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级党校办学新思路的探讨
2021-12-08杨志兰
杨志兰
中共徽县委党校,甘肃 徽县 742300
目前县级党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内容单一、硬件措施缺乏等情况。笔者对县级党校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提升县级党校教学质量的相关对策措施。
一、当前县级党校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县级党校的主要任务是宣讲国家的各项政策和开展主题教育,培训乡(镇)和村级干部,进行科研课题研究,建言献策,对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存在基础设施差和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制约了县级党校培训办学的质量和发展的进度。
(一)注重理论讲解,缺乏问题研讨
当前由于县级党校严重缺乏课题资金,基本上没有下乡调研的机会,对当地的农村发展知之甚少,加之对培训对象的知识结构没有深刻了解,课程多以讲解理论为主。以甘肃徽县为例,徽县党校在徽县三滩、青泥岭、钓鱼台、宋朝白塔等景点旅游的开发,以及扶贫思路、洪灾应急救援、棚户区改造等方面缺乏实地调研,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实证分析。
(二)注重主题讲述,缺乏案例教学
近两年县级党校主要讲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四中全会”精神、“精准扶贫”等内容,没有把各行各业工作中贯彻主题教育的事迹案例贯穿在教学中,也没有对扶贫中遇到的案例进行探讨,致使教学内容程序化,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照本宣科,缺乏学员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教师都是拿着讲稿,头都不抬的用方言读上一两个小时,学员在下面看手机、聊天、打电话都不管不问。缺少和学员一起探讨互动实际问题的教学环节,所以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低迷。
(四)注重空洞教育,缺乏能力培养
党校传统的教育大都是以理论教育为目的。没有把培养学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因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能力培养是党校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二、创新县级党校办学新思路的做法
新形势下县级党校面对教师老化、专业不全、知识单一等问题,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始终坚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培训内容和模式,走出了一条服务基层、贴近实际、多元办学的党校培训新路子。
(一)多措并举,建强师资队伍
县级党校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体系,力争引进1~3名博士或硕士生,主体班教师研究生学历达到60%,正高、副高、中级、初级岗位设置分别达到5%、45%、40%、10%,使老年、中年、青年教师结构趋于合理。
1.更新教师教学方法。一是聚内力,结对帮教。建立结对帮教制度,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队帮教,突出思想、作风、教学、课题、调研等方面的帮教内容,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二是打造教学项目团队。各教研室制定科研项目,构建科研项目团队,以团队力量带动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同时发挥课题研究、决策咨询的引领作用,推动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三是加大中青年教师挂职锻炼力度。逐步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和党校教师的“双向交流制度”,让中青年教师参与到扶贫工作中,使他们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
2.加大引人引智力度。一是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到党校任教。在继续严格执行地方政府有关引进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党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基金”,给予引进的博士、硕士科研启动经费及住房补贴金,并在家属安排、子女入学、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力争每年引进1至2名相关学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二是构建师资库。基层党校要加大多形式、多渠道从党政机关、大型企业和高等学校选聘客座教师的力度,构建不少于30人的开放式、高层次的校外师资信息库,实现培训师资的有效流动。
3.要多渠道培养教师队伍。县级党校每年选派1~2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到省委党校和其他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并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学历层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二)深入实践,设置出合理的多元化的培训课程
1.要多环节打造精品党课。县级党校教学课程设置,应做到系统、完整,并突出能力教学,不断创新培训内容和模式,走出了一条服务基层、贴近实际、多元办学的党校培训新路子。党课不同于一般的专题课,不仅要有理论性、系统性、指导性,还要有纪律性和通俗性。为此,要采取教师自主选课、科室把关审核、教师集体备课、公开试讲评估、修改跟踪完善等环节精琢细磨,倾心打造“精品党课”。
