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保护和利用视角下的松岭村乡土景观资源评价
2021-12-07王烨梓韦宝婧胡希军蒋紫君杜心宇陈志文
王烨梓,韦宝婧,胡希军*,蒋紫君,2,杜心宇,陈志文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风景园林学院/湖南省自然保护地风景资源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城乡景观生态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004;2.浙江安道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040;3.浙江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乡村聚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景观文化。乡村聚落是农村居民生活的空间,其所包含的乡土景观更是承载着一个村落数百年发展形成过程中积淀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源[1],在缓慢且稳定发展的进程中,这些资源都是乡村聚落历史与自然、人文景观碰撞形成的文化瑰宝[2-4]。然而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乡村建设与城市建设相比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因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加全面的要求,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农村发展的道路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一系列政策的推行也加快了城镇化进程,乡村问题不断被发现[5],特别是人们对乡土景观认识的不到位和保护意识的薄弱,导致许多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乡土景观随着新农村建设而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流失[6]。因此,乡土景观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转型并继续发扬与传承,乡土景观元素将以何种形式体现其特色,怎样才能提高乡村居民的经济收入,提高聚落人居环境的质量,这些都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乡土景观资源是乡村的文化载体,是几经风霜留下的珍贵资源[7-8],是在融合社会、经济、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景观。本研究从保护和利用视角对乡土景观资源进行评价,为新农村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9-12]。松岭村作为福建省龙海市东泗乡的乡村聚落,开基距今已有400多a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下,逐渐形成特有的村落文化,留下了大量的乡土景观。开展松岭村乡土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可对松岭村乡土景观资源更进一步的保护与利用,并为闽南地区乡村聚落的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提供新思路。
1 研究区概况与现状调查
1.1 研究区概况
东泗乡地处福建省龙海市西南部丘陵山区,东与白水镇、东园镇接壤,西与九龙岭林场及程溪镇交界,北与海澄镇毗邻,南与漳浦县连接。松岭村属海洋性明显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季风明显,雨量充沛,常有台风及暴雨袭扰。松岭村位于东泗乡南溪下游,地形特点为南部山体,中部北部为冲积小平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全村以低丘陵和河流谷地貌为主,南溪流经松岭村北侧,内河延伸至村域内。松岭村目前的主导产业为水产养殖,以南美白对虾为主要养殖品种,农业种植产业尚未形成。
图1 松岭村区位分析
1.2 现状调查
乡土景观资源的类型从属性角度出发,分为物质景观与非物质景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生产景观、生活景观、生态景观以及生命景观等[13]。从生态学角度出发[14],根据功能形态分为景观区、景观类、景观亚类及景观单元。具体也可以细分为外围自然景观、田园生产与生活景观,乡村聚落与建筑景观,传统文化与民俗景观等类型。乡土景观产生于一定的物质与非物质环境中,物质环境分解为物质空间与自然生态景观,物质空间是由建筑围合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等场所空间组成;自然生态环境是指自然天然形成而存在的景观,极少受到人为干预;非物质层面所包含的则是具有独特地域人文性以及社会文化性的社会文化景观资源(图2~图4)。本研究基于乡土景观的产生条件将乡土景观资源分为物质空间、自然生态、社会文化3种景观资源类型,具体包括传统街巷、传统民居、古遗迹、庙宇、宗祠建筑等18个亚类以及60个基本类型(表1、图5)。
表1 松岭村乡土景观资源分类
图2 松岭村物质空间景观资源
图3 松岭村自然生态景观资源
图4 松岭村社会文化景观资源
图5 松岭村乡土景观资源分布
2 乡土景观资源评价体系构建
根据乡村聚落的特点,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合理性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构建乡土景观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建立的过程中选择具有客观代表性地体现乡村聚落景观特征的因子,保证体系的完整性及结构层次的清晰度,充分运用其特点,使各个因素之间形成有机联系。
2.1 评价指标的选择
为保证评价指标全面覆盖,评价指标的选择是基于对研究区实地调查,整理和筛选了现有资料,并查阅了大量乡土景观、乡土景观评价及景观分类等方面的文献。本研究是针对乡村聚落建立乡土景观资源评价体系,乡村聚落乡土景观资源价值受到多元化因素的影响,在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评价主体的其他客观因素,因此对研究区乡土景观元素以及构成方面的资料征询了专家的意见,对多方面因素综合评估选取指标,采用客观因素影响较小的层次分析法[15-19]建立松岭村乡土景观资源评价体系。
