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探讨
———以广西来宾市兴宾区为例
2021-12-08来宾市兴宾区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龙建良
来宾市兴宾区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 龙建良
引言
随着国家农业政策的调整,农村土地流转动态进入了良性循环,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民的劳动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农机化发展步伐较慢的丘陵山区,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紧迫[1]。因此,如何根据山区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点,突破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瓶颈,大力推进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结构优化,提升山区农业机械的发展水平,促进山区农民的农业效益增加是实现全区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2]。
1 兴宾区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及主要做法
兴宾区有40.68%的低山丘陵区,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关系到丘陵山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兴宾区的农业产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截至2021 年10 月底,兴宾区拥有各类农业机械约13 万台(套),农机总动力约95.47 万千瓦。2020 年全年完成机耕面积约198.28 万亩,机播(插)面积约64 万亩,机收面积约189.47 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1.2%。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推动下,兴宾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还是比较低,发展也不平衡。
1.1 加强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落实国家惠民政策
严格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和兴宾区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优化程序、提高服务,推进“一站式”审批服务工作。2018~2020 年,兴宾区农机购置补贴申请户数为2479 户,共计申请补贴资金8157.826 万元。截至2021 年10 月底,2021 年共有100 台(套)机具申请办理补贴,受益户数69 户,使用总补贴资金1147.94 万元。2021 年以来,兴宾区召开水稻、甘蔗生产机械化现场演示会共6 次,充分发挥了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前沿阵地作用,广泛宣传,将国家惠民政策宣传到村委,直至村屯,努力做到家喻户晓。
1.2 提高农机总动力,增强服务农业生产能力
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优势,通过政策宣传、新机具新技术现场演示等工作,增强购买、使用农业机械意识,扩大农机拥有量,提高农机总动力。据统计,截至2021 年10 月底,兴宾区农机总动力达到95.47 万千瓦,拥有各类拖拉机约26863 台,配套机械21311 台,微耕机10575 台,种植机械973 台,田间管理机械808 台,收获机械853 台,收获后处理机械3439 台,水稻机械化育秧中心(工厂)15 个,水稻工厂化育秧设备24 套,温室43250 平方米。
1.3 提高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在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组织农业机械投入生产作业,2019年完成机耕作业总面积194.83 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1.87%。2020 年完成机耕作业总面积198.28 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6.58%。据统计到10 月底,2021 年完成机耕作业总面积180 多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2.6%,预计年底达到67.39%。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得到逐年增长。
1.4 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增强农机服务效益
截至2021 年11 月,兴宾区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75 个,从业人员近900 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共有81 个,从业人员近1300 人;农机户38260 个,从业人员44546 人。要充分发挥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补贴信息平台作用,支持引导134 个各类农业(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个体农机户等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并运用作业补贴平台申请补贴资金,增加农业生产收益。2020 年至2021 年,自治区下达兴宾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补贴资金共7396 万元,截至2021 年10 月底,兴宾区各乡镇、街道在作业平台已申请资金1926.99 万元,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2 兴宾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耕地难以适应机械作业,机械装备数量不足
丘陵山区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地块小、坡度大。丘陵山区地块面积小,形态不规则,经营不够集中。耕地海拔落差大,表现为梯田化,目前农业机械整体不适用于丘陵山区作业,作业效果普遍较差。丘陵山区的山路崎岖不平,地面尤其崎岖不平,地块之间有很多田间小路,地块高低不一差距较大,大型农机设备没有办法从田到田、从地到地进行转场,即使是平坦的土地,也由于缺乏机耕道路而使拖拉机很难到达地头。机械大部分是负荷运输式机械、农田作业式机械少,且多是低档机械,适用于农业生产的新型高性能机型少。
2.2 农作物耕种环节全程机械化水平低
