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禀赋、市场需求与大别山产业扶贫
——以湖北省蕲春县中药材产业为例
2021-12-07陈思中吴学兵
陈思中,吴学兵
(长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2019年中央1 号文件明确指出,“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而产业扶贫是扶贫开发工作从“输血”向“造血”转变的重要举措,转变了以往那种物质扶贫、资金扶贫的送物送钱形式。相比“输血”式的粗放扶贫,“造血”式的精准产业扶贫不仅能富裕农民的口袋,而且更能富裕农民的脑袋[1]。许多省(市、区)将70%的扶贫专项资金用于产业扶贫[2]。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在中西部地区,难点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大别山是中国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城乡居民收入相对滞后,贫困人口呈现持续扩大趋势。而中药材广植于中国贫困地区,是贫困人口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在此背景下,分析特困地区中药材产业资源禀赋,发展具有市场需求的中药材产业,对于助力精准扶贫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推进中药产业以进行精准扶贫,2017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农业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提出充分发挥中药材产业优势,共同推进精准脱贫。而作为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的36 个县之一,蕲春县近年来依托药旅联动发展中药材产业,县域经济总体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得到大幅度改善和提高,解决了大量滞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和深度贫困人员的就业问题。因此,以湖北省蕲春县中药材产业为例,分析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对精准扶贫的影响机理,以期为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提供政策参考。
1 资源禀赋、市场需求与扶贫产业选择
开展产业扶贫首先要精准选择产业,即选择那些能带动大多数贫困户发展的产业。从供给侧角度来看,扶贫产业应当选择资源禀赋丰富和比较优势强的产业;从需求侧角度来看,产业选择应当精准对接市场,按照市场需求发展特色产业。
1.1 资源禀赋对扶贫产业选择的影响机理
基于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赫克歇尔和他的学生俄林提出了资源禀赋论,他们认为资源禀赋差异决定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比较优势。对于贫困地区而言,资源禀赋论也成为实践中扶贫产业的重要选择依据。梁琦等[3]认为产业扶贫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很好的资源禀赋,因此要以资源禀赋为基础选择产业项目,依托区域深厚的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农业,是切实有效转化农村地区资源比较优势,提升农业整体经济推动能力的有效途径[4]。深度贫困地区往往因缺乏产业的支撑,经济发展落后,但是他们却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丰富,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深度挖掘资源比较优势,可将资源转化为农民增收脱贫的主要捷径。然而,对于资源禀赋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有学者认为资源禀赋较高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有可能较为缓慢,譬如,贫困地区多为边远内陆山区,这种特殊的山区经济产业形态容易陷入“资源诅咒”和“贫困陷阱”[5]。
1.2 市场需求对扶贫产业选择的影响机理
长期以来,市场需求的巨大力量被忽略,在大众观念中市场现象往往表现为供给引导市场需求的逆向特征。完全依靠资源禀赋选择扶贫产业,可能陷入“资源诅咒”和“贫困陷阱”,因此,扶贫产业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市场需求。一些学者认为市场需求是拉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应该选择具有扩散效应强、带动效应大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通过扩散效应将主导产业的优势辐射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6,7]。对于贫困地区,由于资本相对不足,基础产业的成长需要靠市场需求带动[3]。产业扶贫项目既具有扶贫性质也具有盈利性质,只有使产业扶贫项目可持续盈利,才能实现产业扶贫项目的可持续扶贫作用,因此,产业扶贫项目的设立和实施,应充分尊重和遵循市场规律,减少市场波动对产业扶贫项目效益的影响[6]。另一部分学者从新兴产业钻石理论的市场需求因素考虑,认为新兴产业发展应从需求端作为重要着力点[7]。严云鹰等[8]认为健康服务产业供给选择要基于优先序的视角,针对需求型供给产业类型,在条件具备的基础上应大力发展。
2 蕲春县中药材产业扶贫的案例分析
2.1 中药材产业的市场需求分析