从物质空间、自然生态、社会文化3个层面出发,在物质空间方面考虑到村落建立之初修建了许多建筑群,进而通过各种围合空间形成了街巷、生活景观及生产景观;自然生态方面包含了自然形成的具有一定观赏价值以及生态价值的原生态山体、水体、植物景观;社会文化方面包括了人文因素与自然因素长期作用的过程中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以及与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器具等,共有8个因素层,再从因素层自身特性出发,选取街巷整体风貌完整性、街巷空间尺度适宜性、街巷立面景观特殊性等18个指标因子(表2)。
表2 松岭村乡土景观资源评价指标
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特尔菲法对各评价因子进行排序,通过向15名风景园林学科领域专家学者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并采用比率标度法进行重要程度判断。通过MATLAB9.7.0将评价指标归一化处理,计算出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式(1)、式(2)),计算最大特征值λmax与n的差值检验矩阵一致性,计算公式为[20]:
(1)
(2)
式中,CI为一般一致性指标,n为判断矩阵阶数,RI为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当CI<0.10时,说明该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权重分配合理;当CI≥0.1时,矩阵未能通过一致性检验,需要重新构造判断矩阵,重复以上过程,直到通过一致性检验。
构建的判断矩阵均可以通过一致性检验后,在得到单层次权重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出所有评价指标对于评价总目标的权重值,将15名专家评分结果加权平均,得出专家对福建省龙海市松岭村乡土景观资源评价权重(图6)。
图6 松岭村乡土景观资源评价权重值
3 松岭村乡土景观资源评价
3.1 评分标准
将所有评价指标分为“差、一般、较好、好、很好”5个级别,通过5分制分别评分为1、2、3、4、5分,根据可操作性对具体指标进行评分。首先明确评价指标的含义,其次明确各评级所代表意义,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松岭村乡土景观资源进行评价,共发放问卷70份,其中有效问卷68份。通过对松岭村乡土景观资源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及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将权重具体到每个评价指标的分值上,达到乡土景观资源评价的量化。
3.2 评价结果
对于松岭村乡土景观资源的综合评分为3.312,总体乡土景观资源良好,项目指标排序为物质空间(B1)>自然生态(B2)>社会文化(B3),由此可见松岭村乡土景观中物质空间的评分远高于其他景观类型的评分,具有一定优越性,今后要特别注重物质空间的保护与利用,通过物质空间带动自然生态景观以及社会文化景观的发展。评分最低的社会文化景观对于乡村聚落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原因是人们对社会文化传承性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在新农村建设等乡建运动兴起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社会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表3 松岭村乡土景观资源各指标评价结果
3.2.1 物质空间评价结果分析 松岭村乡土景观资源评价中物质空间景观所得评分为1.621,是松岭村传统街巷、传统民居、古遗迹、庙宇、宗祠建筑、生活景观、生产景观的综合得分。从各项指标得分可以看出松岭村街巷尺度完整性相对较高,基本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传统建筑历史悠久并有一定的地域性特色。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许多村民建了新房,传统建筑保护未能得到应有重视,可能是旧房拆建或是择地新建等原因,导致原有传统建筑荒废、破败而降低了其完整性,骑楼作为闽南地域的特色建筑受到的破坏尤为严重。生产景观对于乡村发展而言极为重要同时其种类也比较丰富,体现出乡村生产景观的多样性。生活景观多样性相较而言得分较低,从实地观察走访调查来看生活景观具有较高居民参与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需求不断变化,生活景观多样性发展由于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而受到限制,仅停留在一些传统模式上,老码头仍在供居民日常使用,但却日趋破旧不见维护,主要是由于乡村发展的关注点着重于生产景观,对生活景观有所忽视。
3.2.2 自然生态评价结果分析 松岭村乡土景观资源评价中自然生态景观所得评分为0.864,是松岭村山体、水体、地热资源、古树名木、林地的综合得分。乡村自然生态是基本的乡土景观资源,从其各项指标得分可以看出松岭村山水奇特性程度较高,水体景观的种类也比较多。但是由于松岭村以水产养殖为主的农业发展模式,使得居民主要生活来源依托于养殖业,长期的水产养殖使得水体有富营养化的情况出现。水产养殖为居民提供了经济来源,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松岭村水体资源构成了威胁,因而水体的吸引力也就相对较弱。温泉作为松岭村的地热资源,本身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但也没有得到良好的利用。松岭村古树名木共有3棵,均为榕树且树龄普遍超过300 a,树形奇特观赏价值较高故景观独特性也就越高。松岭村植物景观丰富,有一些风水林、果树等,同时也形成了具有村落特色的自然景观。