2021 年以来,兴宾区完成水稻机耕面积约为25.02 万亩,水稻机械种植面积约为5 万亩,水稻机械种植面积仅占水稻机耕面积的19.98%;据统计,到2021 年11 月,兴宾区种植甘蔗面积约122 万亩,采用机械化种植的面积约为14 万亩,甘蔗机械化种植率仅为11.5%。兴宾区水稻、甘蔗等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种植率低,导致农户在主要农作物种植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工劳力,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
2.3 现有的农机装备结构发展不平衡
2021 年10 月底,兴宾区拥有拖拉机数量约26863 台,其中中小型拖拉机24885 台,占拖拉机总数的93.5%;耕整地机械约35597 台,其中微耕、旋耕、犁耙等小型机械约35179 台,占耕整地机械的98.8%;种植施肥机械约1018 台,其中甘蔗联合种植机35 台,占比为3.4%;田间管理机械约968 台,其中机动植保机械212 台,占比为21.9%。农机装备呈现的情况是:动力机械多,大型拖拉机少,中小型拖拉机多,微耕、旋耕、犁耙等小型机械多,低水平的机具多,智能化高性能机具少的问题非常突出,农机装备结构发展不平衡,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利用率低,小型农机及低水平农机使用率高导致单位耗能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增长缓慢,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
2.4 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
截至2021 年11 月,兴宾区主要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是流转经营服务、订单作业服务和跨区作业服务,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偏低,多数是单家单户开展农机作业。近年来兴宾区土地流转经营程度还是比较低。在农机农艺统筹协调发展方面,以甘蔗生产为例,兴宾区一些地方甘蔗的种植行距规格不统一,行距大多为60~100 cm,有宽有窄,而对于机械化作业而言,行距120~140 cm 为最佳,农艺达不到农机耕作技术。农机农艺相互的技术要求难以做到统筹协调、土地流转经营程度低等限制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
2.5 农业机械化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
随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不断实施,兴宾区各乡镇的农村道路建设日趋完善,程度有所增加,但整体规模小,配套设施齐全的仅限于项目区和极少数经济条件较好的村组,区内绝大多数村组耕地之间用于农业机械行驶的机耕道路基本是空白,机械操作现场规模小,较大农机具搬运困难的现象在短期内难以改善,配套设施远远不够。
3 提高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3.1 优化补贴政策,加强新型农机产品研发
2020 年,自治区已实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补贴政策,但水稻生产机械化未出台相关作业补贴政策,建议自治区进一步开展调研,收集整合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需求情况,制定出台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补贴政策,促进水稻产业高效生产。建议农业机械研发部门加强关键环节、重点领域机械装备和技术的攻关,按照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集中力量开发新型农机产品,优化农机装备机构[3]。
3.2 科学规划,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
根据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建设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发展大农业机械、服务大农业为目标,认真发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实施发展规划,力争林业、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机械化发展取得新突破。通过科学的规划,明确工作思路,落实工作措施,巩固部门的任务和职责[4]。在推进甘蔗机械化生产上,建立农机农艺融合协调机制,聘请农艺专家参加机具的试验示范、技术指导工作,尤其要做好种植技术培训工作,促使蔗农采用120~140cm 宽行距甘蔗种植,形成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的合力。
3.3 加快农田建设标准化
争取和实施自治区级土地整理科研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自治区级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使全区农业机械运转条件得到根本改善。集中整合闲散零碎、小块经营地块,形成更符合机械化作业的地块,有效实现集中连片种植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
3.4 着力推进机耕道路建设
机耕道路的建设是为了促进农业发展高效运转,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开展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丘陵山区机耕道路建设对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起着直接的作用。因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机耕道路建设的重要工作,最好将其引入农业工程建设长效机制,提高农机具在山区作业的便利性。政府应该加强耕田建设投资力度,有效结合农村公路建设,在整个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中对机体规划做出明确规定,实现机械化耕作公路与农村公路建设齐头并进。地方政府部门投资随着资源的组合和农民群众的充分动员,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多方渠道融资类型建设机耕工程长期投资系统。
3.5 加强队伍建设
有效整合全区农机推广服务队伍,成立由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品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农机推广服务队伍,增强农机推广工作的动力。同时,在全区范围内成立农机服务队和农机应急队,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注重宣传、懂技术、能传授和能示范的农机推广队伍。此外,定期组织农业机械、示范户重点经营理论、安全运行、维护保养维修、故障排除等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尤其要求高标准、严格寻求良好的驾驶操作培训,有效提升农业机械示范农户的专业技能来促进全区农机队伍经营素质的提高,综合实力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