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思路的研究
2021-12-07常明军
常明军
(海北州交通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站 海北州 812200)
1 发展现状
铁路运输发展快速[1]。青藏铁路西格二线,海北州境内192km已建成通车;地方铁路柴达尔-木里,海北州境内里程268km,已建成通车;兰新第二双线,海北州境内里程约137km,已建成通车;2018年门源高铁站完成客运1670150人次。
航空运输实现突破。祁连机场已建成运营,通航线路1条,完成客运12400人次。
以高速公路为主架构的环海北交通圈正在建设当中。根据我省“十三五”规划要求,国家高速 G0611张掖至汶川公路扁都口(甘青界)至门源(克图)段、G0612西宁至和田公路、西海至察汉诺段,地方高速S302峨祁段、加西公路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形成环海北的高速公路交通圈。
四纵四横的干线公路网已初步形成。随着我省“十二五”“十三五”公路建设计划的推进落实,自北而南建成了G0213策克至磨憨公路、G227、S304、S209海北境内四纵干线公路;贯穿东西横向建成了G341、G338、G315、S301海北境内的四横干线公路,四纵四横的干线公路网已在我州初步形成。
农村公路取得了跨越式发展[2]。2013年至2017年海北州启动实施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发展示范试点,交通运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完成了自然村通达、宗教寺院通水泥路、行政村通畅、乡镇通等级油路、乡镇建成客运站点、农牧业养殖种植园通水泥路、旅游景区通等级油路、工业园区通等级油路、乡镇、行政村通班车、县城通二级及以上公路等“十个100%”目标。海北州公路总里程达8839.104km,其中国道1069.662km,省道963.976km,县道760.070km,乡道2275.988km,专用道76.603km,村道3692.805km。
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3]。完成西海、浩门、花海、祁连等四个二级客运站建设,以及哈勒景等5个四级站建设,2018年海北州公路运输完成公路客运量约903.3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5251.1万人次。货运量263.523万吨、货物周转量31334.31万吨公里。
发展现状情况一览表
2 存在的问题
2.1 综合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明显不足,网络建设不完善
铁路运输覆盖面低,民航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尚无水运航道;干线公路网络不完善,农村公路等级低,运输能力不强,公路抗灾能力低,运输保障和服务水平不高[4,5]。
2.2 综合运输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运输方式较为单一,客货运输大多依赖公路,铁路、公路、航空之间转换衔接不畅,运输资源未能实现优化配置,物流成本高,整体效率不高。公路运输在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仍然较大,超载、超限运输对公路设施的损害大,公路运输安全形势严峻。
2.3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机制尚未健全
地方财政能力不足,完全依靠国家补助资金,交通建设资金投入无法满足发展需要,农村公路管养资金不足,2004年以来修建的村道已超过使用年限,存在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等现象。
2.4 政策扶持、土地供给、资金投入等条件影响交通发展的保障机制
由于海北地处祁连山和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土地、环保等刚性制约因素较多。
3 海北州现代综合运输发展需求分析
3.1 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供给能力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并明确提出建设“交通强国”。《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描绘了未来15~30年运输服务的美好愿景,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要求,把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作为交通强国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了打造便捷舒适、经济高效运输服务体系的发展目标。
交通强国战略是历史赋予交通运输行业的重大使命,建设交通强国必须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加快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的高度融合,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质量、效率、动力的变革。在新的历史时期海北交通运输行业必须着眼全国、全省发展大局,按照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安排,高起点谋划综合交通发展、高站位做好顶层设计,强化各种运输方式的深度融合,强化交通运输与国防军队建设的深度融合,强化交通运输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强化交通运输与高新产业、高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建立交通运输供给能力与海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3.2 完善互通的交通和客货运枢纽
海北地处青海省东北部,西连柴达木经济圈,北与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为邻,南接海南州,东与省会西宁及我省东大门海东市接壤,州府距省会西宁100km,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在“十三五”“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在“一带一路”“环西宁一小时交通圈”“兰西城市群”建设中统筹海北在青海省的主体、功能定位和发挥海北的区位优势,构建与河西走廊、柴达木经济圈、西宁、海东、海南等周边地区互联互通的交通通道,为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倡仪提供交通保障。同时主动对接和融入“环西宁一小时交通圈”“兰西城市群”发展布局,能有效补足铁路、航空、公路、水路运输短板,打造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优化交通发展空间布局,完善出州通道和州内环线网络,着力突出海北州府西海镇在海北州的中心地位,完善与周边州地市和州内联通通道和中心枢纽建设,增强州府西海镇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带动力,新建门源青石嘴至海晏哈勒景公路、祁连默勒至大通巴彦公路,打通海北州府西海镇与门源青石嘴、皇城、苏吉滩和祁连默勒、峨堡等地的快捷通道,提升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的辐射能力,推动城市间的互联互通,推动 “一带一路”倡议在海北州落地生根。
