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多元化生源分层分类培养研究
——以茶艺基础课程为例
2021-12-07刘辉
刘 辉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现代学徒制是基于国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形成的一项教育模式,其主张通过校园与企业合作的模式来进行人才培养的工作,以此来实现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性教育。而在现代学徒制应用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够基于此来来进行学生的针对性教育,以此来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对于茶艺课程而言,其课程教学也需要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背景进行改革,通过多元化生源分层分类培养的形式来实现课程的精准性教育。
1 茶艺基础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解读
1.1 茶礼:小口啜饮,学习礼法
茶艺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种,而中国人也更习惯于以茶待客,也就是用规范的茶礼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在茶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则首先需要对于饮茶的礼仪、方法来进行教学,是以小口啜饮的形式进行教学,以此来通过细细品味来体会茶叶的味道。其次,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其课程需要对茶道礼仪方面的内容进行教学,例如在待客过程中主人需要将茶筅清洗干净,在客人面前将茶筅洗净,并且轻敲三下举起两下后,便完成了清洗的动作,而在结束的时候,则是先用热水将茶碗中的余茶洗净,然后在用热水洗净茶筅,最后轻敲两下后举起,如此便完成了结束时的清洗动作。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饮茶、倒茶方面的礼仪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掌握专门化的茶礼与茶规。
1.2 茶技:冲泡烹饮,茶艺表演
茶技是茶艺课程教学活动中核心内容。该部分的内容重点对茶的冲泡形式、泡茶技艺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教学。例如在茶艺课程教学中,其课程需要将茶的经典泡法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特别是烹茶法、碗茶法、瓷壶泡法、小壶泡法等壶式的泡茶方法进行教学。同时,也需要对于袋茶的冲泡方法与冲泡技巧进行教学,以此来用专业的技术来避免茶汤浓度过高而产生苦涩的感觉。同时,在基础性的茶技教学之后,教师还需要对茶艺表演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教学,也就是将茶艺表演作为一种文化表演活动来进行教育,将茶艺的审美艺术价值进行广泛的传播。也就是对于民俗茶艺表演、仿古茶艺表演以及其他禅茶表演等形式进行教学,并且在表演环境与服装道具的加持下实现茶艺比表演的艺术化呈现。
1.3 茶道:坚守本心,宁静致远
在开展了基础的茶艺、茶礼与茶技等教学活动之后,我们便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茶道文化与茶道精神等方面的思想文化进行渗透性教学,以此来通过茶艺课程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水平。从中国的茶道文化角度来看,课程教学则需要重点对茶艺中的“廉、美、和、敬”等思想礼仪方面的内容进行教学,从而在教学中将我国的佛儒道思想进行渗透性教育,更好地将茶道文化的核心思想进行广泛传播。从日本茶道文化的角度看,该课程教学则需要重点“和、敬、清、寂”四规来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学生认识与了解其他国家的差异文化,并且在与中国茶艺文化的对比分析过程中寻找二者的共通之处,从而更好地将茶道精神在课程教学中进行全面的普及与教育。
2 茶艺基础课程生源分层分类培养的原则
2.1 课程公平性
在茶艺基础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其课程教学首先需要基于公平性的原则来进行生源的分层与分类教学。由于我国社会大众具有受教育权,使得茶艺课程中的核心内容需要公平化的传播到更多的学生群体中去。但是在我国学生为主理念的教育理念影响下,茶艺基础课程能够通过分层与分类的形式来保障教育公平。一方面,从生源分层的教育看,该课程能够基于学生的学历情况、年龄层次来划分成不同的层级,并针对不同层级学生的理解能力与理解水平开展课程教学,例如中职学生能够采用动画、视频等方面多元化的媒体资源进行教学,而高职学生便能够在中职教育就出上提高教育深度来进行课程教学。另一方面,从生源分类的角度看,我们能够将茶艺专业与非茶艺专业的学生划分为两大类,这两大类的学生都能够接受到公共的茶艺课程,从而将基础内容全面教学,保障课程内容传播的公平性。
2.2 教育针对性
在我国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全面普及的背景下,我国的茶艺教育也需要基于学生的个体化特征来进行教育,这就需要基于教育针对性的原则来进行学生的分层与分类培养。例如将生源划分为茶艺专业学生与非茶艺专业学生两类,对于专业学生而言,则在基础理论教学基础上重点对茶艺、茶技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专业表演能力,为学生的就业与工作奠定一定程度的基础;对于非茶艺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基础理论教学基础上重点基于茶艺表演鉴赏、茶礼方面的内容来进行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茶艺艺术鉴赏能力、品茶能力进行教学,更好地拓展学生的课余生活。可以说,基于教育针对性的原则来进行课程教育,这就能够通过分层与分类的形式进行相应的人才培养工作,培育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专业性人与融合性发展人才。
