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具体实施方案

2021-12-08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云南农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农办规〔2021〕1号)要求。结合云南省实际,提出如下具体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目标任务,强化标准引领,推进科技创新,突出品牌打造,选育一批突破性农作物品种和畜禽水产良种,建设一批绿色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带动性强的农业企业,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业知名品牌,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质量第一。落实“产出来”与“管出来”要求,推进标准化生产,实施全过程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效益。

2.坚持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进投入品减量增效,净化农业产地环境,把绿色发展导向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

3.坚持创新驱动。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推进育种创新,加强投入品使用、产品生产、加工储运等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和标准制修订。

4.坚持市场主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激活主体,引导资源要素向品种选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集聚。

(三)目标任务

到2025年,初步建成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培育一批优质、高效、绿色新品种。建设绿色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300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20个。打造省级农产品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1000个。围绕茶叶、花卉、水果、蔬菜等重点优势产业,持续推进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登记工作,累计新认证(登记)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3000个以上,全面推广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推进品种培优

1.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开展农作物、畜禽、水产等农业种质资源全面普查、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推进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完善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做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有序开发。围绕水稻、玉米、马铃薯、生猪等大宗农产品产业和茶叶、花卉、中药材、肉牛等优势特色产业,认定一批农作物种质资源圃(库)、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制定(修订)5~10个大宗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完成2~5种中药材的基因组测序分析及其基因资源库构建。加快完善与国家有机衔接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2.加快优良品种选育。配合做好国家重点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新一轮国家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支持科研机构持续推进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瞄准高品质水稻、马铃薯、花卉、蔬菜及肉牛、肉羊、蛋鸡等特色品种,启动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培育一批具有云南特色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

3.推进制种基地建设。以8个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为重点,推进国家重要制种基地建设。将种子田建设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和项目库,优先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实现符合条件的种子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加快种业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和工厂化育苗设施建设。建设道地药材和特色药材良种选育基地。建设5~10种濒危稀缺药材野生抚育、野生变家种培育基地。

(二)加快推进品质提升

1.推广优良品种。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加大“宣和猪”“云岭牛”“云上黑山羊”等优良品种的繁育和推广。推广一批优质稻、玉米、马铃薯等品种。推广新平、永胜、鹤庆等地区的晚熟柑橘种植。开展咖啡品种更新种植,推广种植适宜云南产区的优质抗病新品种。以三七、天麻等10大云药品种为重点,积极开展中药材良种选育、优良品种扩繁推广、品种栽培技术研究和应用。以水产原良种场和优质种苗规模化繁育基地建设为重点,突出特色淡水鱼类和土著鱼类优势种业培育,形成育繁推一体化模式的良种繁育体系。

2.集成推广技术模式。推广种养循环、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绿色防控等绿色生产技术措施。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膜回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推广池塘内循环养殖、稻田综合种养等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模式。优先保障粮食生产、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丘陵山区特色农业生产以及支持农业绿色发展和数字化发展所需机具的补贴需要,将更多符合条件的高端、复式、智能产品纳入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加大补贴力度。

3.净化农业产地环境。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落地,开展农产品协同监测。推动连片百亩以上的池塘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实现养殖尾水生态循环利用。发展大水面生态增殖渔业,加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工作。

4.推广绿色投入品。推广有机肥、缓释肥、水溶性肥、高效叶面肥、高效低风险农药、生物农药等绿色投入品,推广性诱、灯诱、色诱、食诱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产品。组织开展畜禽抗生素、禁用兽药、残留超标专项整治行动和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推动兽用抗菌药物减量使用。严格落实饲料生产许可制度和兽药生产经营许可制度。推进水产养殖用兽药减量行动。

5.提升生鲜采后处理。鼓励和支持蔬菜、水果经营主体配套建设分级、包装、预冷等加工设施,开展蔬菜、果品清洗、分级、包装、保鲜等采后商品化处理,不断提高云南生鲜农产品品质。

(三)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

1.推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推动构建以产品为主线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遴选推荐一批基础好、技术水平高、产业带动力强的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加快构建以基地为载体的全产业链标准实施机制。培育壮大一批骨干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立足于农业生产、加工和流通等环节,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推动建立云南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标准和云南省“10大名品”评价标准。率先建立中国特色花卉绿色生产与认证体系,制定绿色高效种植、采后处理及包装、冷链物流等标准。制定一批具备推广价值的蔬菜新品种和优势果种的种植、加工技术标准。制修订包括全产业链各环节的云南咖啡系列标准体系。

2.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构建省、州(市)、县(市、区)示范家庭农场评定机制,到2025年,创建500个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并协调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深入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培育壮大一批农民合作社,扩大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引导鼓励农民合作社加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开展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分类施策,培育国家、省、市、县级龙头企业梯队,到2025年,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企业达到1000户。在强化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企业监测的同时,新增认定一批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企业。

3.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以规范实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为抓手,开展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生产托管服务,扩大农业生产托管对农户的覆盖面,培育一批多元化、专业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

4.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到2025年,支持1000个县级以上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1500个冷库及配套设施设备。完善提升100个田头市场,协助牵头部门积极推动10个农产品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和1个农产品产地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鼓励各类新型主体发展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延时类初加工,发展肉变肠、奶变酪、菜变肴、果变汁等食品类初加工。培育一批生产标准、技术集成、管理科学、品牌知名和产业集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综合利用主体,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产品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