中国中药大健康产业年产值已由2009年的0.70 万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1.75 万亿元,预计2020年可以攀升至3 万亿元[9]。从产业化微观角度来看,中药材的价值功效已经不仅局限于医学领域,同时衍生出了中药保健、中药养生、中药美容护肤,不仅拓宽了行业的活力,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国家政府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2019年的中央1号文件,均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地优先发展中药材产业。随着中国老龄化人口逐渐增多,养老医疗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各种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大。中药材在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医疗副作用小等多方面受到患者的欢迎。中药现代化的产业发展,也让老百姓对高质量严标准的追本溯源的中药越来越信赖。国际市场上,随着现代医疗科学的发展,约有80%的人群在使用中药产品,中药材凭借疗效好、副作用小愈发显示出其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医药国际化近年来发展迅猛,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国门。
2.2 蕲春县中药材资源禀赋分析
湖北省蕲春县是闻名遐迩的医药文化之乡,自古以来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药材集散地,素有“千门万户悬菖艾,出城十里闻药香”之说。截至2017年底,蕲春县药材种植面积达2.06 万hm2,67 hm2连片药材示范基地8 个,20 hm2以上中药材示范村21 个,各类市场主体112 个,中药材鲜干货商品量达2.4万t,产值1.6 亿元[10]。蕲春人李时珍,明代伟大的药学家和医学家,三易其稿历时27年写成巨著《本草纲目》,载药1892 种,附图1109 幅,附方11000 首,其中,蕲春县境内生长的中草药就有1059 种。当前,蕲春县坚持“医药兴县”战略,将中药材产业作为支柱产业,通过“公司+农户”或者“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11]。近年来大力发展道地药材、医药精深加工、医药物流、黄金艾产业、蕲春“四宝”、养生养老、健康文化、环境保障等八大产业板块,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强势推进医药兴县战略,医药工业总产值实现70 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2 万hm2,其中,蕲艾1 万hm2,经济效益显著,被誉为“中国艾都”。
2.3 蕲春县中药材产业扶贫成效分析
目前蕲春县每个乡镇都有2 个优势主导产业,连片产业扶贫基地达33 hm2以上,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参与中药材种植,从2014年开始,累计脱贫14.5 万人。此外,通过中医药企业对精准扶贫户进行帮扶。例如,李时珍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与精准扶贫户签署协议书,帮助贫困户稳收增产。贫困人员可向蕲春县支行申请最高不超过4 万元的扶贫贷款,经贫困户书面授权,资金转入李时珍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账户,李时珍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为贫困户提供中药材品种,如乌骨鸡、蕲艾、夏枯草等,贫困户只需按照标准要求负责生产,贷款资金及利息全部由李时珍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按时偿还银行。按照协议,每户贫困户年终可获得保障收益至少3200 元,此外还有高于市场价格10%的收购中药材的额外收入,估计每年至少增加6000 元的纯收入。从扶贫总效益来看,蕲春县通过医药旅游驱动县域经济,举办李时珍纪念活动和药材交易会,大力推进医药、旅游、文化、养生四大产业模块融合发展,每年都呈增长的趋势。截至2017年12月底,统计数据显示,医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4%,蕲春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6180、12321 元,分别增长9.0%和9.5%。
2.4 蕲春县中药材产业扶贫面临困境分析
虽然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中药材产业对精准扶贫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蕲春县在产业扶贫过程中还面临许多困境。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虽然蕲春县中药材产业具有较好的资源禀赋,市场前景也很明朗,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影响了产业扶贫的成效。一是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多数欠发达农村海拔高度较高,同时也是位于丘陵地带,山路崎岖,虽然目前村村通公路,但路仅修到了村部,至于大队、小组,通到每家每户目前也只是部分农户,道路硬化程度粗糙,养护不到位,公路等级低、路况差。对于中药材大面积种植区和一些基地,道路宽度达不到现代农业机械进村的标准,机耕生产道路建设里程短,运用现代化的设备条件还不成熟。二是药旅联动发展的现代农业观光产业园建设落后,难以达到观光、旅游、体验等融合发展的要求。三是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整村推进工作进程缓慢,药材种植不同于简单的农特产品,需要进行一定的科学技术传播,传播途径少、速度慢。此外,水利水电设施、杀虫灯等防治设施还不是很完善,乡村技术力量较薄弱,导致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