3.3 以绿色交通发展引领经济转型
海北州境内有青海湖和祁连山两个国家级生态公园,在全省乃至全国生态安全体系中地位突出,肩负着生态屏障的重大任务,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中必须要贯彻生态优先战略,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养护和运营中大力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全面开展路域生态修复,推广利用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以最少的资源占用、最小的能源消耗、最低的污染排放、最轻的环境影响,将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国家公园生态公路示范区建设作为青海省绿色交通发展的突破口,对于推进国家级公园生态体系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意义十分重大。为此海北州交通运输行业要主动发挥国家级公园核心区的关键作用,在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布局中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统筹协调好生态环境与交通运输发展的关系。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中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实现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更节约、更低碳、更环保、更优质,以绿色交通发展理念引领海北经济转型升级。
3.4 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支撑能力
青海省委提出高质量发展战略,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式、运输结构、增长动力等必须要进行重大变革,推动交通运输业发展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引领”,发展方式从“中低端”转向“中高端”, 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实现从“数量规模”转向“质量效益”的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是保障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交通运输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优化交通运输布局和结构,构建全方位、多空间、多层次、高度智能化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一要优化交通运输的空间布局,建设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网络;二要调整运输结构,形成铁路、航空、公路、水运等多层次、多空间的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提高运输效率、满足公众需求;三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智慧交通,全面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注重人才培养,加强科研合作,促进技术革新,提高创新能力;四要从求数量规模向求质量发展,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支撑能力。
3.5 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水平
创造高品质的生活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一切发展为人民,多谋民之利,多解民之忧。创造高品质生活,就是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交通服务作为交通运输工作的根本追求,不断拓展服务内涵,提升服务品质。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基本的体现是衣食住行,改善出行是最基本的需求,创造高品质生活,满足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供给能力持续增强、服务更加均等、方式多种多样、保障安全便捷的需求,推动交通运输业发展动力转换,因此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着力点放在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享受到均等化的交通运输服务、享受到多样化的出行方式、享受到安全便捷的交通保障。
创造高品质生活要求交通运输服务必须转型升级,推进交通运输行业“放管服”改革,提高交通运输部门治理能力,着力构建科学的综合交通运输监管体系;必须转变职能将交通运输行业打造成服务型行业,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中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完善运输服务网络,在综合交通运输空间布局中,与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必须推进智慧交通工程建设,扩大信息化覆盖面,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的交通信息服务。
