴早期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血清Hcy、胆红素水平及其意义,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均符合《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处理指南》[10]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合并心肌炎、高血压、糖尿病、严重贫血者;(2)合并免疫缺陷性疾病、恶性肿瘤、白血病、甲状腺疾病者;(3)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4)合并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重度角膜病变及近期有创伤史、手术史等者。根据早期室性期前收缩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A组98例(发生早期室性期前收缩)和B组102例(未发生早期室性期前收缩),其中A组室性期前收缩诊断符合《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中的相关标准。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本研究经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受试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观察指标

1.2.1 一般资料 通过医院电子档案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将一生中连续或累积吸烟6个月及以上者定义为有吸烟史,一生中连续或累积饮酒6个月及以上者定义为有饮酒史。

1.2.2 实验室检查指标 患者于入院后、健康体检者于体检当日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置于抗凝管内,3 000 r/min离心15 min(离心半径14 cm),取上清液。应用贝克曼AU5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Hcy、胆红素(包括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水平,具体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2.3 24 h室性期前收缩次数 应用美国GE公司提供的Vivid E9超声诊断仪监测A组患者超声心动图,频率为3.0~5.0 MHz,记录患者24 h室性期前收缩次数。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血清Hcy、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伴早期室性期前收缩患者24 h室性期前收缩次数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三组受试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及有吸烟史、饮酒史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受试者血清Hcy、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NT-proBNP、CK-M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B组患者血清Hcy、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NT-proBNP、CK-M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清Hcy、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NT-proBNP、CK-MB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and laboratory examination indexe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2.2 相关性分析 A组患者24 h室性期前收缩次数为(2 246±84)次。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伴早期室性期前收缩患者24 h室性期前收缩次数与血清Hcy(r=0.796,P<0.001)、直接胆红素(r=0.801,P=0.004)、总胆红素(r=0.831,P<0.001)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NT-proBNP(r=0.452,P=0.231)、CK-MB(r=0.178,P=0.173)水平无直线相关关系。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内科常见且较危重的疾病之一,发病率可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具有预后差、猝死率高等特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心律失常,其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据统计,约有90%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伴有室性期前收缩,约45%的患者伴有室性心动过速[11-12]。研究表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室性期前收缩主要与异常自律性、触发活动、折返及传导阻滞有关[13]。室性期前收缩可严重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原发疾病的治疗,且预后较差[14]。

Hcy是人体通过甲硫氨酸循环途径合成并分泌的一种含硫氨基酸,可维持机体含硫氨基酸平衡,若机体血清Hcy水平>15 μmol/L,则可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5]。Hcy可在氧化应激作用下损伤细胞结构,进而导致心脏重构[16]。FOURNIER等[17]研究表明,随着心肌病患者围术期血清Hcy水平的升高,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增加,推测血清Hcy水平可能与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关。CK-MB是临床常用的心肌酶标志物,NT-proBNP的合成和分泌与心室容量负荷及室壁张力有关,二者可较好地反映机体心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A、B组患者血清Hcy、NT-proBNP、CK-MB水平高于对照组,A组患者血清Hcy、NT-proBNP、CK-MB水平高于B组;此外,慢性心力衰竭伴早期室性期前收缩患者24 h室性期前收缩次数与血清Hcy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NT-proBNP、CK-MB水平无直线相关关系,表明血清Hcy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早期室性期前收缩存在相关性。

心力衰竭患者多因左心室充盈功能受损或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而引起脏器血流灌注不足或充血,从而导致脏器功能损伤尤其是肝肾功能损伤[18]。心力衰竭患者肝功能异常的相关阐述较多,但室性期前收缩对肝功能影响的相关研究罕有报道。胆红素是主要的胆汁色素,也是人体铁卟啉化合物的主要代谢产物,具有一定毒性,进入血液循环后会对脑神经功能造成不可逆损伤。胆红素不仅是临床诊断黄疸的主要依据,亦是临床评估肝功能的常用指标[19-20]。本研究结果显示,A、B组患者血清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高于对照组;A组患者血清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高于B组,且发生早期室性期前收缩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4 h室性期前收缩次数与血清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呈正相关,表明慢性心力衰竭伴早期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早期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可随血清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增多,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8]。

综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伴早期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血清Hcy、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较高,且其与24 h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呈正相关。但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故还需进行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结论。

作者贡献:周云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撰写论文,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并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周云、高山钟、关敬树、王文惠进行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数据的收集、整理及分析,论文的修订;周云、关敬树进行结果分析与解释。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室性胆红素肝功能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