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林业造林质量的措施探讨
2021-12-08杨月元
杨月元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河北 围场 068455)
一直以来,如何有效平衡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自然灾害的出现都在提醒人类要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因此,各国在环保方面都有所行动。例如:我国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开展植树造林工作以改善荒漠化问题,同时在城市中逐步推进绿化带建设工作,提高水质、空气质量,改善生活环境。林业造林工程通常来说具有持续时间较长、看出成效较慢、范围较广等特点,所以植树造林质量的提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相关林业人员要重视从各个环节上优化现行方案,不断探索有效措施。
1 造林质量提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前期信息调研不充分
造林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工作,从了解当地环境和水土条件到林木种类选择,种植技术的确定都需要较强的专业性,所以植树造林工作开展的第一步就是进行调研,充分了解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然后制定科学合理的造林规划,这样才有利于提高造林质量。但是现阶段,很多林业工作者没有对调研环节予以重视,造成收集到的信息不足,以致后续制定造林计划时方案不合理,例如:所选林木类型不适宜在当地土壤和水质条件下存活,导致林区树木成活率低或者是后期养护成本增加;或者是所选造林树种成活后难以解决当地水土流失或者是土地风化严重问题。此外,还有一些林业部门缺乏相关数据分析的专职人员,造成信息收集之后没有得到充分分析利用,或者数据分析结果没有及时上报给管理部门,在造林计划制定时对分析数据应用效率较低,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造林质量的提升。
1.2 缺乏完善的造林管理体系
现阶段,我国造林工作者大多都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过硬的技术能力,长期从事植树造林工作,实际操作能力较强但在理论知识方面有所欠缺,对先进的造林方法了解程度较低,造林观念也有待更新。这就导致在植树造林管理工作过程中,林业工作人员难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对其制定预防性风险控制解决方案。同时,因为整体管理水平有待更新,所以很多林业管理部门缺乏完善的造林管理制度和相应的监督管理体系,这会导致造林工作的随意性较强。如果在造林作业中没有规范化的制度约束,林业工作者就只是单纯保证树木顺利栽种,但难以对栽种过程规范程度进行保证,也会忽略了后期养护工作,在没有明确的日常维护制度的约束时林业人员难以及时跟进树木健康状况。此外,因为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所以很多绿化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不明确,对林木的维护方式也没有统一工作标准和检验标准,这些问题也会造成我国林业造林质量难以提升。
1.3 资金和人力投入不到位
植树造林工程往往是持续时间久,涉及范围广,所以在造林工程中需要投入较多人力资源和大量资金,用于前期开展土地开垦和土质改善工作,中期购置机械设备和人员养护工作的费用等,在一些自然条件不好的地区还需要考虑到交通运输成本。上述项目都是造林工程中必需的资源投入,但目前一些林业管理部门因为管理经验不足或者是将资金挪作他用等违规行为导致许多造林工程缺少资源,林业人员只能选择质量不佳的树种来降低成本或者是减少后期养护频率等,导致整体造林质量不佳。
2 提高造林质量的解决措施
2.1 制定科学合理的造林规划
提升林业造林质量的首要措施就是制定科学合理的造林计划,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明确的指导,所以这就要求林业管理人员充分了解当前造林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项目所在地区特点,对植树造林工程进行合理规划。例如: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点,既要考虑到植树造林的目的,又要结合地形特点和土壤条件,水利环境预判造林工程难度和造林质量优劣,以确保选址能够提高林木种植质量。同时,选址结果确定后要综合考量林木类型的优劣,在充分对比种植条件和林木成活效果后再确定林木品种和后续栽种方法,养护措施等,通过做好前期科学规划提高林业造林质量。管理部门应当制定更加完善的林业管理制度,对日常维护频率和维护目标做出明确规定,努力实现工作标准化,以降低因工作过程不规范造成的人为问题,同时也可以有效地系统化管理造林项目,保证造林质量的稳步提高。
2.2 注重造林技术水平提升
在制定科学合理的造林计划后,林业人员应当注重提高技术来保证高质量造林。例如:林业管理人员要不断更新种植和培育知识,了解当前行业内高质量培育方法,结合我国林业发展现状改良现行林木栽培方法,同时在林木幼苗选择方式和土壤改良等方面也应该有所改善。例如:在幼苗培育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土壤成分分析,然后采用先进的水肥管理技术,为幼苗在培育初期提供充足的养分。同时,在幼苗成长过程中,相关人员也应当引进先进的浇灌技术,兼顾林木成长的水分需求和节约水资源的要求。此外,在旱季和雨季要分别做好准备工作,避免幼林受到自然灾害冲击,提高幼林成活率,努力降低生态灾害、入侵物种等问题发生的概率,为造林质量提升给予科学的过程支持。在日常工作中,林业管理人员也要及时查看林木生长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培育技术。
2.3 重视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工作积极性的培养
造林质量的提升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共同配合才能实现,所以林业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组织相关交流学习,对造林人员专业素质培养创造一个平台,鼓励大家讨论造林新技术。比如,定期邀请林业专家和有经验的林木培育人员开展座谈,主要针对林木养护和灾害防治方面进行经验分享。同时,在加强现有人才队伍培训时也要积极吸纳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扩大人才队伍。除此之外,管理部门应当制定更加完善的奖励机制,对创新能力强的人员给予奖金鼓励,激发林业管理人员探索新技术的积极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林业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环节,提升造林质量对改善人类生活环境有着重要意义,比如保护水质和空气质量等,同时还能减少因水土流失或者是土地风化严重带来的自然灾害。然而,我国林业实际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在植树造林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因缺乏科学指导,导致造林质量不佳甚至对土地造成破坏。因此,提高造林质量的需要结合先进的种植思想和种植技术,同时改变造林态度,不断探索和优化造林方法,促进林业健康发展,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