4 海北州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海北州在“十四五”发展定位上确定了着力创建双国家公园示范州、开创绿色发展新格局、协力共建环湖融合发展圈的发展思路。在发展空间布局上提出 “两园一轴一带”区域发展布局:一是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来抓;二是打好特色农牧、生态旅游和清洁能源“三张牌”,努力探索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三是依托海北区位优势和境内主要交通要道,着力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形象;四是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根基,营建和谐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海北交通运输是全面贯彻交通强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期,是巩固和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发展示范试点成果的决胜期,是增强交通运输整体供给能力的攻坚期,是转型升级、提升服务的关键期。要深刻把握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现实基础,深入研究分析宏观背景、发展趋势、时代要求,以新的形势判断、新的发展思路、新的对策举措,突出规划引领、兼顾融合发展,优化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布局,提升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总体效率。
经济社会发展对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的需求。经预测到2025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力争达到6亿元;全州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达到26860元、年均增长9%;城镇化率达到70%,森林覆盖率达到25%,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更具活力和竞争力,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大幅度提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5%~9%的增长速度。要实现海北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社会文明不断进步、人民生活再翻番的目标,交通运输必须要优化结构、转换动能、补齐短板、提质增效,增强供给和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多元、舒适、便捷的客运需求和经济、可靠、高效的货运需求,为人员、物资高效流通提供支撑保障,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旅游业发展对现代交通运输的需求。2018年接待旅游人数10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实现旅游总收入33.65亿元,增长26.4%;2019年接待旅游人数11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实现旅游总收入42.09亿元,增长26%。预计2025年接待旅游人数达到242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达到126亿元。旅游业逐渐成为海北的主要产业,也将成为海北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旅游发展的关键在交通,需要交通运输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交通出行服务、提供多样化的交通出行选择、提供更加高效的运输转换、提供更加完备的旅游交通设施,交通运输与旅游深度融合,使旅游者在交通出行中得到丰富的旅游体验、享受到多姿多彩的人文自然景观,提高海北旅游品牌的吸引力,壮大旅游产业。
生态文明建设对现代交通运输的要求。海北州地处祁连山南麓和青海湖北岸,生态地位十分突出,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生态屏障,“十四五”海北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来抓,着力建设两个国家公园。要求交通运输在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养护中把生态环保放在第一位,转变发展方式,开展科技创新,由簇放规模性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建设中与两个公园建设有机融合,使交通运输成为绿色走廊、绿色通道、绿色景观带,成为绿色发展的引领者。
保障民生,推动民族地区稳定的需求。海北州是多民族聚居区,多民族宗教交织,地区间、民族间发展不平衡,民族团结稳定的任务艰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保障社会稳定,削弱不和谐因素的影响,要求大力改善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改善交通公共服务条件,加快与内地的交流交往,与其他省区融合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缩小与全国的发展差距,使少数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实现共同繁荣。
5 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思路
5.1 总体思路
强化基础、补足短板,融合衔接、服务一体,生态优先、转型升级,创新引领、提高水平。
至2025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综合交通运输现代化,以综合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智慧交通引领全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达到县县通高速、物流服务到村、智慧交通全覆盖的目标。
至2035年全面实现综合交通运输现代化,全面建成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县县通高铁、乡乡通二级公路、通用航空全覆盖、运输服务多样化和一体化的目标。
至2050年全面完成交通强国战略,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础设施规模质量、技术装备、科技创新能力、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达到全国藏区领先水平。
5.2 发展目标
完善以“两轴”为主轴线的铁路运输枢纽,以青藏铁路和兰新铁路为两条主轴线、柴木铁路、海晏至西海铁路、门源至祁连铁路为分支的铁路运输,2025年内改造海晏至西海电气化铁路、扩建门源高铁站,海晏火车站;2030年新建门源至祁连旅游铁路152km,使境内铁路运营里程达到612km。
构建以“一支三通八坪”为布局航空运输网络,完善祁连支线机场配套设施,新增航线5条;新建西海、刚察、门源等三座通用机场和八处直升机停机坪,运营短途航线20条。
完善以“一圈”为架构的高速公路环海北交通圈,2025年内完成西海至察汗诺高速公路等海北境内四条高速公路,新开工建设湟源至西海高速公路,打造环海北高速交通圈;2035年内规划建设西海至共和高速公路、刚察至共和黑马河高速公路、祁连至海晏甘子河高速公路、门源克图至甘禅口一级公路,境内高等级公路运营里程突破1000km。
