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泉市植保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

2021-12-07王明娥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8期
关键词:酒泉市制种植保

李 虹,周 华,王明娥,张 炯

(1.甘肃省酒泉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甘肃 酒泉 735000;2.甘肃省瓜州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甘肃 瓜州 736100)

酒泉市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水量较少,空气相对干燥,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轻,戈壁、沙漠、绿洲相间,具有良好的天然隔离条件,是国内外公认的农作物种子繁育优质区域,同时也是发展高品质蔬菜的优质生产区域以及高质高效粮食作物的优质生产区域。近年来,酒泉市积极利用自然优势、区位优势、技术优势和科研优势,连续3年成功举办现代种业博览会,把酒泉打造成了全国最大最具优势的蔬菜花卉外贸制种基地和重要的杂交玉米、牧草种子生产基地。

选取同期单纯糖尿病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范围33~65岁,年龄(45.0±9.8)岁。对照组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5]2007年版中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年龄32~65岁;(3)无糖尿病心肌病。

1 农作物种植现状

酒泉市发展蔬菜产业、制种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地理比较优势。近3年酒泉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8.7万hm2,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9万hm2,占播种面积的30%以上,其中小麦种植面积近2万hm2,玉米种植面积3.9万hm2;棉花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7万hm2左右,占播种面积的10%;蔬菜种植面积近2.3万hm2,占播种面积的13%;中药材种植面积近2.7万hm2,占播种面积的15%左右;现代制种面积2.7万hm2,占全市总播种面积的15%,其中玉米、向日葵制种面积1.2万hm2,占全市制种面积的45%,瓜菜、花卉制种面积近1.3万hm2,占全市制种面积的50%。辖区内制种企业有185家,其中从事外贸制种的企业36家。全市制种产业总收入19.2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自制种的比重达12.8%,其中肃州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自制种业的份额占30%以上。制种产业已成为酒泉市富民兴农的主导产业,酒泉也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玉米、蔬菜种子繁育基地之一。

2 植保体系现状

2.1 机构情况

酒泉市植保体系在酒泉市、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瓜州县、敦煌市均设有植保植检科(站、股),肃北、阿克塞2个牧业县未设立植保机构。市、县植保站为同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设机构,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1999年为强化植物检疫工作,在5个农业县市农技中心加挂植保植检站的牌子,具体业务由中心下设植保植检科或植保站(股)承担。2019年机构改革,部分县市植保植检站的牌子被撤销,检疫执法工作职能不明确。乡级未设立专门的植保机构,植保业务工作由乡(镇)农技站(农林综合服务中心)承担。各级植保机构主要从事全市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报;组织实施农作物重大病虫综合防控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组织开展植保政策法规及植保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的宣传培训;负责全市植物检疫的监督管理,承担对外引种疫情监测任务;开展检疫相关技术研究、推广、宣传、培训;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推广与宣传培训,为全市农业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工作的效率,总是和时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有很多,但究其根本,必须改变工作的质与量。“改变工作质量=创新”,而“改变工作量=调整时间”。

2.2 人员情况

近年来,酒泉市植保技术推广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体系基本健全,队伍逐步稳定。截至目前,酒泉市共有植保植检机构6个,其中,市级机构1个,县级机构5个,均为市、县(市、区)农技推广中心内设机构,肃北、阿克塞2个牧业县无专门植保机构,依托县农技中心开展植保业务;市县植保人员核定编制人数共47人,实有人数45人,但实际人事植保工作的人员仅有18人,占实有编制数的40%;全市共有农业乡(镇)57个,设立农技推广机构57个,技术人员总数149人,其中植保(含农学)专业技术人员46人,占30.8%;从技术人员职称看,市县级副高以上职称16人,乡级3人;从技术人员年龄看,市县级植保人员35岁以下13人,36~50岁21人,51岁及以上13人;乡镇农技推广人员35岁以下78人,36~50岁32人,51岁及以上30人;从人均收入来看,市县级年人均收入5万~8万元,乡镇级3.5万~6.5万元。市县两级植保机构均为同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设机构,乡级植保业务工作由乡(镇)农技站(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承担。

2.3 承担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情况

2.3.6 农药安全使用技术示范推广 根据酒泉市作物种植结构、病虫害发生种类、农药使用情况,重点示范推广了香芹酚、苦参碱、多杀霉素、宁南霉素、芸苔素等高效低风险农药及配套使用技术,同时以蔬菜、中药材、特色作物为重点,推广普及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担架式动力喷雾机,试验示范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多旋翼电动农用无人机等新型植保机械,提高农药利用率。2020年全市农药使用总量较上年减少47.34 t,减少了4.17%,有力助推了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2.3.1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酒泉市农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害近5年来总体属中度发生,总趋势是虫害>草害>病害>鼠害,全市各类病虫草鼠害年发生面积30.67万hm2,年防治面积50万hm2左右,其中: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1.61万hm2,防治面积3.61万hm2;玉米病虫害发生面积7.01万hm2,防治面积10.71万hm2;棉花病虫害发生面积1.32万hm2,防治面积3.36万hm2;年挽回损失约9万t,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2.3.2 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 重点观测麦蚜、棉花蚜虫、棉铃虫、棉花红蜘蛛、玉米红蜘蛛、玉米螟、地老虎、苹果蠹蛾、烟粉虱、玉米黑粉病等10种重大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做到年初有预测,发生期有实况,防控期有情报。全市共建立健全测报网点52个,采取“三定”“三统”的方法,实行定点观察和大田调查相结合,及时发布病虫情报,为各级领导决策和群防群治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准确指导防治工作。

