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12-07仇婷马梅淄博市建设项目环境评审服务中心

节能与环保 2021年5期
关键词:环境污染基础设施环境保护

文_仇婷 马梅 淄博市建设项目环境评审服务中心

1 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以及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农村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气以及固体废弃物,还有大量的生活垃圾、生活废水。在这些污染物中,只有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能够达到70%左右,其他的各类废弃物大多都排放到了农村环境之中,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在农业生产中,农村种植较为分散,农村缺乏科学的农业种植知识,使用化肥、农药等过量,不合理的施肥,造成其不能全部被农作物吸收利用,形成了水环境污染源。此外,农村养殖业也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畜禽粪便问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大多是直接排放到农村环境之中,对农村水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农作物秸秆大多被焚烧,也造成水环境的严重污染。

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废水等排放总量呈现增加趋势,大量的工业废水排放到农田、附近河流等,大量铅、汞等矿物质超标,严重污染地表水甚至是地下水。

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相比,环保意识偏低,生活污水几乎不做任何的防治处理,因此增加了氮、磷的水污染;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相对不完善,缺乏公共基础设施,生活污水得不到及时的处理、清理,久而久之给周边的土壤和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2 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污水处理缺乏技术支撑

目前,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撑是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比较普遍的问题。先进的科学技术停留在城市水环境污染治理,无法深入到农村,生态技术缺乏广泛的宣传和推广。即便是我国污水处理技术再丰富,也在实践中无法投入到农村环境之中。如打造天然的集中湿地系统是目前较为科学合理的水环境污染治理途径,而面对地势海拔较高的丘陵、山地等,该系统就失去了应用的意义。同样,该系统对于处理农村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降解能力一般。因此,污水处理应当因地制宜,如果处置方法不能与农村生态环境的发展相平衡,就会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

2.2 “重经济、轻环保”的现象依然存在

地方政府对农村环境的治理不够重视,对水资源的开发缺乏系统的科学分析,管理无序,监管制度不完善,相关部门缺少强有力的执法与监督,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够,致使部分企业疯狂追求经济利益,给水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在经济总量增长与生态环保之间选择时,过多注重GDP等业绩考核,甚至用牺牲环保来达到目的。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为了急于招商引资,往往对外资项目“开绿灯”,对环境保护方面疏于监管,造成农村地区成为水环境污染的重灾区。

2.3 污水治理缺乏配套基础设施

在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的过程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如果农村缺乏环保基础设施,将直接影响水环境污染治理的质量和效率。目前,大多农村地区没有净水装置,甚至没有自来水,缺乏基础设施,对地下水很难做到有效保护。另外农村旱厕改造不够彻底,还没有实现全覆盖,地下管道等基建工程质量往往达不到标准,对农村水环境造成污染隐患,这就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由于农村地理位置偏远、人才匮乏、资金短缺等原因,对于基础设施的维护不到位,缺乏人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村民缺少维护管理知识与能力,这就使得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减少,水环境污染治理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了失控现象。

2.4 缺乏有效激励机制和科学指导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科学指导,无法保证水资源的良性循环与再利用。农民对于水资源保护缺乏积极性,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2.5 农民环保意识淡薄

大多数农民缺乏基本的环保意识,没有认识到水环境污染治理的严峻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一方面,农民用水大量浪费,存在不合理使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现象;另一方面,对于污染源缺乏防范意识,如对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由于环保意识淡薄,造成了水环境污染治理进程推进缓慢,效果不佳。

3 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3.1 因地制宜实施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

要不断完善与城镇化进程相协调的发展政策,确保“三农”工作有序进行,转变农村经济增长的方式,通过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优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通过体制机制模式的不断创新走出一条新型农村发展之路,对于“城中村”“城郊村”“城边村”等,要充分利用城市资源对农村工业进行改造,提升农村工业化集中度,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减少水环境污染。对于位置偏远的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要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并重,同步发展,着力建设配套生态化污水治理设施。另外,对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治理成效。

3.2 完善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法律机制

对农村水环境保护要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重点从农村综合性发展角度应对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污染治理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平衡发展。健全完善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制度,落实环境影响评估机制,使得农村水环境保护真正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严惩对农村水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和人员,要追究其法律责任,追加行政处罚。如对于养殖场等农村企业,要督促其制定粪便处置措施,进行严格执法与监督检查,从源头上控制水环境污染。

3.3 实现科学性的水环境污染治理

要不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实现科学性的水环境污染治理。这是一项最为明智的举措。要想加快水环境污染治理的进程,提高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效率,加强研发创新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因此,必须要在污水处理手段、流程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主要是氮、磷水污染,应采取废水脱氮除磷的方法,提高农村水环境水质,同时要在废弃物等污染源回收利用、新能源的利用等方面下大功夫,达到直接有效的治理目的。

3.4 统筹建设基础设施确保污染治理质量

统筹建设基础设施是提高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质量的重要举措。农村与城市截然不同,水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落后,应当统筹全局,不断提升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能力和水平,实施契合农村实际的农村水环境污染处理方式;统一建设水环境污染治理试点和示范工程,加强农村污水排放管道的建设。对于农村而言,大多分布不集中,需要科学整合村庄,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形成多网络、多渠道、多结构的水环境污染治理防治体系。同时,要注重对基础设施的定期维护,引进专业人才,加大资金投入,发挥政府指导监督作用,从根本上保证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的实效,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奠定坚实基础。

3.5 提升农民环保意识

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要让广大的农民参与到治理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队伍中来。加强农业相关基础知识的宣传教育,在乡镇、农村举办农业科技等有关培训,重点讲授农村水环境污染对于农业、农村、农民“三农”的危害,宣传水环境保护的长远意义;在增强农民环保意识的基础上,要扩大媒体宣传,让更多的农民群众能够及时了解、学习,从而增强公共服务意识与提高社会参与程度。因此,要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水环境污染治理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4 结语

对于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有利于提高农村水环境保护成效,有利于保护农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利于推进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因此,发展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功在千秋,造福群众。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就必须要从源头上了解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现状,从内因、外因、危害等因素入手,深入挖掘研究产生的根源,并加以分析,真正找到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的问题。同时,要结合先进的治理技术和经验,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标本兼治,从发展理念、建章立制、创新研发、建设基础设施、农民环保意识等方面提出治理的具体措施,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水环境保护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环境污染基础设施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应坚持三个原则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5G——“互联网+”的基础设施
煤矿区环境污染及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