构建以“五纵四横”为框架的国省道干线公路网,2025年内完成祁连至大通河桥二级公路建设,改扩建海晏县海兴至天峻公路海塔尔至江仓公路等五条干线公路。2030年规划建设策克至磨憨公路祁连县城至野牛沟边麻段、热水至祁连鹿场公路刚察大寺至江仓段、祁连野牛沟至二只哈拉山公路、海晏青海湖乡至甘子河公路、门源铁迈至卡子沟段。
完善农村公路路网,助力乡村振兴。巩固和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发展示范试点建设成果,改造提升农村公路等级,进一步优化农村公路路网结构,2025年内规划改造县道8条,改造乡道22条,改造村道46条。2030年内规划改造县道4条,改造乡道28条,改造村道20条。
构建“两轴四心”为布局的铁路、公路客运枢纽,提升客运枢纽的设施水平和集聚效应;构建“四心四辅”的公路货运枢纽,支撑重点产业发展,降低物流成本;做大做强大乡村物流产业,建成县乡村三级物流,邮政物流服务覆盖到行政村。
完善智能交通体系,以云计算、区块链、互联网+、物联网、5G等技术为基础,提升交通运输信息化,基本实现运输服务智能化、交通管理综合化、出行服务便捷化,形成交通行业管理统筹、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服务高效的信息化体系。以智慧交通为支撑大力增强交通治理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提升交通服务和保障能力。
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养护领域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循环利用废旧材料,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开展国家公园生态示范公路示范区建设,推动铁路、公路沿线的绿化和环境治理。
强化科技引领,提高服务品质。2025年内创建5个农村公路品质工程、3个乡村旅游示范路工程,研究制定推动农村公路发展的地方标准,大力引进新技术,投入专项资金,开展农村公路建设、养护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完成高寒多年冻土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技术研究,并全面推广应用路面快速养护和修补技术。
创新交通基础设施管护体制,保障交通基础设施长期发挥效益。至2025年建成4个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公共财政每年投入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费县道每公里不低于10000元、乡道每公里不低于5000元、村道每公里不低于3000元,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中等路及以上等级达到75%,综合指数达到62。
6 结语
(1)强化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为促进海北州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州县党委、政府应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州县两级政府应给予相关支持政策,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保障和管理机制,长远谋划,为建立海北州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与支持。
(2)强化规划引领。州县政府、四县交通运输局及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规划编制工作,把建立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为我州落实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充分发挥规划的全局性、引导性作用,强化规划引领,按照规划目标建立我州航空、铁路、公路、水运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立体交通空间,推进交通强国战略的落实。
(3)完善推动综合交通运输的顶层设计。省级层面出台相关政策、制度,明确在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中各个部门的职责,统一完善制度运行体系,政府组织发改、财政、自然资源、水利、林草、生态环境等部门建立联合办公和协调保障机制,避免各自为政,涉及土地、草原、林地征占用,水土保持、环境影响评估等工作,制定出台配套政策,特别是农村公路建设法规不统一,应当落实国家和省政府支持政策,并且在法律和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减负各项收费,确需支出的应由政府协调财政部门配套解决。同时修订完善农村公路概预算编制办法,将土地使用及拆迁补偿、前期各项评估费、地质勘察费用等一并列入概预算中。
(4)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海北州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关键在人,建立人才工作长效机制,与山东建筑大学、青海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关系,按请进来、送出去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5)强化资金保障。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地方财政资金支持机制,鼓励多元化市场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为建立海北州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障。
(6)建立地方融资平台,提高融资水平。引入PPP模式建设物流仓储园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等项目。
(7)创新机制体制。积极探索交通基础设施管护运行机制,开展农村公路管养一体化试点,有效提升管护水平。
(8)按照交通运输部印发的 《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做好交通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的指导意见》,加强与农业农村、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和扶贫办等部门协同联动,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贫困村提升工程等工作中,配合相关牵头部门推进村内道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