5.开展重点区域先行示范行动。在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以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等,全域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打造一批示范典型。到2025年,培育和发展一批产业强、产品优、质量好、功能全、生态美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认定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一批中药材健康文化旅游示范园区(基地)。围绕茶叶、蔬菜、水果、花卉、咖啡、坚果等特色优势产业,探索产地环境整体监测评价模式。

(四)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

1.加强名优品牌培育。建立“绿色食品牌”品牌目录制度。每年开展云南省“绿色食品牌”品牌目录申报工作,将云南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品牌统一纳入省级目录管理。持续开展云南省“10大名品”评选,打造一批金字招牌。强化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到2025年,在全省打造优质农产品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1000个以上、区域公用品牌50个以上。

2.加强品牌管理。完善制度体系。建立动态管理的云南省“绿色食品牌”品牌目录制度,完善《云南省“10大名品”管理办法》;加强质量监管。加强对入选云南省“绿色食品牌”品牌目录和云南省“10大名品”品牌产品的质量监管力度,确保品牌的良好口碑。

3.促进品牌营销。借助中国—南亚国际博览会暨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中国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等展示推介平台,以及北上广等重点地区产销对接活动,每年组织不少于200个优品品牌、名品品牌参加各项活动,开展品牌宣传,充分发挥云南省“绿色食品牌”在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机场展示销售中心的宣传推介作用,通过宣传手册、短视频、直播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云南名优农产品的宣传推广。持续开展“四季云品”新媒体直播,加强云品线上推介宣传。

(五)持续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

1.严格农业投入品使用。严格农药生产、经营许可管理,落实农药经营购销台账制度,加大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指导,严厉查处违规销售、使用禁限用农药行为。组织开展畜禽抗生素、销售使用禁用兽药等专项整治行动和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推动兽用抗菌药物减量使用。

2.推行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管理。深入开展国家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区)创建,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区)动态管理。更新完善食用农产品主体名录,全面落实监管责任。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加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的推广应用,推动“绿色食品牌‘10大名品’获奖企业”、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上线运行追溯平台。树立一批标杆示范企业,逐步推动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开展追溯管理。

3.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执法。实施“治违禁促提升”行动,针对禁限用药物、农兽药残留超标等突出问题,采取“一个问题品种、一张整治清单、一套攻坚方案、一批管控措施”的“四个一”模式,实施集中系统治理。持续开展对生产主体监督抽查、飞行检查、暗访暗查。扩大监督检查范围,针对重点地区、重点品种,加大监督检查频次,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开展双随机和飞行抽查,突出对药物饲料添加剂等生产企业的监管。扎实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生鲜乳收购站、运输车的信息化监管,严厉打击使用“瘦肉精”的违法行为。

(六)深入推进安全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

1.强化农产品认证和监管。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审核,规范标志使用,强化证后产品风险监测和监管,稳步扩大认证规模。加大获证水果产品抽检力度,及时查处不合格产品(行为),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加快蔬菜生产、加工和运输环节标准和技术规程制定和推广应用。鼓励全省进行咖啡绿色、有机认证,全力推动咖啡园绿色有机化。

2.深入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结合地域特色,挖掘保护传统农耕文化,打造小而美的地理标志精品农产品,建设一批特色品种繁育基地和核心生产基地,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产品特色化、身份标识化、全程数字化发展。以10大云药品种为重点,建设清洁、规范、安全、高效的现代化药材加工基地。

3.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建立健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产地准出衔接市场准入机制,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构建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工作格局。省农业农村厅成立相应的协调指导组,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指导服务,推动措施落实。统筹项目资金,强化责任落实,有力推进工作。重点区域先行示范的所在县(市、区)应成立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推进小组,加强协调,聚合力量,推进落实。

(二)建立推进机制

制定任务清单,按照“三品一标”的要求和重点任务,细化到相关处室,落实到重点区域和实施区域,逐项逐区落实。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和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动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完善考核制度,将农业生产“三品一标”纳入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

(三)强化政策支持

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农业绿色发展、乡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种养业良种繁育、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可结合实际向农业生产“三品一标”的重点区域和实施区域倾斜。强化金融扶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扩大信贷规模。发挥融资担保体系作用,强化担保融资功能。

(四)强化科技支撑

支持科研单位开展育种联合攻关,加快选育一批突破性品种,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推进科企深度融合,支持种业龙头企业进入商业化育种体系。充分发挥农技推广机构和各类专家服务团队的作用,加强技术指导,开展技术培训。全面实施农技推广特聘计划,支持各地从农业乡土专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种养能手中招募特聘农技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产业技术指导服务。

(五)强化法治保障

在标准化生产、产地环境保护、质量安全监管、农业品牌建设等方面,研究制定完善相关法规制度。联合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依法打击使用禁用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破坏农业资源环境等违法违规行为。

(六)加强宣传引导

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新媒体等各类媒体媒介,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各地及时总结、发现典型、加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阿宽的生产小组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福州“三品一标”建设收获理想成绩单
井研县“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全国“三品一标”工作会议在宁波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