2.3.3 制种基地检疫监管 酒泉市是全国重要的瓜菜花卉种子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外贸种子生产基地,全市从事种子生产的企业198家,年产种面积近4万hm2,生产的种子远销国外,在全国种子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制种基地检疫监管已成为酒泉市植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市植保部门按照重点实施产地检疫,全面开展调运检疫,积极进行市场检疫的工作思路,从检疫登记入手,始终把产地检疫作为工作重点,规范产地检疫合格证管理,严把植物调运检疫关,进一步加大了执法力度,提高了执法水平,有效防止了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确保了农业生产安全。2020年,在对辖区内的制种作物进行检疫登记,在摸清制种作物分布情况的基础上,共对全市245家国内制种企业蔬菜、瓜类、花卉、玉米、向日葵、牧草等7类作物7919个组合2.97万hm2制种田实施了产地检疫,对29家外贸制种企业的5类作物3750个组合0.4万hm2制种田实施了国外引种疫情监测。共为23.7万t合格种子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2271份,办理调运检疫签证1123批(次),签发合格种子1.62万t。

一是苹果蠹蛾疫情防控。苹果蠹蛾1998年自新疆传入酒泉市,经过持续多年的防控技术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防控技术体系,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科学疫情监测、突出示范带动、开展疫情普查、大力宣传培训,全面落实农业、物理、化学、生物等各项防控措施,全市苹果蠹蛾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全市苹果蠹蛾疫情发生面积为0.31万hm2,较2006年减少了0.69万hm2,下降了69%;平均蛀果率从2006年的15.52%下降到0.13%,下降了90%以上。

2.3.4 外来有害生物的监测防控 随着全球贸易化不断发展以及农业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农作物外来有害生物不断侵入,突发性、检疫性有害生物时有发生,为酒泉市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危害,也给植保部门的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2.3.5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以玉米、蔬菜、葡萄为重点,开展了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建立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区3个,完成示范防治面积0.67万hm2,辐射带动防治面积4万hm2,示范区病虫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2%以上,辐射带动区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全市共架设杀虫灯5843盏,安放诱虫板20 000多张,绿色防控应用面积达6.53万hm2,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30.7%。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治组织稳定在85个,拥有大中型喷雾器3509台(套),从业人员769人,作业面积近2万hm2/d。全市组织开展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9.66万hm2,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覆盖率达到42.03%。

三是马铃薯甲虫等疫情阻截带建设。建立监测点203个,持续开展马铃薯甲虫、苹果蠹蛾、瓜类果斑病、黄瓜绿斑驳病毒病、小麦1号病、葡萄根瘤蚜等重大植物有害生物疫情阻截带监测,及时掌握疫情,杜绝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蔓延。

二是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草地贪夜蛾2019年传入甘肃省,为酒泉市制种玉米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通过认真分析研判发生形势,研究制定防控方案,周密安排监测防控,建立肃州、金塔以高空测报灯、草地贪夜蛾自动监测仪进行重点监测,其他县市以成虫性诱捕器监测为主的分区布防方案。截至目前,全市共购置高空测报灯4盏,艾姆自动性诱监测系统1台,设立草地贪夜蛾监测点215个,悬挂性诱捕器498个,定人、定点、定时开展监测调查,确保早发现、早防治。全市共举办各级培训班18期1640人(次),印发《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挂图》23 020份,并在县市、乡、村组微信群发送650次。

近年来,酒泉市植保植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防控”理念,以农业生产安全为出发点,全面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力抓好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苹果蠹蛾、草地贪夜蛾等重大有害生物的监测防控,杜绝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蔓延;持续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在保护全市粮食生产稳定、农业安全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 植保体系存在的问题

3.1 植保机构体系建设不完善,技术措施难以落实到位

2019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前,酒泉市肃州、金塔、玉门、瓜州、敦煌等农业县市区植保植检站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由同级农业农村局管理,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后,玉门市植保植检站予以撤销,其余县市区植保植检站的牌子还在,但已有名无实,植保植检工作实际由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内设科室承担;乡(镇)级没有专门的植保植检机构和人员,具体工作由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兼顾,但乡(镇)农技员大多身兼数职,难以专心工作,且人员变动频繁,极不稳定,植保技术进村入户到田难以保证。

