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威市凉州区智慧水利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1-12-07陈永杰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5期
关键词:凉州区水务水厂

陈永杰

(武威市凉州区农村饮水安全服务站,甘肃武威 733000)

近年来,武威市凉州区水务部门依托项目支持,不断配套水利信息化设备设施,研发、应用水利信息化系统,从无到有、从点到面,建成了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等水利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智慧水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现状

1.1 水旱灾害调度系统

自2005年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以来,凉州区建成GPRS雨量监测点22个,中继站3个,雨水情自动监测系统1个;建成自动雨量站28个、预警广播114个、山区简易雨量站141个,自动水位站3个,视频监控站3个,该系统涉及12个镇、77个村。

1.2 水库大坝安全信息平台

凉州区在西营、南营、黄羊3座水库大坝安装水位计34套,测压仪11套,静力水准仪7套,坝后渗流水位计3套,水库自动控制闸门9套,埋设通讯光缆37 km,微波33套,摄像头15处,在西营、黄羊、金塔灌区建设水库大坝安全信息平台3处,在水务局水旱灾害中心建设总平台1处。

1.3 水资源信息化管理

凉州区建成西营、黄羊、杂木3个地表水灌区水资源调度系统和西营、黄羊、杂木、清源、金羊5个地下水资源管理系统;建成总控中心5处,分控中心28处,采用光纤通信,共计铺设光纤82.5 km,对灌区14条干渠、157条支渠的闸门、渠道水位、流量进行监控;地下水灌溉区安装智能化计量设施4 748套,其中3 022眼机电井安装在线监控和终端机设备,借助采集终端传输的机井当前用水量、累计用水量,结合灌区年度单井配置水量、年初机井水表读数,能够迅速判断机井当前用水情况及水表读数。

1.4 人饮水厂信息化建设

凉州区已建成黄羊水厂、杂木渠首水厂、宏化水厂、西营水厂、宏祥水厂、金塔水厂、刘家茨胡水厂、双城水厂、上坝水厂共9座万人千吨集中供水厂,解决了全区18.19万户74.45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

1.5 河湖长制建设

在全区河湖重点和敏感区域布设视频监控摄像头56处,配备视频监控设备1台,购置无人机1架,采用固定和移动相结合的方式,借助技术手段,实时监控河湖重点区域内涉河建设项目、河湖保洁、河道采砂、河道堤防和水利设施的巡查养护、水政执法等情况。

2 取得的成效

2.1 提高了灌区水资源管理水平

全区地表水灌区在干、支渠口水量监控数达151条,占骨干工程的89.1%。地下水灌区在线远程监控机电井3 022眼,占机井总数的63.6%。水资源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实现了灌区范围内水雨情及各干支渠道水情数据的实时监测并回传至总控中心,总控中心可根据灌区灌溉、人饮供水等用水需求和水雨情情况及时下达调度指令,提高了办公决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2 增强了防灾减灾能力

在黄羊、杂木、金塔、西营4条山水河流及沿山的沙沟河等21条小沟小河上安装自动雨量站,在沿山12个镇的77个村安装预警广播,实现了实时水情、工情、流量、视频等防洪信息的集成与展示,提升了灾害的预测及预防,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基础信息支撑服务,减少了灾害带来的社会经济损失。

2.3 提高了农村饮水供水保障

建成了农村饮用水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农村饮用水工程远程集中控制和统一管理,全方位在线监控反冲洗、加药等环节,实时监控浊度、余氯、pH值等出水水质指标,发现异常,平台可实现实时预警。

2.4 提升了河湖管护水平

通过无人机巡检、移动“天眼”、雪亮工程等更快更清晰地按照规定线路巡检,及时掌握河湖及周边环境、水流、河道保洁、涉河违建等情况,同时还可以在水质变化等突发情况下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现场信息,实现了全天候、无死角、高效率巡河,为河湖长制工作落实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依据,为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河湖管护治理目标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2.5 节约管理成本