3.2.3 社会文化评价结果分析 松岭村乡土景观资源评价中社会文化景观所得评分为0.827,是松岭村姓氏文化、武术文化、宗教文化、节庆文化及饮食文化的综合得分。松岭村历史悠久社会文化资源非常丰富,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发现松岭村传统生活器具种类并不多,故生活器具丰富性有所欠缺,但沿用至今的传统生活器具大部分都保存完好,体现着村落的生活气息。此外,由于村落居民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度极高,节庆活动时期村落居民参与度也相对较高,诸如端午节赛龙舟等一些非物质文化活动可以使得村民广泛参与,反映出较好的文化传承性。但由于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多是对于原有文化活动的沿用,在注入新活力方面有所欠缺,使传统文化多样性程度相对较低。
4 松岭村乡土景观资源保护利用对策
根据松岭村乡土景观资源的实际情况,依据因地制宜、生态优先、保护与开发相平衡、可持续发展以及文化传承性原则5个乡土景观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基本原则,针对物质空间、自然生态以及社会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松岭村乡土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出如下建议。
1)为提升生活景观多样性,可以对现存生活景观进行定期维护与修缮,制定维护体系,诸如戏台等能够体现乡村文化的生活景观,在修缮时也要注意景观风貌的保护。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深入挖掘生活景观所在,提炼传统元素并加以运用。可根据居民的使用习惯对生活景观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造,使其转变为更加适应现代化的乡土景观,同时在改造的过程中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最大程度上保护景观的乡土性。也可以利用乡土材料对乡村生活景观进行建设与美化,体现乡土景观的特色,提高生活景观的多样性,使乡土景观更加突出其原真性。
2)维持建筑风格的完整性,可以将乡村居民生活居住条件得到保证作为前提,保护利用现存传统建筑。综合考虑建筑的风貌、功能、年代、完整性等特点将建筑分为不同类别,从保护、整治、更新3个方面对不同类别传统建筑提出保护利用措施。同时居民在自主修建建筑的过程中应当与村落整体景观风貌相协调,在突出闽南传统建筑风貌特色的同时体现建筑风格地域性。
3)松岭村具有较好的自然生态景观资源,为体现出自然生态景观独有的乡土性,应重视植被的乡土性,普查现有乡土植物并严格管理防止建群种和优势种被破坏,保护乡村的植物景观多样性,对于古树名木而言应当注意养护管理并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利用。村头古树本就是极具标志性的景观,可以在古树旁设置石碑引起广泛重视,在树下营造生活休闲空间,为乡村居民提供交流场所,促进村民沟通交流。同时可以将植物向产业化方向转化,使乡土植物的单一观赏功能向复合利用功能转变。
4)对于山水景观吸引力而言松岭村水体景观比较丰富也有条件良好的地热资源。以水产养殖为主导的农业生产模式,导致水体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可以采取相应的生物生态修复措施,从土壤质地的改良开始,种植有吸附作用的沉水植物,并按一定比例投放水生动物,形成水体食物链,最终达到水体自我净化的目的,利用生物生态修复的方法比起药物投放等化学方法更加环保,且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力较小;松岭村的地热资源即温泉,据实地调查松岭村温泉的价值较高,但一直未被开发利用,可以在乡村开发旅游时合理利用地热资源,温泉养生是现阶段比较受关注的旅游项目,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与周边乡土景观之间的协调性、合理性,始终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切忌以经济发展为主而不考虑实际的生态性。
5)为提高松岭村传统文化多样性,当前主要目标是以文化保护为主的文化价值及使用价值的提升。松岭村具有较为丰富的社会文化资源,传统文化的传承度较高,在今后乡村的规划建设中深入挖掘具有松岭村特点的文化景观,保留具有地域特点的乡土景观元素。建立合理的传承保护机制,跟上时代发展不断活化传统文化,使其拥有不竭的传承之源,从历史的、传统的不断焕发出新鲜的活力。
6)传统文化传承性可以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活动,在增强居民体验性的同时吸引外来游客,居民不断地参与其中获得收益,同时带动乡村创新与延展,扩大松岭村传统文化在民间的影响。在村落规划建设时,可以利用久无人居的建筑作为民俗博物馆以及展览馆等,以便外来游客及专家学者到访时可以充分了解到松岭村的文化历史,明白其资源价值所在,扩大松岭村文化影响力。
5 结论与讨论
对乡土景观、乡土景观分类等基本问题的探索研究,对松岭村进行的实地调研,从传统街巷、传统建筑、生活景观、生产景观等方面对松岭村进行乡土景观资源评价,同时提出保护和利用策略。
1)基于乡土景观的产生条件将乡土景观资源分为物质空间、自然生态、社会文化3种景观资源大类及18个亚类,并依此建立了3个层面8个因素18个指标的乡土景观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特尔菲法对各评价因子进行排序,并运用AHP法确定了各因子指标权重。
2)松岭村乡土景观资源共3个大类、18个亚类、60个基本类型,松岭村乡土景观资源的综合评价分为3.312,总体乡土景观资源良好,项目指标排序为物质空间(B1)>自然生态(B2)>社会文化(B3),说明乡土景观中的物质空间相对比较重要,在今后的规划建设中要特别注重物质空间的保护与利用。
3)依据松岭村乡土景观资源评价结果,分析松岭村乡土景观资源的物质空间、自然生态以及社会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松岭村乡土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相应建议。
我国地域辽阔,乡土景观资源差异明显。本研究所构建的乡土景观资源评价体系是基于福建省乡村资源调研的基础上,所选取的指标尚不能够全面覆盖以反映乡土景观资源的价值,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外,专家学者专业知识领域的侧重方向不同,在权重确定以及景观资源评价评分时也会出现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构建普适性的乡土景观资源评价体系与方法是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