拍摄以展现人物内在的独特性为主,所以没有选择很职业感的模特,而是在追寻一种本真的状态,把普通人拍出明星的气质,以此来突出主题。

3.2 植保植检工作量大面广,人员力量严重不足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种类不断增多、危害程度增加,草地贪夜蛾等突发、暴发性有害生物时有发生,同时国外潜在危险性有害生物不断侵入,植保工作的责任越来越大,对专业性、技术性要求越来越高,但从事植保工作人员往往由中心统一调配,专业人员少之又少;50岁以上人员超过半数以上,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接受能力差,业务水平下降;同时由于人员少、工作量大、任务重,各项工作都只能是疲于应付,新技术、新问题研究不够,知识严重老化,致使防治技术的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3.3 人员老化,技术更新慢,专业人员缺乏

酒泉市县植保植检部门承担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重大病虫监测防控、农药科学安全使用、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等工作以外,还承担着全市200多家制种公司近3.33万hm2耕地的植物检疫工作任务。近年来,随着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不断发生,田间检疫、监测及检疫处置任务越来越繁重,受检企业、作物品种组合、面积、数量等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检疫工作的压力不断加大。除此之外,还要承担重点产业及其他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工作任务非常繁重。但现有植保队伍不断弱化、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目前市县两级植保人员在编在岗的只有18人,实际从事植保工作的人员平均每市、县(市、区)只有1~4人,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植保工作的需要,影响了植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3.4 经费缺乏,手段落后

植保植检工作直接关系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正确认识植保植检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植保植检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将植保站单独设站,增加编制,增配人员,提高专业性和针对性,健全体系,稳定队伍。

3.5 科技成果少,队伍不稳定

由于植保植检工作带有一定的行政执法职能,常规工作多,没有时间、精力搞科研,科技成果少,人员职称晋升难度大;再加上工作忙、责任大、风险高,检疫人员压力大、思想不稳、情绪不高,出现千方百计辞去检疫员的状况,造成植保植检队伍极不稳定。

4 发展建议

4.1 切实提高认识,健全体系队伍

近年来,上级业务部门虽然给酒泉市安排了部分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补助资金,但只能用于部分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治、植保技术培训、示范区建设等,现有植物检疫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日常工作开支,严重影响了检疫工作有序开展。同时,检疫设备、手段较落后,检疫对象大多只能靠检疫人员肉眼加以判断,检疫调查、取证手段落后,方法滞后,影响了检疫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戏煞了,他热着脸说,娘我走了。娘递过来一个油布包,里面是一卷油烙馍。他们来过电话了,娘说。他走后,娘去后台酬谢戏班子。

本文对2015~2017年30家样本企业已披露的87份年报进行数据和信息的提取,主要考察的财务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和增长率、净利润和增长率、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平均资产收益率、研发投入等,并对企业主要产品与服务、商业模式、子公司情况、股东信息等涉及转型升级的行为进行编码,采取分组背对背校验,确定具体分析内容。

4.2 加强人才培育,提高服务水平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农药减量增效、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要加快人才引进,出台鼓励人才深入基层的优惠政策。同时,加大对植保技术人员技术培训,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不断为技术人员“充电”,扩大知识面,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植保技术人员应用现代科技的技能,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素质,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植保工作。

4.3 落实经费保障,改善技术手段

迫切需要政府设立植物检疫专项经费并落实到位,以确保全面、系统地开展植物检疫的各项业务,保障工作正常运行。要进一步加大对植保植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病虫害监测防控设施,改善技术装备和手段,全面提升病虫害防治能力。

企业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以来,其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企业应对公允价值运用给予足够的重视,企业各部门应全面开展学习公允价值相关知识培训,了解并掌握公允价值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实际运用和作用,提高公允价值在企业会计核算方面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制定符合企业各部门职责的管理制度,构建公允价值运用环境,为获取公正、公平、公开的公允价值信息提供保障,为公允价值实现操作提供所需用会计信息。

4.4 强化宣传引导,加大项目支持

加大对植保项目尤其是植物检疫工作的列项支持力度,使植保技术人员在服务制种产业、有效控制重大植物疫情的同时能够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多渠道、多手段向社会广泛宣传《植物检疫条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农药管理条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开展群防群控,让公众了解和掌握有害生物的一般防范措施,积极主动地参与植保工作,提高全社会病虫害防控意识。

猜你喜欢

酒泉市制种植保
2021年《广西植保》总目录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新疆兵团制种玉米获丰收
甘肃省酒泉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酒泉市洪水河水库坝址方案比选
酒泉市丰乐河灌区智能化量水系统规划设计
植保机何时走下“神坛”
植保无人机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关于玉米制种自交率的原因及对策
酒泉市肃州区洪临灌区工程施工管理经验浅析