一是教师自主选课。每位教师根据教学规划要求,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研究方向、培训需求等,自主选择课题,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题目和授课大纲。二是科室把关审核。对于教师初选的研究课题,由各教研室进行审核把关,主讲教师首先对选题进行说明,科室成员就选题的适用性、结构的完整性、素材的相关性、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三是教师集体备课。科室审核通过后,主讲教师方可准备完整的讲稿,并制作成课件,由教学研究部统一安排,在校领导主持下,全体教师参加,召开集体备课会,主讲教师完整讲授专题内容,参会人员全面点评。四是公开试讲评估。对集体备课会通过的专题,要求教师在线上进行专题试讲,邀请全体教职工聆听,并从“教学内容、授课艺术、联系实际、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教,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帮助授课教师发现问题,以评促改、以改促教,通过评教,教师的新专题才真正算是拿到了通向讲台的“通行证”。五是修改跟踪完善。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教师再对新专题加以修改,最终进入党校专题课“菜单”,供不同的培训班次选择,选中的专题则直接进入党校培训的课堂。对首次送教到基层的专题课,要求科室负责人到现场跟踪听课,以完善专题内容和授课方法。
2.要多模块开发课程体系。县级党校要抓住“党性教育”“形势宣传”“科学管理”三大模块作为新专题开发的主方向,做到党校培训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一是党性教育模块。党性教育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活动的核心课程,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党员领导干部,而是全体党员,因此在客观上要求授课内容更接“地气”。为此,学校教师要研制出适合普通党员学习的专题党课,要下基层、到支部进行调研。二是形势任务模块。形势任务教育是党校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县级党校要研制出一系列紧贴县域形势发展的专题课程,组成形势任务宣讲报告团,深入基层进行宣讲。配合县委县政府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研制出和当前形势相统一的专题课,宣传形势、转变观念、凝聚共识。三是科学管理模块。随着地方县委县政府改革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提高县域各级管理者的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县党校教师要筹备出一系列现场急需、针对性强、科学实用的管理课题,为推进县域改革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3.要多元化创新培训模式。县级党校要采取多种培训模式,送课上门。一是“菜单式”培训。即根据形势教育需要编制“重点课题菜单”,把成熟的、时效性比较强的课题编入培训课题库,通过校域网发至各基层单位,再根据各单位需求,实行上门授课。二是“任务性”培训。即县委县政府下达专题培训内容,校领导在提出思路后,在校领导的部署和亲自主持下,采用“课题到人—调查研究—撰写讲稿—制作课件—初次试讲—修改完善”等一整套工作流程,利用两三周的时间,最终形成一套统一的专题课。三是“互动式”约讲,提炼升华。县级党校要根据自身的需求,结合实际工作,选取适合现场的精品课,到现场和基层干部、农民及企业人员进行问答式的现场授课,通过互动来充实教师的授课内容,通过问答来提升教师的应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专业化”定制,服务一线。县级党校要根据本校教师和客座教师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和授课水平,合力共为,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教学培训,就职工培训、项目设计、技术咨询、品牌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建言献策、授课交流。五是“开放式”教学,走向社会。作为县级党校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政治理论功底,更要拥有丰富的调研实践经验,创造出基层党校“流动课堂”的教学品牌,让党校精品课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为教师走出党校、走向更重要的岗位牵线搭桥。
(三)开拓创新,研制出有效力的干部培训教学方式
为了充分调动党校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根据能力教学的要求,在保持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1.推行研究式教学。这种教学变教师单向传导为师生共同合作,使学员成为活动的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员获得知识、接受教育。在校内上课时,要求结合案例,由教师主导学员充分参与,最后由学员自己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结论,大大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在校外教学实践时,全面推行“课堂讲授、现场教学、研讨交流”培训模式,促进参训干部开阔视野、启发思维,提升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2.开展学员课题研究。主体班培训都要结合培训内容和学员的实际工作,给学员安排一定的研究课题或调研报告,作为课后作业。将学员以行政单位进行分组,每组指定1名教师作为课题指导,共同完成研究课题或调研报告,要把调研成果计入学员成绩,并和指导教师年度绩效考核挂勾。同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集体评审,评选出等级,按级奖励。学员课题研究的开展,将党校教学与学员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这样会真正达到通过党校教学指导学员实际工作的目的。
3.开展学员论坛。论坛主题内容充分结合学员的研究专题和学员的自身特点,发挥学员自身优势,让来自实践一线、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并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学员走上讲坛,这样不仅能够活跃培训气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来自实践工作一线的学员,他们讲课大多都很有针对性,也往往比理论教师对学员更有吸引力。因此,每次主体班培训,都要设立1节学员论坛课,至少要安排一到两名有资历、有水平的学员走上讲坛,以亲身经历向大家传授经验。或安排1次实践课,到学员所在单位,由学员直接传授更直接、有效的实践经验。
以上的种种办学培训方式,可以使县级党校不仅为其他行业员工提升政治素养和管理能力输送新鲜“血液”,同时也为社会各界了解党校打开了另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