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视角下分析专创融合,思创一体的创新创业学生团队培养
2021-12-08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长春 130022)
在现代社会,各种文化不断碰撞与交流,其中,茶文化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巨大。大学生的思想比较激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但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如果将茶文化引入其中,能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目光转向教育模式的创新上来。在“专创融合,思创一体”的形势下,加强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实构建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以产学研全方位合作,积极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断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加强学生自身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1 茶文化背景下创新创业学生团队培养的切入点
1.1 适合的创新创业项目
有时候,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行为,在将来很可能就会成为商机。20年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最初应用网络办公、社交,20年后,网络竟然成为了人们衣、食、住、行的最佳平台,人们没有想到会借助网络来购物、叫外卖、出行。而在各大APP盛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加强与网络的融合。在大学生选择创新创业项目时,应注意所选择的创业项目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切勿仿照他人,一定要在借鉴之余具备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充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多样化需求。
同时,所选择的创新创业项目要着眼于某一点,涉及的范围不应过于宽泛,比如滴滴出行APP,针对人们的出行需求,在为人们解决出行难题的同时,也为广大的车主提供就业平台,可谓一举两得。此外,在选择创新创业项目时,大学生应根据现代的产业模式,实现产业模式的转变,并促进产业技术的革新,不断地发挥出产业的创新性。
1.2 专业化的团队与充足的资金流
一个专业的团队具有专业化的特征,这对于创新创业而言十分重要。所以,在选择创业项目时,一定要构建专业的团队,具备专业的人才,提供专业的创新技术。针对不同的创业项目,构建不同的专业团队。比如在互联网创业时,要吸纳更多的互联网专业人才,涵盖了网页设计、互联网软件设计、app设计等诸多的方面。在高新技术创业过程中,创业团队中一定要具备更多的高新产业人员,具备更多的高新技术理论。
资金是任何产业的有力支撑,资金是否充足决定了创业的成败。据调查,约有35%的大学生因为在创业初期因为不具备足够的现金,从而导致创业项目“胎死腹中”。所以,广大的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应不断的吸纳足够的现金流,尤其是创业准备阶段,拥有足够的现金流可以减少创业过程中的弯路。
2 “专创融合,思创一体”的创新创业学生团队培养的要求
2.1 着眼于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机构人才的培养应着眼于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培养更多全面型人才为社会所用。所以在加强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能够有效地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创业的最初阶段,学生积极寻求自我的发展,这也为广大的高等教育机构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主,加强学生自主创业,不断地强化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主观能动性。对于尚未寻求到适合的创业项目时,教师可以对其加以引导,通过强化自身的创新能力,寻求到适合的商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综合性人才。
2.2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业人才培养
自我国提出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战略起,我国各高校为社会上输送了较多的创新型人才。据调查研究显示,2019年,我国约有350万大学生创业成功,占比约为45.5%。这也标志着我国创新型创业人才的培养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而我国各高校在推进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培养模式。主要分为商业性与全校性。前者是由商学院带头,通过开展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创业。后者是通过学校的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全校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通过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一些高校在开展的过程中也纷纷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之下,也在不断地吸纳更多的创新型型人才。所以,教育部门要联合各高校,针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战略,以教育机构为单位出版相应的教材,在学校开设相关的课程,将其作为必修或选修课程,并作为考核的内容。
3 “专创融合,思创一体”的创新创业学生团队培养模式的构建
3.1 以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作为高校教育的目标
在“专创融合,思创一体”的发展形势下,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成为广大高校教育重要的教学目标。传统的教育模式突出理论教学,强制为学生灌输创新的思想,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而在“专创融合,思创一体”的创新教育模式下,在培养个人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所以,仅仅依靠传统的创新教育模式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要设立综合性人才培养的战略,培养出更多专业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在加强理论教育的同时,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当前的高校已经逐渐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走出来,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创新意识的教学,让学生摆脱了强制灌输知识的时代,转而为发展自主创新能力的时代。在综合性人才培养的路上,以理论教育作为开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作为良好的过渡阶段,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让广大的学生在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都能够有所收获,寻求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项目,让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不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转而为落实到实践中来。
3.2 强化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
在全国各大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无疑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而在高校在创新能力培养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首先,各高校通过主题班会、座谈会等形式开展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畅所欲言。其次,由高校联合当地就业部门,定期开展创新创业学术交流会,邀请当地极富盛名的创业人士深入高校,畅谈创新创业的培养,抑或是组织所有的毕业生去当地就业机构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学术之间的交流,加强毕业生对于创新创业的认知。而一些高校也采取了以志愿者服务为主的实践探索模式,主张体验式教学,通过学生身临其境,深入感受创新创业模式,让学生一边参与、一边成长。
上述三种模式都是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发展模式,无论是哪种模式,其目的都在于如何将创新创业学生团队的培养发挥得淋漓尽致。
3.3 构建综合性人才培养的教学课程体系
综合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充分借助综合性人才教育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所以各高校为了强化人才培养的效果,需积极构建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强化学生对于创新型人才教育的认知,并充分实现专创融通。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都是以“高高在上”的形象存在于学生的心中,这就导致了学生迫于教师的权威而被动接受所有的知识,而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主动性相对较低,甚至表现出了对于课堂的厌倦,大大降低了课堂学校效率。而创新创业的教学课堂上,学生针对自己的未来各抒己见,而教师也放下身段,与学生站在同样的角度看待问题,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乐于接受。
与此同时,在传统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在创新模式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尝试融入创新理论教学,但是最后取得的效果差强人意,往往是适得其反。而专创融合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不读得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实践和探索,强化了自身的创新意识。
这也为广大的高校提出了发展的要求,要基于人才创新模式,积极构建综合性人才的教育体系。首先加强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有机整合,根据社会上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制定并完善自身的人才培养计划,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融入人文素质的培养内容。其次,应加强各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与社会的关联性,在面向社会加强学生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立足社会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最后,各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应兼顾学生的知识机构与素质教育,加强课程的连续性,明确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是一个连贯的过程。
4 “专创融合,思创一体”的创新创业学生团队培养模式的反思
在社会的积极倡导下,各高校为了响应国家号召,纷纷加入到创新创业学生团队的培养中来。对于各高校而言,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尚且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教学体系的构建尚未成熟,各个方面的配套设施尚不完全,现有的教学条件还无法充分满足教学需求。所以,这也为广大的高校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创新创业学生团队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一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还不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无法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各高校为了增强教育效果,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配套设施与之相匹配,从而有效地推动各高校创新创业学生团队能力培养的有序进行。
与此同时,有些高校在不具备相应配套设施的基础上就盲目跟风,纷纷加入到创新创业学生团队培养的团队中来,而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创业学生团队培养的效果,不利于创新创业课程的有序进行。
综上所述,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驱动力,为了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努力,对于热爱创业的有志之士的培养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从适合的创新创业项目、专业化的团队与充足的资金流两方面详细概括了创新创业学生团队培养的切入点,其次,提出了“专创融合,思创一体”的创新创业学生团队培养的要求,明确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着眼于可持续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业人才培养,之后阐述了如何构建“专创融合,思创一体”的创新创业学生团队培养模式,最后针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工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