智慧水务的建设,使大量的水情数据通过遥测系统自动传输,各灌区管理站、闸点能及时掌握干渠水位变化情况,并可以远程启闭闸门,从而大大减轻了基层职工的劳动强度,降低了运行成本,确保了灌区用水的正常进行。据统计,智慧水务的建设,每年可节约灌区管理费用达1 400多万元,节约劳力5.1万个工日。

2.6 智慧水务系统已初步形成

经过多年的努力,水务系统依据项目,建成了水旱灾害调度系统、水库大坝安全信息平台、水资源信息化管理、人饮水厂信息化建设、河湖长制建设等智慧水务系统,虽然各系统建设标准低,但各系统已开始应用并发挥效能,智慧水务系统已初步形成。

3 存在的问题

3.1 系统数据不能共享互通

目前,智慧水利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基本是依托不同项目在各灌区分别建成,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较少考虑资源共享的要求,导致建成的系统所采用的软硬件设施、应用开发技术架构等自成体系,各灌区内部数据系统较多,且数据之间不能互通,资源共享困难,制约了综合利用资源能力的发展。

3.2 建设标准相对低

近年来,凉州区智慧水务建设不断加快,但由于智慧水务领域投资占水利总投资的比例较小,各系统建设标准相对较低,一些设备常年未保养,使得信息采集、自动化程度不够,一些系统信息与计算机网络配置不兼容,网络安全较差,无法实现和互联网技术的无缝连接。由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系统开发和网络系统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无法实现信息的资源整合。

3.3 数据统计慢、准确率低

由于各灌区信息化平台独立运行,信息软件不能兼容,造成数据不能在水务局信息平台汇总,各灌区统计人员工作量大,需花费更多的精力进行统计汇总,造成信息汇总工作效率低、速度慢、准确率不高。

4 对策建议

4.1 明确思路

智慧水利建设是实现水利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智慧水利建设中,一是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独特优势,利用各种水利信息来开展全区水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工作,实现信息的统计和资源共享,从而提高水资源精细化管理能力和水平,实现水资源的综合调度,加快智慧水利现代化建设进程。二是从全区水利现状出发,依据各水管单位的业务需求,结合物联网计算、大数据技术,建一个全区统一的智慧水利体系。

4.2 整合资源

整合凉州区水利系统资源。对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对数据的存储、传输、共享等服务器建设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形成凉州区水利信息化管理中心、人饮指挥报警中心、抗旱防汛调度中心、水资源利用和监管中心、水利工程设施管理和监控中心等综合管理平台。

4.3 加强运行

一是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对技术人员已经熟悉的专业知识进行加强、巩固,组织有一定从业基础的人员到开发软件的单位进行学习,把他们欠缺的信息系统相关知识列为重点,进行全方位的学习,提升其专业技能,同时组织开展水务系统信息化教育培训工作,举办信息化系列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和工作积极性,更好地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服务。二是积极引进优秀的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区人社局和水务局根据行业需要,编制招录计划,通过引进人才和招录等多种方式,组建与水利信息化进程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4.4 加强合作

在智慧水务建设的过程中,要引进外力,聘请有关专家,对建设项目及方案进行统一评审,使方案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操作性。选择国内信息化建设比较好的地区进行调研,选出国内拥有成熟经验和优良资质的企业进行合作,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加大与省、市水利部门对接,寻找与省水利厅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结合点,争取得到省水利厅在资金上的支持,同时寻找贷款融资平台。

猜你喜欢

凉州区水务水厂
简算有妙招
张文作品
超滤膜在再生水厂应用工程实践
水厂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解析
水务智慧巡检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NB-IoT的智慧水务建设探讨
游戏化学习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水厂环状管网平差计算与分析
水务工程项目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探讨
基于GIS的武威市凉州区甜叶菊种植适宜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