2.3 需求应用性
在茶艺课程中生源的分层与分类培养活动中,其课程教学活动则需要基于应用性的原则来进行课程内容的教育工作,从而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过程中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工作,更好的实现学生思想理论的提升。在不同生源的分层与分类过程中,其课程能够基于不同的场所来进行应用性教学,例如在针对中职学生、高中毕业生、社会人士等学生群体的分层与分类过程中,我们则需要课程对学生不同的应用价值来进行分类,例如学校学生教育的目的在于掌握一项技能并且学习茶道文化,社会人士则更多是基于兴趣爱好或者谋生手段来进行教学。可以说,在生源分类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主体特征来进行分类,并基于学生的需求来进行课程内容的针对性教育,更好地提高茶艺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3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茶艺课程多元化生源分层分类培养实践路径探究
3.1 学生个体情况调查,明确课程施教对象
在现代学徒制应用的背景下,茶艺课程生源的分层与分类需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这就需要首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查。例如针对学生的学历层次、年龄层次进行调查,来开展学生的分层式教育,对不同层级的学生群体开展思想认识深度不同的课程内容教学。同时,我们也能够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来进行分类教学,若学生细化茶道技艺方面的内容,则重点对课程中饮茶、倒茶、烹茶的技巧进行教学,若学生对茶艺表演的喜爱度较高,则重点基于表演性质来进行教学,若学生更向学习茶艺中的茶道文化与茶道精神,则需要在教学活动中重点对中外茶道精神、茶道文化的内容进行渗透性教学。明确课程教学对象,更好地实现基于不同类型学生来开展针对性教学。
3.2 完善分层分类标准,优化课程授课模式
在生源的分层与分类过程中,其需要基于一定的标准来进行类别划分,从而基于规范与标准来提高分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公平。首先,其课程的教学能够对学生的年龄层次、学历层次来进行课程教学,也就是基于学生的认识理解深度进行课程教学,基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与理解水平进行教学。其次,该课程也能够针对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分类,以此来基于学生的个人需求来进行分类。最后,在分层分类过程中,还能够基于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进行分类教学,对于性格活泼与性格内向的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针对性教学。可以说,这就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基于多元化分类标准来践行授课,并且不断优化课程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课程教学效率。
3.3 课程内容精准施教,现代学徒落到实处
在现代学徒制应用的背景下,我国茶艺基础课程也能够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课程内容的精准化施教。一方面,在校园内的教学中,教师能够通过课程内容划分成不同的板块,从而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模块化教学的形式实现理论性课程的教学,同时还能够应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从而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来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从实践的角度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进入茶艺表演企业、茶叶生活馆等场所进行实践,并且相关企业也能够通过一对一教学的形式来进行课程教学,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说,在现代学徒制应用的背景下,分层分类教学能够针对学生的不同特征进行精准施教,实现茶艺课程教学形式的创新性发展。
综上所述,茶叶课程教学活动中需要对于茶礼、茶技、茶道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教学,这就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基于课程教学公平性、针对性与应用性的角度进行生源的分类与分层,从而基于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的课程教育模式,并且重点采用模块化的教学形式实现课程内容的教学,以此来将课程中的各个板块性内容进行针对性教学,更好地在茶艺基础教学的基础上传播茶道精神,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