2)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带动作用不够。产业扶贫需要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等组织对农户发挥带动作用,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蕲春县虽有李时珍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引领贫困户脱贫致富,但整体而言,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带动作用还不够,没有形成稳定利益共同体,只是简单的雇佣关系。个别企业借用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发展壮大后,弱化甚至忘却帮助困难农民发展的义务,仅谋求企业的自身发展,追求高额经济利益,收购中药材时,压级压价,不履行合同约定,与药农争利。企业提供农户药材种植主要以常见药材为主,市场价格低廉,农户经济收益较低。此外,蕲春县中药材资源开发利用率低,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县域内现有大型医药企业10 家左右,企业往往将种子、幼苗发放给精准扶贫户后,缺乏后期持续的指导,继而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收益,挫伤农民的积极性,精准扶贫户增收效果慢。
3)蕲春县中药材产品市场占有率有待提高。一是蕲春县内企业注重于中药材的种植领域,产品精深加工不够,药品附加值低,品牌效应也不够。二是蕲春县中药材销售组织网络化状态不理想,销售途径单一,销售对象主要是各大中医院和当地周边药材加工企业,产销渠道不通畅。三是中药材的药品特殊性、复杂性对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储藏环境要求标准高,目前中药材药品物流依旧是以传统的自然物流为主,第三方冷链物流等现代流通主体的比例低,在市场上流通不快捷。四是药材电商网络交易信用机制不够完善,以次等药材代替上等,以假乱真,影响了蕲春县中药材产品的信誉。
3 政策建议
为发挥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资源禀赋优势,提高中药材产业的扶贫效果,并针对蕲春县中药材产业扶贫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3.1 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财政支农建设资金的支持力度,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的资金投入力度,明确专款专用,建设好大别山山区二级生态公路,加深路基,拓宽路面,加快推进主干路网的硬化、绿化、亮化及美化配套建设;加大对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建设力度,在各大中药材种植区、集中连片产区,建设现代化的节水灌溉系统,不断完善各种生产配套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如杀虫灯、驱虫器;继续增加机耕生产道路里程。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加快建设集观光旅游、生活体验、生态养生三位一体的现代产业园,向着中药材特色小村镇方向发展。加大宣传力度,推进网络进村进户,增加信息技术的传播途径,方便农民获取信息。
3.2 发挥龙头企业对小农户的引领作用
一是地方政府部门要出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规定,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引导中药材企业做大做强,引导龙头企业根据各乡镇自身特点,因地制宜,避免重复规划,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二是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好对小农户的引领作用,用有限的资金、人力和物力,通过组织化、结构化精准带动贫困农民脱贫增收。三是规范企业与药农之间的微妙关系,不贪图蝇头小利,不与民争利,按照订单合同约定,遵守契约精神,收购药农手中的药材。四是扶持中药材企业在基因工程和生物育种等方面加大创新研发投入,使大别山贫困地区中药材提档升质,并加强品牌化发展,在市场获得优质优价,也能有效增加药农收入。
3.3 拓展中药材产品的营销渠道
优质中药材需要流通快捷的营销渠道和更大的交易市场。一是在国内依托蕲春县中药材交易市场平台,建设现代化的中药材物流体系,并抓住国家实施中药现代化、武汉城市圈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中部崛起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机遇,赢得更加广阔的销售市场。二是在国际市场上,依托李时珍的名人效应,基于自身的药材高药用价值,建设高标准检验检测体系,坚持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发展、加大力度协调衔接好上中下游产业。三是大力招商引资,吸引一批现代第三方冷链物流主体,加快药材交易流通。四是规范线上网络交易,重拳出击,打击各种假冒伪劣药材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加大药品监督管理,维护市场稳定,促进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